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精兵,卻連淮河都沒見過,東吳戰力比蜀漢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後,東吳控制荊、揚、交三州四十五郡,擁有二百六十多萬人口、二十餘萬軍隊,實力是蜀漢的兩倍。
除此之外,東南的地理環境也比巴蜀優越。
東吳北伐,不僅沒有長途跋涉的艱辛、沒有轉運糧餉的困難,還能利用水運、節約時間,並對曹魏核心區構成直接威脅。
但是,東吳北伐數次,不是頓兵於合肥,就是受阻在壽春,連淮河都沒有看見過。
總的來說,東吳對曹魏的威脅遠低於蜀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如下:
一、格局太小
黃巾軍作亂後,天子權威淪喪,董卓隨意廢立、袁術自立為帝、袁紹另立皇帝。
唯有曹操獨具慧眼,把天子迎到許昌、獲得大義名分。
立足河南後,曹操不計出身、選才以能,因而擺脫士族的制約,最終擊敗袁紹、重新統一北方。
為成就功業,為在亂世中站穩腳跟,為吸引人才投奔,空有宗室身份卻出身卑微的劉備,打出「復興漢室」的口號,在整個天下伸張正義。
孫氏父子是江東豪強、野心勃勃,對漢朝沒有忠誠,天下大亂後便謀求割據。
魯肅為孫權作出的規劃,全是圍繞割據東南這一目標。
為奪取荊州、遮蔽上游,孫權可以不顧大局、與劉備翻臉開戰。
和曹操、劉備相比,孫權明顯志向淺薄、眼界狹窄。
二、戰略失誤、戰術呆板
伊洛盆地與魯南丘陵是華北平原上少有的險要,因此南方北伐,要麼出江漢、攻洛陽,要麼走徐州、取山東。
為了荊州,孫權費盡心機,得手後卻滿足於隔江對峙,北伐都是以淮南為主攻方向。
江淮平原利於騎兵馳騁,因而水軍優勢被抵消。
並且,淮南離洛陽較遠,對曹魏影響不大。
「守江必守淮」、「無兩淮必弱、無兩湖必亡」。
因此,爭奪淮南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攻合肥、圍壽春、逼淮河,套路太過明顯,使得曹魏準備充分,所以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此外,過分依賴水軍,使得東吳對步兵建設嚴重不足。
三、內部不穩
對世家豪強的態度,是影響三國國祚的重要因素。
北方士族支持袁紹,所以曹操全力打壓、扶持寒門。
為了篡漢,曹丕被迫妥協、接受九品中正制、保證世家的權位。
不過,依然對他們防備和猜忌。
蜀漢堅持察舉制度、打壓豪強,使得原本就反對外來勢力的四川大族離心離德。
蜀漢滅亡時,這些人冷眼旁觀、坐視不理。
對於本土世家與南下豪強,孫權一視同仁。
只是,本土世家做大後,干涉皇位傳承。
於是,孫權一邊利用,一邊打壓,陸遜就是這樣被猜忌而死。
四、與蜀漢貌合神離
蔣琬主政後,計劃東出漢中、攻取南陽。
東吳荊州守將朱然、步騭得知消息後大驚,連忙要求孫權增兵防備。
兩國之間的貌合神離由此可見一斑,通力北伐就不可能實現。
東吳的內斂、保守、偏安造成了深遠影響。
首先是存在感和影響力非常弱。
赤壁與夷陵這兩場經典戰役,大部分人關注的焦點居然是曹操、劉備。
其次,喪失正統地位。
南宋初年,官方正式以蜀漢為「正統」,東吳淪為三國之一、六朝之一,直接以江東孫氏代稱。
孫吳為什麼如此在意荊州
劉備占據漢中以後,曹操依舊占據優勢,畢竟當時無論土地和人口,劉備和孫權都遠遠落後於曹操。可是,孫權卻趁著關羽進攻曹操時命令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孫權此時不會不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步險棋。因為...
東漢末年,為何最終天下三分?周瑜可謂功不可沒!
由於《三國演義》對東吳的弱化,導致東吳將領大多被世人曲解。事實上,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不僅不是氣量小的人物,更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之人。要知道周瑜可是能與蜀漢的諸葛亮,曹魏的荀彧比肩的當世巨才,若東吳沒...
諸葛瑾:智慮忠純的政壇老手
後漢三國時期不但是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戰場,也是各個家族之間競爭的舞台。早期的袁氏家族盛極一時,但最終灰飛煙滅,隨之而來的是以中原曹氏、江東孫 氏為代表的寒族勢力的崛起。同時,隨著政權的更替,一...
東吳的致命傷,決定了孫權只求割據一方,從來沒機會統一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為什麼文武全才,國士無雙的辛棄疾,對孫權評價如此之高:【當年孫權在青年...
陸遜族人被孫策滅了一半,為何還能成為東吳大都督?孫權怎麼想的
陸遜族人被孫策滅了一半,為何還能成為東吳大都督?孫權怎麼想的 在三國歷史上有三大戰役。一個是官渡之戰,在這一戰中,曹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強大的袁紹勢力從此走向了衰落。而曹操成為了新的北方霸主...
三國時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唯獨孫權等了8年後才稱帝?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治理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三國雖然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漢王室統治下的諸侯而已,並沒有實現實際上的獨立和稱帝。到公元220年,曹操去...
只需三招,劉備就能收復荊州,打垮孫權,替關羽報仇雪恨
東吳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斬殺關羽後;劉備臥薪嘗膽準備兩年,親率數萬精兵東征,要為關羽報仇雪恨,奪回荊州,卻在夷陵之戰被吳將陸遜大敗。此戰蜀漢四萬中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沙摩柯部武陵蠻軍一萬同樣全滅,...
東吳建立之初與世家大族勢力的關係
眾所周知,三國時東吳政權是由「世仕吳,家於富春」的孫氏族人所建立。從「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再到孫權通過孫劉聯合抗曹,經過三國之間反反覆復的合縱連橫,最終形成魏蜀吳...
趣味歷史:其實三國的歷史便是一部士族崛起的紀實(下)
再聊聊孫吳。再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孫權老了之後越來越暴虐?蜀漢的口號是復興漢室,曹魏的目標是一統天下。孫吳是什麼呢?孫吳是活著。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可以利用自己漢室的身份空手套白狼。孫權...
劉備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中寫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先劉備舉薦人才時說,臥龍鳳雛得一即可安定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出山相助,為其規劃了統一天下的大策。赤壁之站,劉備取得荊州四郡,在孫吳不受重要的鳳雛龐統投靠劉備門下...
蜀漢劉備自稱漢室後裔,曹魏曹丕受獻帝禪讓,而東吳卻橫空出世!
在三國中,蜀漢劉備自稱漢室後裔,曹魏曹丕受獻帝禪讓,這兩者都可以說是正統。而東吳的建立卻像橫空出世一樣,在各代歷史中的記載都不太受歡迎,這恐怕要從東吳的建立者說起。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根據《三國志...
三國時期奪荊州敗蜀漢東吳護國柱石之臣為何被孫權逼死?
三國時期東吳四大英將之一的陸遜,在幫助東吳奪取荊州,夷陵敗蜀漢大軍,北退曹魏等一系列重要的軍事行動中屢獲戰功,先後出任大都督、丞相,更甚至被孫權封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可以說陸遜是東吳歷史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