《三國演義》中,誰該為龐統之死負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與劉璋翻臉,帶領軍隊攻打西川,身為副軍師的龐統帶領魏延從小路進軍,被劉璋大將張任伏擊與落鳳坡,龐統和劉備的的盧寶馬身中數箭而忘。

當時有童謠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得天下」。

讓人惋惜的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先生出師未捷身先死。

那麼誰該為龐統之死負責呢?這裡著重強調一點,本文的觀點只限於《三國演義》的情節,不涉及其他三國類文學作品。

說法一:「源自諸葛亮的嫉妒」,作者認為這種說法最為荒誕,簡直是胡說八道。

首先諸葛亮十分欣賞甚至是佩服龐德的才能。

諸葛亮給周瑜弔孝完畢之後,專門抽出時間訪查龐統,想要拉其入伙,共同輔佐劉備。

遇到龐統,諸葛亮被其拒絕後也未死心,為龐統寫了一封推薦信,希望其日後能夠投靠劉備。

等到龐統被孫權拒絕之後來投劉備,被劉備安排做了縣令,諸葛亮得知後,馬上來找劉備述說龐德之大才,並說龐德才大亮十倍,當然這裡有謙虛的成份。

劉備大驚,馬上對龐德以禮待之,封龐統為副軍師,僅次於諸葛亮。

演義中多次提及諸葛亮在劉備面前推薦龐統,以諸葛亮的眼光,深知龐德之才,如果二人共同輔佐劉備,則興復漢室的願望便能夠早日完成。

當龐統急於進兵的時候,諸葛亮還來信提醒劉備和龐統。

所以說諸葛亮嫉妒龐統之說完全是荒誕之談。

說法二:「龐統看透劉備為人,不想為其效力,故意死去」,這種說法漏洞百出,也站不住腳。

在殺劉璋占西川的問題上,龐統與劉備的確發生了較大爭執,並且在喝醉酒的時候,二人發生不睦,劉備將龐統趕出大廳。

其實事情很簡單,在占領西川的事情上,劉備是唱白臉的角色,龐統則是唱紅臉的角色。

這和當初諸葛亮勸劉備占領荊州是一個道理,劉備內心非常想占領荊州和西川,但是不願意落下不仁不義的罵名。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人傑,心裡當然知道劉備的真實想法,不過二人的做法不同,諸葛亮不強求劉備,靜待事情的發展,尋找機會下手。

而龐德則是苦諫,苦諫不成便私下命令。

所以說劉備對龐統是有意見的,而龐統對劉備也有意見,君臣發生不睦。

龐統之所以對劉備有意見,是因為龐統認為應該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如果猶豫不決,將來占領西川將會愈發困難,事實也的卻確如此。

至於二人的分歧,僅限於此。

龐統對劉備性格非常熟悉,假如不想為其效力,就不會投靠劉備,也不會對攻打西川之事如此迫不及待。

原著里有描寫: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

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

」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

」令後軍疾退。

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

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

時年止三十六歲——龐統不是故意送死,而是想逃跑而沒有成功。

那麼龐統之死到底應該怪誰?作者認為,只能怪龐統自己,急於立功,內心起了變化,不能從容行事。

」臥龍鳳雛,得一而得天下」,龐統與諸葛亮齊名,諸葛亮初出茅廬,幾把大火燒的曹操心驚膽戰,幫助劉備得到荊州,使得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有安生立命的基礎。

諸葛亮在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的名聲已經非常大。

而龐統,除了赤壁大戰獻連環計之外,沒有半點功績。

從龐統著急攻打西川來看,其急於建功立業的心情可見一斑。

諸葛亮和龐德都會夜觀天象,對於同一個天象,得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諸葛亮說於軍不利,龐統說於軍大吉,其實劉備還是比較相信諸葛亮的看法。

劉備本來不想進兵,龐統說道:「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心疑則致夢,何凶之有?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

主公再勿多言,來早准行。

龐統由於急於立功,心智迷亂,居然在劉備面前說諸葛亮的壞話,懷疑諸葛亮不想讓龐統獨立大功,很明顯,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心胸狹隘。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至少從心胸方面來講,臥龍鳳雛不在一個水平,諸葛亮三番五次舉薦龐統,而龐統把諸葛亮的勸告想歪了,真的是好心當成驢肝肺。

龐統的死主要是自己迷失了,失去了平常應有的正確判斷。

《三國演義》中因為自己迷失而大敗的例子很多:曹操敗於赤壁,以前從諫如流的他在赤壁之戰中驕傲自大,不聽人言,不是沒人提醒過他,而是他不聽。

劉備被陸遜擊敗,從以前的謙遜謹慎變得一意孤行,不聽手下文武的百般勸阻,導致蜀國差點毀滅。

從古到今,如果一個人迷失了自己,在被某一種情緒左右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往往是錯誤的,因為你已經不能客觀的評估眼前的事情。

(文章作者:翔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得了龍鳳都不能平天下,劉備是有多廢柴?

諸葛亮和龐統,是《三國演義》中評價最高的兩位謀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當時的劉備聽到臥龍、鳳雛的大名,應...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

劉備謀士鳳雛龐統都為蜀做了哪些貢獻

劉備謀士龐統都做了哪些貢獻龐統被人們稱為鳳雛,與被人們稱為臥龍的諸葛亮齊名。龐統因為長相醜陋,以至於自己的才能一直都沒有被當權者重視,鬱郁不得志。直到後來跟隨了劉備,自己的才能的得到了施展的機會...

龐統才華出眾卻英年早逝,是天意,還是意外?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徐庶曾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能與臥龍諸葛亮並稱於世,足見其才華之高絕、聲名之顯赫。然而,與諸葛孔明相比,龐統則更像是一顆流星,在轉瞬即逝...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

龐統真的是因與諸葛亮爭功而被亂箭射死的麼

公元214年,龐統被流矢射中,自此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命喪戰場,劉備得知以後深痛不已,親自在落鳳坡為他選擇了一塊墓地,這也即是落鳳坡鳳凰落。看過三國演義對裡面一個情節應該不陌生那就是劉備向鳳雛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