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治理得最好 卻最先滅亡 究其原因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赤壁之戰以後,三足鼎立之勢已然形成,三國君主紛紛稱帝,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次年,劉備在蜀地稱帝,國號「蜀」,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

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曹魏自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伊始,到265年司馬炎稱帝,享國45年。

蜀漢自221年劉備稱帝到263年鄧艾兵臨城下,劉禪岀降,歷兩世,國祚43年。

東吳從229年到280年,統治江東達51年之久。

在這段歷史中,蜀漢治理的最好,卻最短命,東吳政局最亂,反倒是最後滅亡的,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諸葛亮

蜀漢,是劉備奪取四川後建立的政權,可以說是外來政權,這樣的政權的不牢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四川,當時稱蜀地,它原本的主人是劉璋,劉璋雖然懦弱,但是他手下的人強悍,比如說張任、泠(líng)苞等,他們這些人代表的不僅僅是劉璋的文臣武將,在他們身後有更強大的利益集團,就是地主階級利益集團。

所以,當得知劉備入川的消息後,這些人是極力的反對,等到後面事情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了,他們也只能是順從了劉備集團的統治了。

在這件事情上,蜀漢和曹魏犯的是同樣的錯誤,他們得罪了這樣的利益集團,而他們本人卻是社會底層的人,曹操是太監養子的後代,劉備是編草蓆草鞋的,在那樣的時代,得不到這個集團支持的政權,都不會長久的。

孫權

再一個原因就是連年的征戰造成財政空虛。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之後的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九犯中原,諸葛亮是個有抱負的人,他感動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出師表》中真情流露,最後他也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什麼要打仗?第一是「興復漢室」,這是他畢生的心愿,第二是為了報答劉備,但是
打仗,是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的,財政收入要靠農民,靠地主階級的人納稅,他連年的征戰,把這兩種人都得罪了,所以在他死後沒多久,蜀漢滅亡了。

三國地形圖

最後一個原因是內訌。

首先是劉備的用人問題,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是沒有得到重用的,反而很倚仗馬良、黃忠等;劉備死後,諸葛亮大權在握,架空了劉禪;諸葛亮死後,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又凸顯出來,姜維無奈自殺;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的統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在蜀漢後期,完全暴露無遺,這就造成了多方面的內訌,所以才會出現鄧艾幾十個人就敢攻打成都,並且還取勝的荒唐事實。

反觀東吳,雖說後期你殺我,我殺他,那是統治集團在亂,但是支撐統治階級的地主階級沒亂,前期重用的呂蒙,後期大都督陸遜,顧雍、闞澤這些人都是江東地主階級的代表,只要這些人支持東吳,就沒有大的問題,所以東吳是三國里享國最長的。

所以說,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團結一致,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興亡貌似和他們地盤上的大學有關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三國稱呼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

讀完這篇文章,讓你對三國帝王史了如指掌

東漢末年,硝煙四起,群雄爭霸,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時期——三國。三國,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眾人皆知的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三國歷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三國成立的原因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時期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