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奪荊州敗蜀漢東吳護國柱石之臣為何被孫權逼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東吳四大英將之一的陸遜,在幫助東吳奪取荊州,夷陵敗蜀漢大軍,北退曹魏等一系列重要的軍事行動中屢獲戰功,先後出任大都督、丞相,更甚至被孫權封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可以說陸遜是東吳歷史上地位最高的重臣,接連掌握過國家最高的軍權和政權,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他的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的,那就是被孫權逼死。

陸遜的死因看似是因為其捲入了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儲位之爭中,不過看過孫權對當時兩黨相爭中涉及官員的處罰上就會得知一個細節,那就是涉及黨爭的官員有的竟然升官了,而且就是和陸遜一樣的太子黨成員,比如諸葛恪,這起碼錶明黨爭不是孫權對陸遜動殺機的更本原因。

陸遜之所以被逼死和他在東吳政治中的地位有直接關係,其在孫權眼中的最貼切的地位是東吳政權中最大的江東士族,這就是陸遜必須死的原因。

東吳孫氏雖然已經在江東立有三氏,不過實際上江東不是孫氏的根基,也並不是孫氏起家的地方,孫氏起家之地在當時的江西,孫策在其臨死前,召見張昭,命其輔佐孫權之時就交代後,如果在江東呆不下去,就率眾西歸,加之孫策在入主江東初期為了快速平底各方反抗勢力,對江東士族殺伐過重,自己也吃到了惡果,因此喪命,這也給東吳的穩定埋下了禍根,那就是江東士族不會真心的支持孫氏家族,起碼在百年以內不會。

這一點孫權是知道的,所以在自己的晚年,眼看著陸遜這一江東世族的代表,尤其陸遜還是江東四大士族之一的代表,這無異會引起孫權的戒心,加之陸遜年輕,孫權不會給自己的子孫留下這麼一個威脅皇權的人物存在,為了吳國的基業,孫權開始對陸遜痛下殺手,首先重用提拔流亡北士的官員,以此來抗衡江東士族的影響力,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親近陸遜的吾粲,更「累遣中使責讓遜」,使遜「憤恚致卒」。

逼死了陸遜。

與此同時,孫權也假借懲處黨爭之機,流放了諸多江東士族官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維穩,這和朱元璋對功臣大肆屠戮上一樣的,只不過孫權的做法更加溫和些。

陸遜死後,東吳就再無可與其匹敵的人才,東吳也失去了和曹魏一爭高下的基礎,靜靜的等待著滅亡鐘聲的來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影響三國格局的8個人,除了曹操劉備還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英雄」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雖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實是影響...

東吳建立之初與世家大族勢力的關係

眾所周知,三國時東吳政權是由「世仕吳,家於富春」的孫氏族人所建立。從「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再到孫權通過孫劉聯合抗曹,經過三國之間反反覆復的合縱連橫,最終形成魏蜀吳...

陸遜: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哭······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