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藏了多少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出師表》這篇表文歷史受到文人墨客的高端讚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
放到微信朋友圈肯定會被點10086個贊!先看古人如何說,劉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薦禰衡表》相提並論,說「至於文舉(孔融,字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
雖華實異旨,並一時之英也。
」陸遊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感人之深,於此可見。
我從小開始看出師表,每年看後的感慨都不盡相同,二十年來都不敢下筆點評下,今天權當班門弄斧,獨抒己見,博行家一笑。
先看來下《出師表》的背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元223年,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得顏面盡失,病死在白帝城,臨終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荊州派和益州派兩位實權代表;但李嚴很不爭氣,在諸葛亮平定南方之亂,擒獲孟獲時犯下大錯,被奪了權,諸葛亮就一家獨大了,之後5年後,勵精圖治,大展宏圖,益州一片繁榮景象,如果不是兵強馬壯,諸葛亮敢北伐嗎
?,諸葛亮作為作為土相星座的傑出代表,沉穩至極,怎會犯險呢?所以「益州疲敝」之說不存在,這是其一!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劉備白帝城託孤大臣有兩位,本應分庭抗禮,但諸葛亮卻成為阿斗的相父,就是九千歲的地位,但實權比阿斗還大,可見諸葛亮的眼裡是是沒有阿斗這個皇帝的,而是把阿斗當作不懂事的小孩子來對待的,古代最重綱常之德,諸葛亮敢對阿斗說「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這樣」,由此可見一般,這是其二!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這就藏了太多秘密了,諸葛亮開了相府,自由選拔自己的門生幕僚,這和日本的德川家康幕府如出一轍,相府和朝廷政府分庭抗禮,可見諸葛亮權力之大,原文字白不多說。
這是其三!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要害之處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皇帝的衣食住行全部要問諸葛亮相府的人,那阿斗還有什麼自由,不就是一個傀儡麼?這是其四!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一段五分真五分假,真在念劉備知遇,很努力很勤奮工作,這是不假,不然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說。
我們再看諸葛亮是這麼說自己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予臣卑鄙三顧臣於茅廬之間……」按照常理來看,這是諸葛亮的自謙之詞,短短二十來個字,破綻百出,都是不符合情理。
理由如下:其一諸葛亮說「臣本布衣」,布衣就是草根,平民百姓,但實際上不是,諸葛亮父親是當官的,避戰亂攜家帶口來到南陽臥龍崗,就算是不在朝也是「官二代」而非布衣。
其二諸葛亮說「躬耕於南陽」,躬,事必躬親,才叫躬,按照一個「官二代」的身價是不需要躬耕,自己種田耕種的,從以後的生平事跡來看,也可以說諸葛亮的身體素質不是一個農民出身的,一不會武功;二體力一般胃口不大,那像張飛,黃忠之猛男一餐吃數斤肉;三更沒有像周泰一樣身受十幾處創傷依然強壯的體魄;四不會騎馬,平時都是坐孔明推車,說明經不起騎馬的顛簸;從身體素質來看諸葛亮就是一文弱書生。
但其中有一句話是真假參半的,那就是「先帝不予臣卑鄙三顧臣於茅廬之間」,先不要咬文嚼字剔除「卑鄙「和」茅廬」這兩個明顯不符合歷史情景的詞來說,史說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器宇軒昂(對應過來應該是一個1米84左右身高的帥哥),就算是「茅廬」,放到現在來說也是臥龍山崗風景旅遊區的聯排別墅。
劉備有沒有三顧諸葛亮,還是諸葛亮自薦到了劉備哪裡,尋查眾多歷史書籍沒有找到三次之說,這是其五!
諸葛亮有沒有後悔選擇了劉備?我覺得是沒有。
諸葛亮生平留過三次眼淚,第一次是弔孝周瑜為知己而哭;第二次是為斬殺失街亭的馬謖而揮淚;第三次是大雨澆滅了五丈原燒司馬懿父子的那把大火為「天下未統,壯志難酬「而哭;一生之中,六出祁連山,諸葛亮是非常節儉,嚴明法紀之人,為籌備軍費,還自掏腰包,最後子孫諸葛尚、諸葛瞻均為為國捐軀,可謂」滿門忠烈「,這氣度比明朝末代皇帝是高尚的多,真真切切是把西蜀當著自己的事業來做,可能文不對題,但諸葛亮一生高尚節操,實乃千古一相,值得萬世敬仰!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
」為了北伐,早在公元223 年(劉備西去之後)十月諸葛亮派鄧芝赴吳與孫吳重新修好,公元225 年(蜀後主劉禪建興三年)諸葛亮親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後方。
這些都是為推進北伐,出兵擊魏作準備的。
公元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
同年七月孫權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
這正是蜀漢進擊中原的良機。
於是諸葛亮毅然決定出征討伐曹魏。
「國家戰爭的決定因素在於人「,毛主席如是說,一言中的。
當時,三國分一十三州,西蜀僅占一州,東吳占三州,曹魏占九州,由此可見兵力國力差距懸殊。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多少有點窮兵黷武吧!這對諸葛亮多少有不敬之處,僅當推測,諸葛亮無非是了成就自己萬世偉業,實現平生夙願吧!」一將功成萬骨枯「,諸葛亮成了千古一相,阿鬥成了扶不上牆的傀儡。
這是其六。
我很對諸葛亮很尊敬,但《出師表》卻很腹黑。
「卑鄙」現在是蔑稱,古代卻是一種謙稱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曾給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寫過一封信,信里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奇怪,諸葛亮不是眾人皆知既忠誠又有謀略的良...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
沒想到,《出師表》中隱藏著諸葛亮的野心!
《出師表》乃千古名篇,可以說上過學的都知道這篇文章的「恐怖之處」,因為要求全文背誦啊!文中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
從清代到現在百年之爭,臥龍諸葛亮到底隱居在何處
我們初中都學過一篇文章叫做《出師表》,其中諸葛亮句句肺腑,感人至深,給人們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忠臣形象。其中就有一段話為「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
司馬懿用《出師表》,攻破諸葛亮的心理防線,「念死」了諸葛亮
虎嘯龍吟第21集中,司馬懿穿上了女裝,還得意地跳了起來,用渭水照了照自己的樣子,一臉開心狀。還命令將士們一起念著《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諸葛亮...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有多少人忠孝兩不全?
表是古代很常用的一種文體,大多用來向皇帝上書。這些表因為其用處特殊,作者必然遣詞造句,費盡心血,以求能得到恩准,所以也有不少的佳作。其中有兩篇,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個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一個則...
解密:今襄陽隆中為何不是諸葛亮躬耕地(斷鷹攀崖投稿)
諸葛大名垂宇宙,其在《出師表》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據此「襄陽說」認為襄陽隆中是躬耕地,理由是:諸葛亮說的「南陽」是南陽郡,非今南陽(宛),所以躬耕地不在今南陽...
歷史教材稱「諸葛亮隱居隆中」?南陽人一定要給下一代講清
文/南陽晚報記者 王平 李賓目前,南陽初中一年級學生正在使用的、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中國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稱「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不出」。歷史教材歷來都是嚴肅、權威的象徵,可是,這本教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