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兩改三國戲,諸葛亮掛佛珠,陳宮要上凌雲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50年秋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看完譚富英、裘盛戎合演的《失空斬》,向譚富英問起他在台上扮演諸葛亮胸前佩戴朝珠的來歷。
譚富英向毛澤東介紹道:當年他的祖父譚鑫培有一次進宮演戲,扮演《空城計》里的諸葛亮,由於天氣炎熱,額頭上沁出了汗珠,慈禧見了,吩咐太監把自己佩戴著的一串檀香木佛珠賞賜給他。
據說炎熱的季節聞到檀香木的香味,能消暑避邪。
從此,譚鑫培每演《空城計》,必將佛珠佩戴在身。
因譚鑫培是京劇老生行當的一代宗師,在梨園界有廣泛的影響,宮外的戲曲藝人見他演諸葛亮時佩戴朝珠、也都紛紛效仿。
毛澤東聽後說,朝珠在明朝稱佛珠。
那時皇帝信佛,拜佛時多把佛珠垂掛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們以佛珠作獎品,按照官職的品級賞給有功之臣。
因為是皇帝所賜獲賞的大臣在上朝時都把佛珠佩戴在胸前,一是表示不忘皇上的恩寵;二是藉以炫耀身份和殊榮,所以當時又稱佛珠為朝珠。
毛澤東講完有關朝珠的知識,又以商討的口吻對譚富英說:「諸葛亮是三國時的丞相,他怎麼能戴明朝的佛珠或清朝的朝珠呢?當年令祖演戲佩戴,是他本人表示對慈禧的感念以討慈禧歡心,並不是劇中人諸葛亮應該佩戴。
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後人也如法炮製,是不是於理不通?
毛澤東的一席話,使譚富英茅塞頓開,此後再扮演諸葛亮就不戴朝珠了,同行們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也都學著譚富英的樣子,扮演諸葛亮時再也不戴朝珠了,糾正了戲劇中的一個謬誤。
又一次,毛澤東指名要看譚富英和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
演畢,毛澤東向這兩位藝術家提出個疑問:陳宮有一段流水板唱腔,唱詞是「休流淚來免悲傷,忠孝二字掛心旁,同心協力把業創,凌煙閣上美名揚」。
毛澤東問譚、裘二位知不知道凌煙閣的典故,他們均答不詳。
毛澤東告訴他們,凌煙閣是唐太宗建的,是紀念開國功臣的地方。
問題是,漢朝的陳宮怎麼唱出了三四百年後才有的凌煙閣?譚、裘二位一時語塞。
毛澤東建議他們只要修改這段唱詞的末一句,問題就解決了。
譚富英回家後,把在中南海演戲的過程告訴了師妹王則昭,並感慨地說:「當初學戲是口傳心授,師傅怎麼教就怎麼學、怎麼演,很少研究故事的來龍去脈,所以演了這麼多年的戲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看來真得好好鑽研文化和歷史,不然在台上難免鬧笑話。
」
三國歷史中,諸葛亮沒玩過空城計?原來這個人玩過,而且很巧妙
中國歷史中,三國時期非常精彩,這段歷史充滿了爾虞我詐,但細讀卻讚不絕口,就比如空城計,我們先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諸葛亮安然自若在城樓上彈琴,兵臨城下的司馬懿見狀不敢進攻懷疑有伏兵,然後就退兵了。...
「緬懷領袖」偉人毛澤東一生的讀書生活
毛澤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豐功偉績,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軍事家、演說家、詩人、書法家;而且還是一位終生治學的學問家、讀書家。有人把毛澤東定位為傑出...
毛主席看一部悲情戲時激動難抑站起來高喊了十個字,聞者無不動容
毛澤東主席很喜歡看欣賞戲曲。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收藏的主席遺物中,共有唱片和磁帶2千多張(盒),其中數量最多的便是戲曲。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很喜歡看戲。當時條件很艱苦,文化娛樂活動很單調,只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