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領袖」偉人毛澤東一生的讀書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毛澤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豐功偉績,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軍事家、演說家、詩人、書法家;而且還是一位終生治學的學問家、讀書家。
有人把毛澤東定位為傑出的,最有魅力的特殊的「讀書家」,這是恰如其分、名符其實的評價,是具有濃厚個人特色學者型讀書專家。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像他那樣酷愛讀書,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確屬罕見。
認真讀書學習,是毛澤東一生中精神的所在和思想升華的生活常態,是一種「別無選擇」的人生需求,他真正做到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踐行了科學理念,是一位知行一致,對後人有深刻啟迪作用的光輝典範。
縱觀毛澤東一生的讀書生活,不難發現他有幾個方面鮮明的突出特色。
一、漫長的艱苦讀書求索路
早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有一個外號叫毛奇。
毛奇是當時德國的一位元帥,因為有奇勳而受到人們的崇拜。
毛澤東以毛奇自詡,同學們也稱他為毛奇,意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一位頂天立地的奇男子。
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讀書的目的,先是為了「修學儲能」,然後說要尋找「大本大源」,最後是為了尋找解放貧苦大眾的「真主義」。
他的讀書結構主要有幾個源頭。
首先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他所具有的深厚的國學功底都是在青少年時代打下的基礎。
在傳統文化中,他偏好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代表的明清實學和晚清湖湘學派的著述,諸如顧炎武的《日知錄》、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以及他的親師楊昌濟的《論語類鈔》等等。
第二類是近代以來介紹西方的著作,如鄭觀應的《盛世危言》、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以及盧棱、亞當·斯密等人的著作。
閱讀這些書後使毛澤東跳出了傳統觀念的束縛,用新的思維去觀察世界,從狹隘的小農封閉狀態走向解放開放的思路。
第三類書是新文化運動開始後,國內學者們傳播的新思潮方面的書,特別是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著述。
第四類就是《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引領他走向新的天地。
毛澤東說過:「我是小學教員、中學教員,綠林大學。
過去讀孔夫子的書,讀六年,相信他。
讀資產階級的書,讀七年,學資本主義一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信康德二元論。
過去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教過書。
後來才搞革命。
參加了黨,只知道要革命,怎麼革法不懂。
學了十三年,學點文化,反帝以後才知道了解的。
」
五四運動時期,一批知識分子在中國首先傳播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建黨的人幾乎都是一色的知識分子。
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五四運動的精神產兒也是知識分子。
這些讀書人對各種理論思潮做了認真的比較後,最終選擇和確立了自己的理想信仰,信仰一經確立便立志為之奮鬥,英勇不屈干到底。
毛澤東這一代開國元勛們就是這樣尋找真理,從馬列著作中找到了切實可行的「主義」,並身體力行的去踐行。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作為宣傳家和實踐家,感到精神上非常「饑渴」,這時他讀的書主要是圍繞革命鬥爭的需要,去發掘能夠挽救中國革命的理論書籍。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主要是在偏遠的農村開闢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由於國民黨的封鎖,常常是無書可讀他感到苦悶極了。
這與他在建黨前後創辦文化書社,大革命時期從事「編書」,與宣傳革命道理的書籍打交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革命低潮中他急需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
於是他給上海的黨中央寫信,無論如何要給他搞一些書,還開列了一批書單,說「我知識饑荒到十分」,「我們望得書報如飢如渴,務請勿以小事棄置。
」可惜當時毛澤東開列的書單沒有保存下來,他想讀哪些書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出他的急迫心情。
在一封信中他還點名要史達林的《列寧主義概論》和瞿秋白的《俄國革命運動史》。
1932年毛澤東帶領紅軍打下福建漳州時搞到一批書,其中有列寧的《兩種策略》和《「左派」幼稚病》兩本。
毛澤東看完第一本又推薦給彭德懷看,寫信說此書要在大革命時候讀著,就不會犯那些錯誤。
讀完第二本後毛澤東接著又推薦給彭德懷看,並寫信說,「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
直到1948年4月毛澤東第三遍看這本書,在封面上寫下批語:「請同志們看此書的第二章,使同志們懂得,必須消滅現在我們工作中的某些嚴重的無紀律狀態或無政府狀態。
」從中借鑑不少經驗。
為了能在革命實踐中去疑解惑,做清醒的革命者,毛澤東是多麼盼望讀到這些有用的書。
在馬列著作中他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預言,鼓舞紅軍增強了勝利的信心。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毛澤東讀書的高峰期,他以異乎尋常的熱情和充沛精力去讀書,倡導全黨興起讀書的熱潮。
以前在緊張的戰鬥年月里沒有時間寫日記,唯獨在延安開始寫日記,他在日記中說:「20年來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
」實際上這種日記就是讀書日記,它記錄了哪天讀了哪本書,讀了多少頁。
從這本難得的日記看,1938年2、3月間他讀了李達的850多頁的《社會學大綱》,還有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潘梓年的《邏輯與邏輯學》等。
梁漱溟訪問延安時,毛澤東讀了他的《鄉村運動理論》一書,寫了不少批語,還花了好幾個晚上同他討論農民運動問題。
毛澤東為什麼要在延安時期,特別提倡在黨內要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風氣呢?一個重要原因是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現實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但此時黨內的理論素養準備還不足。
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讀書學習澄清思想上的一些糊塗觀念。
從思想角度上講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讀書和理論創新是豐厚的,在《毛選》中有十三篇著作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
尤其是確定了此後毛澤東分析問題,看待實踐的兩個最根本的方法和一個根本主張。
所謂「兩個根本方法」,一個是實事求是,一個是對立統一。
所謂「一個根本主張」,就是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
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政治前提。
在中國共產黨內歷來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但這個思想要被全黨接受需要一個曲折的過程,光會打仗沒有理論創新是不行的。
土地革命時期,王明、博古這些人在黨內占據領導地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理論方面,總是說得頭頭是道,對馬克思主義的「本本」背的很熟。
但他們的理論脫離了中國革命的實際,用來指導中國革命總是受到挫折。
正是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調查研究,充分掌握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實踐基礎上,在真讀真學後,真用到哲學上,寫出了《矛盾論》、《實踐論》、在政治上寫出了《新民主主義論》,在文藝上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
這些理論上的創新,使全黨上下都很服氣,包括王明在中央黨校也不得不號召要學習毛澤東。
毛澤東也由書生實現了由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從政治領袖到理論權威的轉變和跨越。
1941年陳雲同志在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上說:「過去我認為毛澤東在軍事上很行。
毛澤東寫出《論持久戰》以後,我了解到毛澤東在政治上也很行。
」1943年任弼時在中央高級學習組上說,1931年他到中央蘇區,認為毛澤東「有獨特見解、有才幹」,但「在思想上『存在狹隘經驗論,沒有馬列主義理論』」,「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認識到他的一貫正確是由於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毛澤東的地位和思想在黨內得到了確認。
新中國成立後,讀書的條件和環境都改善了,毛澤東卻沒有放鬆讀書學習,他利用一切時間用「擠」和「鑽」的精神,去攻克未知領域的知識,好多回憶錄都記述了他刻苦讀書的情況。
以晚年讀文史古籍為例,從1972年開始,他先後開列有86篇作品,讓人印成大字本,供中央一些領導人閱讀,他自己當然是精讀圈畫了。
這些作品涉及到史傳、政論、詩詞、曲賦。
如果從時間上劃分,從1972年到1973年7月讀的主要是歷史傳記;1973年8月到1974年7月讀的主要是歷史上的法家著作,包括韓非子、柳宗元、王安石等人的著作;1974年5月到1975年6月,主要是一些詩詞曲賦。
這些都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也與毛澤東晚年的複雜心態有關。
讀詩詞曲賦時,與政治、理想、現實、壯志、暮年,往往能在他的情感世界掀起巨大的波瀾,從中可以看出心志的勉勵和撫慰。
晚年毛澤東反覆讀庾信的《枯樹賦》,還考證了一些詞句的意思,比較各種註解,當讀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些句子時,年逾80歲的一代偉人禁不住淚水縱橫,反映出內心的矛盾和古人發生了共鳴。
總之,毛澤東的一生是在讀書中渡過的,是在求索中渡過的,是在漫長的讀書歲月中,鑄造出平凡而又偉大的歷程。
二、廣博而又深究的特色讀書人
古今善於讀書的名流,都喜歡為自己的書齋起名,以勵其志,抒其情,明其節。
毛澤東的書房叫「菊香書屋」,這是一座飛檐走廈,青磚灰瓦,建築風格很古樸的建築。
在「菊香書屋」內毛澤東度過了漫長的讀書歲月,在這個書屋內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藏書室。
毛澤東逝世後,他的秘書張玉鳳受命主編《毛澤東藏書》,經整理這部全書共24卷本5000萬字,己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據張玉鳳說,這座中小型圖書館藏書凡一萬餘種,10萬餘冊。
她介紹說,毛澤東藏書來源有多種渠道,有的是自己買的,相當一部分是別人贈送的,也有一部分是戰爭年代隨著他轉戰南北,一直保存下來的。
張玉鳳說:「當年打土豪時,吃的穿的都分給窮苦鄉親或手下將領了,而好的書愛不釋手,主席就自己留了下來。
」而毛澤東藏書的種類也繁多,古今中外、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不一而足,甚至連當年比較盛行的小人書(連環畫),也在他的收藏之列。
這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為中國文史類圖書,占了總數的30%—40%,馬列主義著作也是重要組成部分,相對而言,外國文化內容數量少一些。
張玉鳳說,毛澤東對工作人員講,「他們封了我許多頭銜,這個『家』、那個『家』的,我只承認兩個。
一個是『導師』,因為我年輕時是個教書的,再一個是『書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書』。
」
毛澤東每次外出前都要開列書目,專列上要帶書,十幾箱,有時二十幾箱還不夠,還要向當地的檔案館、圖書館去借。
不能說這些藏書他都讀過,但其中不少書籍上都留有他的批註和圈畫。
至於毛澤東讀而未藏或藏過後來又丟失的書籍,以及外出視察向地方上借閱的圖書,就無法統計了。
毛澤東讀書的範圍甚廣,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學、書法、報紙雜誌、叢書工具書等計12大類。
尤其是他飽讀《二十四史》、《史記》、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一部《資治通鑑》他竟讀了17遍,獲益匪淺。
毛澤東讀書廣博而又深究,早在青年時代他就在《致湘生信》中說:「為學之道,先博而後約,先中而後西,先普通而後專門。
」毛澤東除了閱讀常用的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外,還經常涉獵過古人寫的隨筆、小說、笑話,有關楹聯,還研究過宗教經典,如《六祖壇經》、《法華經》、《大涅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他說:「佛教是一種文化。
」共產黨人要關心宗教。
毛澤東還讀過西方的小說《紅與黑》,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寫的《一種清醒的作法》。
早在長徵到陝北後,他在同斯諾談話中就談到英國科幻作家威爾斯的《星際大戰》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他曾細讀過威廉斯的《土壤學》,多次在會議上談論書中的觀點。
毛澤東讀書務求甚解,有時連人們不太注意的稗官野史,甚至一些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流傳不廣的書,他都翻閱過。
在讀《徐霞客遊記》時,他注意到書中提到的長江的發源是傳說中的「岷山導江」不對,而是「金沙江導江」。
讀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他細細地圈畫了其中「胭脂米」的考證文字,糾正了對「胭脂米」來歷的錯誤說法。
毛澤東對《三國》研究的很透,他很喜愛《三國》戲。
1950年秋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看完譚富英、裘盛戎合演的《失·空·斬》,向譚富英問起他在台上扮演諸葛亮胸前佩戴朝珠的來歷。
譚富英向毛澤東介紹道:當年他的祖父譚鑫培有一次進宮演戲,扮演《空城計》里的諸葛亮,由於天氣炎熱,額頭上沁出了汗珠,慈禧見了,吩咐太監把自己佩戴著的一串檀香木佛珠賞賜給他。
據說炎熱的季節聞到檀香木的香味,能消暑避邪。
從此,譚鑫培每演《空城計》,必將佛珠佩戴在身。
因譚鑫培是京劇老生行當的一代宗師,在梨園界有廣泛的影響,宮外的戲曲藝人見他演諸葛亮時佩戴朝珠、也都紛紛效仿。
毛澤東聽後說,朝珠在明朝稱佛珠。
那時皇帝信佛,拜佛時多把佛珠垂掛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們以佛珠作獎品,按照官職的品級賞給有功之臣。
因為是皇帝所賜獲賞的大臣在上朝時都把佛珠佩戴在胸前,一是表示不忘皇上的恩寵;二是藉以炫耀身份和殊榮,所以當時又稱佛珠為朝珠。
毛澤東講完有關朝珠的知識,又以商討的口吻對譚富英說:「諸葛亮是三國時的丞相,他怎麼能戴明朝的佛珠或清朝的朝珠呢?當年令祖演戲佩戴,是他本人表示對慈禧的感念以討慈禧歡心,並不是劇中人諸葛亮應該佩戴。
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後人也如法炮製,是不是於理不通?
毛澤東的一席話,使譚富英茅塞頓開,此後再扮演諸葛亮就不戴朝珠了,同行們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也都學著譚富英的樣子,扮演諸葛亮時再也不戴朝珠了。
糾正了戲劇中的一個謬誤。
又一次,毛澤東指名要看譚富英和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
演畢,毛澤東向這兩位藝術家提出兩點疑問:其一,陳宮有一段流水板唱腔,唱詞是「休流淚來免悲傷,忠孝二字掛心旁,同心協力把業創,凌煙閣上美名揚」。
毛澤東問譚、裘二位知不知道凌煙閣的典故,他們均答不詳。
毛澤東告訴他們,凌煙閣建於唐朝太宗時候,是紀念開國功臣的地方。
問題是,漢朝的陳宮怎麼唱出了三四百年後才有的凌煙閣?譚、裘二位一時語塞。
毛澤東建議他們只要修改這段唱詞的末一句,問題就解決了。
其二,陳宮所唱「聽他言嚇得我心驚膽怕」,這段唱詞是陳宮的內心獨白,並沒有說出口,可是陳宮唱完之後,曹操卻指責他「言多語詐」。
試問,曹操怎麼知道陳宮內心所想而且言多語詐的呢?毛澤東這一問,又使眼前這兩位藝術家尷尬得張口結舌。
譚富英回家後,把在中南海演戲的過程告訴了師妹王則昭,並感慨地說:「當初學戲是口傳心授,師傅怎麼教就怎麼學、怎麼演,很少研究故事的來龍去脈,所以演了這麼多年的戲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看來真得好好鑽研文化和歷史,不然在台上難免鬧笑話。
」
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們在編輯整理毛澤東的著作和談話時,遇到一些引文需要作注釋,可是他們查了許多書,有的就很難查到出處。
在編輯《毛澤東文藝論集》時,對毛澤東提到徐志摩時說「詩要如銀針之響於幽谷」這句話,就沒有查到原始出處。
平時毛澤東經常講拿破崙說過一支筆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還寫進了給丁玲的詩:「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問了許多專家,都沒有弄清楚這個典故的出處。
還有一個例子,1971年發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三叉戟飛機出逃,當請示毛澤東怎麼辦?毛澤東講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這句話出自何處,一直找不到。
後來經毛澤東點明才知道出自「何典」。
《何典》系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上海才子張南莊所著的諷刺性滑稽體章回小說,全書用吳語方言寫成,原生態的俚語村言活潑俏皮。
毛澤東在不少場合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過《何典》里的言辭。
林彪出逃時,周恩來曾請示毛澤東是否要攔截.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所謂「娘要嫁人」,便可從《何典》中找到出處:傳說古時候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進京趕考高中狀元。
皇上殿試將他招為駙馬。
按慣例朱耀宗衣錦還鄉。
臨行前,朱耀宗請求皇上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
皇上准允所奏。
當朱耀宗向娘述說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朱母露出了不安的神色,於是說出了想要嫁給朱耀宗的恩師張文舉的想法。
朱耀宗頓時跪在娘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
您改嫁叫兒的臉往哪擱?再說,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
」正值左右為難、無可奈何之際,朱母不由長嘆一聲:「聽天由命吧。
」她隨手脫下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一天一夜曬乾。
如果裙子曬乾,我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攔了。
」
這一天,晴空朗日,誰知當夜陰雲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是濕漉漉的。
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朱母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治罪。
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
在1972年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談到林彪時,直接引用了《何典》中的許多言辭。
首先是「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
意思是說藥只能夠醫治不會死的病,如果病入膏肓,非死不可,那就無藥可醫了。
林彪得的正是這種病,這如同《何典》中的活鬼一樣,犯實了症候,就是把「九轉還魂丹像炒鹽豆一般吃在肚裡,只怕也是不中用的」。
然後,毛澤東又引用了《何典》中的兩句:「說嘴郎中無好藥」,「一雙空手見閻王」。
這些話用在林彪身上,既形象又貼切。
林彪「萬歲不離口,語錄不離手,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
」在座的人聽了感到很新奇,就問毛澤東這幾句話是從哪裡來的。
毛澤東說,他是從《何典》中看來的。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序文,推薦過它。
於是當時政治局就要求把《何典》找來,用大字體重印了一次,16開本,政冶局委員每人發了一本,連中央委員都沒有資格分到,郭沫若還是後來多方想辦法才弄到一本。
毛澤東一生究竟讀了多少書,已經無法統計了,僅就張貽玖不完全統計,毛澤東一生中所閱讀的詩詞就有2000首以上。
比「熟讀唐詩三百首」要多多少倍。
以上幾個事例,足以說明毛澤東讀書既廣又深。
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細微末節他都注意搜集到了,可謂真正做到了真讀真懂了。
三、獨辟標記、圈畫、批註的讀書方法和藝術
毛澤東讀書是發自內心對知識和真理的渴求,因此他能一絲不苟的真心用腦,真讀、真學,因而能創造出許多新穎的讀書方法和藝術。
徐特立是毛澤東學生時代的老師。
徐老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經驗時,其中有一條是:「不動筆墨不讀書。
」毛澤東對這條經驗非常讚賞,他認為,這是值得學習的一條治學求知的成功經驗。
他躬行實踐,有所發展。
有文字記載:毛澤東讀書時,凡是自己的書,總是備好朱墨兩色的毛筆,遇到他認為觀點正確、文字優美的地方,便密加圈點,寫上「此論頗精」、「此言正合吾意」等眉批。
否則,就劃槓、打叉,寫上「不通」等語。
有時先用朱筆圈點,然後又加上墨筆圈點。
批語也是常常在自己的批語之上加新的批語。
這些批語更多的則是聯繫中外歷史上的先人學說,加上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分析、綜合,然後評論、引伸,藉以闡述自己的見解。
毛澤東讀書的批註,是他讀書里程的真實紀錄,也是他讀書經驗的真實映照,這是毛澤東讀書藝術之花盛開時留下的最美的影象。
從對《倫理學原理》的批註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讀書藝術之花盛開的一些實景。
《倫理學原理》是19世紀康德派哲學家泡爾生(1846~1908)所著《倫理學體系》的一部分,是毛澤東最愛讀的一本書。
他常同「先秦諸子百家、宋明理學以及王船山、譚嗣同、梁啓超、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學說」相比較,並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在僅有10萬多字的書面上,就留下他1.2萬多字的批語和提綱。
「幾乎將全書逐字、逐句都用紅筆黑筆加上圈點、單槓、雙槓、三角、叉等符號。
批語和提綱,寫在書的天地空白以及字行與字行之間;最小的字象七號鉛字,甚至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
批語最多的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共5900多字。
批語的內容。
絕大部分都是批註者抒發自己對倫理觀、人生觀、歷史觀和宇宙觀的見解;少部分是對原著簡要的贊同語和章節、段的提要。
同時,凡原著中比較精闢的地方,總是濃圈密點,甚至圈上加圈、點上加點。
」
毛澤東在讀此書時,的確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不僅可以看到他寫的大量批註,而且還可看到他劃的圈點,尤其是可以看到他讀書的心得體會等。
毛澤東閱讀和批註了大量的馬、恩、列、斯的著作以及其它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軍事和不少自然科學書刊。
批閱較多的馬列著作有《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列寧關於辯證法的筆記》、《哥達綱領批判》、《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和《史達林選集》等。
在這些著作的許多章節的頁面上,都留下毛澤東的筆跡。
以《資本論》為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就留下四次批畫。
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毛澤東用心閱讀了蘇聯學者西洛可夫和愛森堡合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一書。
這是他在這一時期中,在閱讀的十幾種哲學著作中,批註文字最多的一種。
龔育之說:「在這本書的第三版上先後用毛筆、黑鉛筆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下了近12000字的批註,並從頭至尾作了圈點和勾劃。
其中第三章辯證法的根本法則批註文字最多,最長的一條有1000多字。
後來,大約在1941年,又在這本書的第四版上作了一些批註。
批註都用雋秀的行草字體。
有對原著的扼要而情辟的概述,簡明的贊同評語,也有對原著觀點的批評、引伸,特別是有許多聯繫中國實際所作的發揮。
」在這些批語批註中最多的,是毛澤東聯繫中國革命的實際,而寫的心得和研究成果,也有的是提的不同見解。
據田松年回憶,毛澤東在讀了書中「矛盾的主導方面」的觀點後,在上面批上:「在中日對抗的局面中,中國的因素正在由次要地位向主要地位轉變中,因為民族統一戰線如果廣大的與堅固的建立起來,加上國際的因素,就有造成優於日本方面之勢。
」後來,他在自己的《論持久戰》中又進一步闡述與發揮了這一思想,並進一步做出了抗日是持久的、必將勝利的結論。
同時,在他許多批語中反映的他的重要觀點和思想,在他公開發表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著作中是沒有的或少見的。
然而卻是從實際出發,十分重要的。
他在《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批語中認為:「唯心辯證、唯心形式、唯物形式、唯物辯證,四者之中,只有最後一種是正確的。
」這是他總結哲學史上眾多的派別、思想所得出的結論。
《南史·韋睿傳》中有一段話,大意是表彰韋睿這個人,如何豁達大度,古來所無,其在職位,必有政績。
還說他怎樣保護下級,怎樣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等等。
毛澤東即在這段話旁邊作了批語,如「幹部需和」,「仁者必有勇」「不貪財」之類的話。
在這部傳記書的天頭上,他用「粗重的筆跡劃了四個圈,標寫著『梁將韋睿傳』五個大字,傳記中濃圈密點,批註有二十五處之多。
有些批註還加有旁圈、套圈,表達了他對韋睿這位歷史人物的心意。
從圈劃批註看,毛澤東讚揚韋睿會打仗,善於調查研究,讚揚他豁達大度。
能團結幹部;讚揚他作風好,謙虛樸素,廉潔克己等等。
他在批註中寫道:「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
」還在「睿巡行圍棚」幾個字旁加了旁圈,在天頭上划上三個大圈,並批註:「躬自調查研究」六個字。
又在「躬自」二字旁邊加了旁圈,後來又加了套圈。
在「調查研究」四個字旁加了單圈,以示重視,突出重點。
強調躬自調查研究的重要。
毛澤東讀過《智囊》,對唐太宗、朱元璋的軍事才能給予讚賞,在書中批道:「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還批了一些從中得到啟發的話:「先退後進」、「中間突破」「有強大的戰鬥後備隊」、「契丹誘敵深入戰,讓敵人多占地方,然待機滅敵」等。
對此,曾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同志,直到現在還留有極深的印象。
讀書時作標記,是讀書作學問的人常用的方法、常有的習慣,也是讀書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運用得好,會大大加強讀書的效果。
當然,這也是讀書批註的一種。
因此將讀書記符號系統化很有必要。
純毛澤東所讀過的書上,除了大量的文字批註以外,就作了許多符號,如:△、○、—、×、√、□、二、三、以及許多斜線、頓點和問號。
這些,有的是用鉛筆劃的,有的是用毛筆劃的,有的是在鉛筆符號上又寫上毛筆符號。
書上很多空白處,圈點細密,圈旁有圈,槓外有槓。
看起來似乎零亂,實則有他內在的規律。
從中不難看出,毛澤東讀書刻苦求實的可貴精神,也可領略他的讀書藝術之一斑。
張貽玖說得好:「從1952年至1976年,毛澤東以風雨春秋二十四載的時光,用頑強的毅力,通讀了這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
看到這部史書被他翻爛了的書頁、斷了線的裝訂,讀到他寫下的大量讀書批註和作出的種種濃圈密點等讀書標記,毛澤東勤奮讀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眼前,人們怎能不為之深受感動呢!」
在讀書小組裡邊讀邊議也是批註的一種形式。
據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石仲泉回憶: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毛澤東在劉少奇讀書之後和周恩來讀書之前,組織了一個讀書小組,先後在杭州、上海和廣州讀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在邊讀邊議時,毛澤東發表了很多談話。
參加學習的同志將他的談話以筆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兩本:一本名為《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下冊的筆記》;一本是《讀蘇聯〈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談話紀錄稿》。
前者按毛澤東的談話按問題加了小標題,流傳較廣;後者以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章節順序,按邊讀邊議形式,記錄了毛澤東的談話。
石仲泉還說,這兩本談話記錄,反映了毛澤東本人和黨中央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過渡問題的艱苦探索,其中既有大量重要的經驗,也含有在認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的失誤。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152頁)讀這本書時議出了好多好的思想,把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歷史階段,就是毛澤東提出來的,這是我們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概念的認識源頭。
研究毛澤東讀書的批註批語,是研究毛澤東讀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原始材料。
可惜有一些毛澤東的讀書批註、批語或筆記在戰爭年代、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丟失了。
例如,有一部毛批《紅樓夢》就至今找不到下落。
毛澤東讀書的批註藝術,不僅表現在那些形式多樣、多彩多姿的批註符號上,而主要是表現在它豐富的內容和獨有的特點上。
如讀《二十四史》時,他說:《後漢書》寫得不錯,勝於《前漢書》。
《舊唐書》比《新唐書》寫得好,《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壽有傾向統一的思想,比《舊唐書〉寫得更好些。
他不但評價這部書的整體,而且對這部書的局部、某些章節也通過批註作出自己的評價。
他還稱讚《資治通鑑》寫得好,說這部書敘事有法,歷史興衰治亂本末畢具,可藉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對歷史人物,從大量的圈劃批註看,「他比較賞識那些耿直剛正,在封建社會裡敢於秉理爭議、捨身直諫的人物,對這些人的事跡,特別是這些人有分析、有說理、有真知灼見的言論、奏摺等,十分重視,反覆閱讀,多有圈畫和批註。
對那些著名的武將和他們足智多謀、有聲有色的戰爭場面的記述,他也常常用軍事家的眼光予以審度、分析和評註。
對一些涉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事例,他很重視聯繫實際,汲取經驗教訓。
」從他讀史留下的筆跡看,他批註最多的是人物傳記。
如在《史記·陳涉世家》中,他用紅、黑兩種顏色的筆跡,即作過不少圈畫。
從圈畫的地方看,他「對陳涉、吳廣團結群眾頑強戰鬥的作風、蔑視封建統治的叛逆精神和起義在歷史上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視的。
」他對《趙充國傳》中的許多地方都加了旁圈。
據查足有19處之多。
他還在《陳慶之傳》中批註: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足見其心意之濃烈。
毛澤東對《漢書·趙充國傳》中的屯田十二條政策十分注意,十二條中逐字加了旁圈的就有十條,毛澤東批註「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就是從《後漢書·陳蹇傳》中陳蹇的一段歷史故事中得到啟示的。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第八條「不虐待俘虜」一條和「分析方法是極重要的」等。
我黨我軍許多重要的工作方法、政策、紀律的源發處、啟示點,在毛澤東的讀書批註中,往往可以找到,就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觀點和作戰方法,在毛澤東的讀書批註中,也往往可以找到呼應或聯繫,他不但在對原文旁邊加上圈點點,而且還加上畫龍點睛的話,如「打援」、「軍機」之類。
評價梁武帝時的開國名將曹景宗即是一例。
曹景宗「驍勇善戰,立有武功,但在治軍和個人品德方面都有某些不為人所稱道的地方,遠非一個完美的人。
」毛澤東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既看到了他有功績、有詩文文采的一面,批註是「景宗亦豪傑哉」,又對其不足的一面沒有忽視,批註稱:使貪命名詐,梁武有焉。
從領導的角度指出梁武帝在使用幹部上的失誤。
《資治通鑑》中有一句「天下善人少,惡人多」的話。
毛澤東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在這句話的旁邊批註:此古人一貫謬論。
給予嚴厲批駁,標明了自己的觀點。
在一本《古文辭類纂》的韓通之與崔群書中,韓愈說:
「自古賢者少,不肖者多。
」毛澤東僅其意批註:「就勞動者言,自古賢者多,不肖者少。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突出人物,歷來對其持肯定態度者少,持否定態度者多,特別是民間,由於宣傳的原因,持否定態度者更多。
而毛澤東同多數人的看法是相反的,從他的讀書批註中可以看出,他同郭沫若為曹操翻案的許多觀點是一致的,同時他也贊同魯迅先生有關對曹操的看法,特別是他對曹操的詩文尤為讚賞。
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這就是毛澤東對曹操的評價。
毛澤東讀書做標記、批註、圈畫涉及面很廣,今人有許多作者編著了這方面的書籍,己正式出版的有《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毛澤東評點中國皇帝》、《毛澤東談古論今》、《毛澤東評點古今詩書》、《毛澤東評點國際人物》等,內容十分豐富。
毛澤東讀書留下的對人對事的有關大量批註,不但是後人學習他讀書藝術的好材料,也是後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好教材。
同其它所有他的讀書批註一樣,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長期的讀書學習生活中,毛澤東還積累了一整套經驗,集中表現在:立志(高尚其理想),修身(懶惰為萬惡之淵藪也),奮鬥(欲圖存,非奮鬥不可。
),雜學(讀「禁書」、「雜書」),潛心(鬧中求靜),擇書(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積累(百丈之台,其始則一石爾),貴問(學與問是不可分的),自學(自修之路),遊學(讀無字書),三復四溫(反覆閱讀),「擠」和「鑽」(抓緊時間),研究學術(使思想進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學術)等等,都是值得後人借鑑的。
四、活到老,學到老,讀書學習成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
毛澤東從小天資聰穎,但他從不據此驕傲,而是對各種領域裡的知識都有濃厚的興趣,他把天份與好學結合起來,在幾十年如一日的讀書學習中,成長為二十世紀震驚世界的偉人。
毛澤東用他的讀書實踐證明了:毛澤東所以能獲得顯赫的豐功偉績和崇高榮譽,除了他天才過人之外,與他善於讀書學習繼承先哲們的知識寶庫和努力創新思維息息相關。
毛澤東並沒有上過名牌大學,他的才能主要來源於刻苦讀書學習。
他始終把讀書學習作為生命中最寶貴的要件,始終把書籍作為須臾不可離開的精神食糧。
真正做到了嗜書如命,以書為伴,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他以廢寢忘食、如饑似渴的精神,去涉獵和挖掘古今中外隱藏在各種各樣典籍中無窮無盡的智慧,並善於轉化為自己獨有的「透視鏡」、「顯微鏡」、「望遠鏡」和行之有效的各種「法寶」。
從而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傑出的指揮才能,導演出許多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他把書讀活了,不僅讀出了千軍萬馬,而且還讀出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新中國。
走出了一條光明燦爛的讀書之路。
毛澤東讀書的高度自覺性,主要來自於他對讀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早在《倫理學》批註中他就說:「人類之有進步、有革命、有改過之精神,則全為依靠新知之指導而活動者也。
」當他在湖南省都督、湘軍總司令譚延闓家藏書中看到《三國演義》時曾激動地說:「這真是拔開雲霧見青天,快樂不可言。
」
1939年1月28日毛澤東在延安發表演講說:「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他還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在延安他為《文化課本》寫的序言中號召:「一個革命幹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也才有學好的希望。
」他鼓勵戰士要多讀書學習說:「勤學,多看書,眼界就寬了。
」「歷史上的事情我們不可能都能經歷,但是要學習,要懂。
」他教導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讀書學習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流下了汗水,學到了知識。
」
在讀書學習上,毛澤東是最肯下苦功夫的。
在湖南一師讀書時,他常拿書本到長沙熱鬧的南門口去看,任憑人來車往,聲音嘈雜,專心致志,旁若無人,目的是鍛鍊自己在鬧中求靜的學習毅力。
少年毛澤東在家鄉放牛時,由於貪婪的讀書,結果使牛闖進了鄰家的菜園惹了禍,結果只好以賠償了事。
在革命戰爭艱苦的年月里,他委託黨內同志為其千方百計搜羅各種書籍。
他在馬背上,在磨盤上,在陝北陰暗的窯洞中創造條件去讀書學習。
解放後甚至在南寧國民黨飛機空襲中仍堅持讀書。
他打破了生活常規,不按太陽、月亮的規律辦事,經常通宵達旦的讀書學習、工作。
為此蘇聯伏羅希洛夫主席和老同學周世釗都曾勸說過他,可是他都沒有改過來這個習慣。
1957年在黨的八屆中央委員擴大會上,他強調指出:「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
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我們現在許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打紙牌、打麻將、跳舞這些方面,我看不好。
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養成學習的習慣。
」有一次毛澤東外出開會,飛機已在機場停住,下面的領導迎接他下飛機,可是等了很長時間還沒見下來。
原來毛澤東在飛機上讀書己入迷,根本沒發覺飛機己著陸。
毛澤東常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毛澤東就是這樣執著的追求知識,使他的知識累積量與日俱增。
所以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他是一個領導人,同時又是一位高級學者。
毛澤東經常說,我這一輩子就是愛讀書。
晚年毛澤東有愛躺著看書的習慣,為了讀書方便,他有兩副奇特的眼鏡:一副無左腿,一副無右腿,側臥時便分別帶上這兩副眼鏡。
許多人參觀這兩副眼鏡時,都會聯想到在那中南海的燈光下,老人家徹夜不眠的讀書形象,正象警衛戰士所說的「毛主席窗前一盞燈,春夏秋冬夜長明。
」
1938年8月22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說:「你學到一百歲,人家替你做壽,你還是不可能說我已經學完了,因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學一天,你死了,你還是沒有學完,而由你的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孫子的孫子再學下去。
照這樣說,人類已經學了多少年呢?據說是五十萬年,有文明史可考的只有二三千年而已。
以後還要學多少年呢?那可長哉長哉,不知有多少兒孫,一代一代學下去。
」(胡哲峰、孫彥編著《毛澤東談毛澤東》)毛澤東還說:「年老的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十年死了,那麼就要學九年359天。
」「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儘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麼辦?」為了迎接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他說:「現在的中央委員會,我看還是政治中央委員會,還不是一個科學中央委員會。
」勉勵領導幹部要努力讀書學習,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毛澤東篤志嗜學,活到老學到老,也可以說讀到生命終止。
1975年毛澤東已經82歲了,而且眼睛得了白內障,為了滿足他的讀書需要,專門請了一位大學講師蘆荻為他陪讀。
即使在眼睛幾乎失明的情況下,他仍日以繼夜的讀書學習。
直到1976年9月8日,他全身插滿了管子,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清醒過來就要看書、看文件。
據記錄共11次2小時50分鐘。
這當中,他己說不出話來,敲了三下木製床頭,工作人員開始不知道他要看什麼,有人想到當時日本正在大選,毛澤東或許正在關注日本自民黨總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材料,就用手托著三木的材料給他看。
最後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時37分。
此後再也沒有醒過來,7個多小時後與世長逝了。
毛澤東雖然離開了他所深愛的祖國,但他那頑強的讀書精神卻永駐在億萬人民的心中。
現在我們已經跨進21世紀,時代已經大大的向前發展進步了,毛澤東當年喜歡讀的書和他所強調讀的書,以及他當時發表的有關評論,不一定都要遵循,由於時代的局限性,有些東西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對真理與時俱進才能接近絕對真理。
但無論怎麼講,毛澤東結合實際的讀書精神是永恆的,我們從毛澤東身上能夠看到,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決定這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
古人說開卷有益,讀書益志,讀書強能,所以選擇學習,就是選擇了進步。
重學好學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這也是毛澤東一生讀書生活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毛主席兩改三國戲,諸葛亮掛佛珠,陳宮要上凌雲閣
1950年秋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看完譚富英、裘盛戎合演的《失空斬》,向譚富英問起他在台上扮演諸葛亮胸前佩戴朝珠的來歷。譚富英向毛澤東介紹道:當年他的祖父譚鑫培有一次進宮演戲,扮演《空城計》里的...
毛主席讀24史的8個方法!緬懷偉大領袖,跟著主席學讀書!
【一名80後的歷史愛好者,謹以此文,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4周年,1893年12月26日—2017年12月26日】眾所周知,毛主席一生嗜書如命,他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
你來了,我的天空亮了,感謝你用一生告訴我閱讀對生命的意義
那年那一天,也是平平常常的一天,隨著一聲啼哭,悄無聲息的這個世界,你來了……于是之後的種種,似乎都寫著與眾不同。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讓我們的生活與慢慢的追求幸福相關聯。今年是他的誕辰...
毛澤東等領袖的讀史人生:生命不息 讀史不止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與毛澤東謀過面的總統尼克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完全獻身的和重實際的共產黨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對中國人民的歷史造詣很深的富有想像力的詩人」。如果說,「...
毛主席看一部悲情戲時激動難抑站起來高喊了十個字,聞者無不動容
毛澤東主席很喜歡看欣賞戲曲。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收藏的主席遺物中,共有唱片和磁帶2千多張(盒),其中數量最多的便是戲曲。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很喜歡看戲。當時條件很艱苦,文化娛樂活動很單調,只有周...
毛主席談讀書的重要性
毛澤東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自少年時代起,毛澤東就善於擠時間看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