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歸晉與司馬懿長壽沒有必然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歸晉與司馬懿長壽沒有必然的關係

三國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拉開序幕,到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曹丕稱帝,建立魏,三國正式開始,公元221年,劉備在蜀漢稱帝,公元229年,孫權在東吳稱帝,至此三國正式形成,此後數十年的時間裡,三國之間彼此爭鬥,但誰也沒有最終征服誰,直到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戰爭,鄧艾成功偷渡陰平一舉滅蜀,兩年之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立晉,於公元280年,晉滅東吳,三國結束,最終歸晉,歷史步入西晉時期。

三國歸晉,許多人認為根本原因是司馬懿太長壽,自曹操開始,司馬懿輔佐過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皇帝,乃四朝元老,有人說是他耗死了曹魏四代皇帝,才讓他有機會架空曹魏,讓孫子司馬炎有機會最終取代曹魏。

所以,三國歸晉,最根本的原因是司馬懿太長壽。

表面看來,三國歸晉確實是因為司馬懿長壽,但是,這應該只是表面現象,三國最終歸晉,其實與司馬懿的長壽沒有必然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筆者有五個方面的理由:

一是三國之中,蜀漢與東吳都無統一天下的理想。

魏、蜀、吳三國鼎立,而這三國之間,雖然魏國實力最大,但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這兩國其實都只有偏安一隅的思想,只求自保,根本就沒有一統天下的想法,這一點在諸葛亮對蜀漢的《隆中對》治國方略中就能體現,同樣在周瑜、魯肅等對東吳的「房中對」和「榻中對」定下的基調中能夠證明,所以,只要曹魏內部不瓦解,蜀漢和東吳都不會將其怎樣,這也就給曹魏政權中有野心的大臣有了可乘之機,只需要搞定曹魏,就有可能搞定天下。

其實,三國歸晉也是中國統一的歷史傳統,南方政權從來就無志統一天下,只求偏安,即使是後來的東晉、南宋、南明,而統一中國的政權都來自北方,而且總是成北方統一到南方,包括朱元璋統一天下也是遵循這一規律。

二是有取代曹魏野心的非獨司馬懿家族。

其實,在曹魏政權中,有取代曹魏政權的人非獨司馬懿家族,從《三國志》記載的歷史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先有曹爽,後有王凌,然後有鍾會,如果說司馬懿真有野心,那取代曹魏政權的人群中他只是其中的一個人或一個家族而已,而司馬家族最終取代曹魏政權只不過他們成功了而已,如果失敗,那同樣有其他人取代曹魏政權。

三是司馬懿家族能夠取代曹魏,根本原因在於曹操後代出了問題。

曹魏政權,自曹操以後,曹丕和曹叡雖然整體上算不錯,也是英明之君,但相比曹操,能力遠在曹操之下,而且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事實。

特別是他們的壽命也一代不及一代,曹丕在皇帝位上只幹了六年,而曹叡23歲即位,35歲就身亡,沒有強壯的身體,即使才能非凡那也是空談,因為沒有時間能夠去實現偉大的抱負,正是因為他們的短壽,讓有野心之人窺視曹魏政權有了希望,其實,說司馬懿長壽那也不過73歲,並非司馬懿長壽能夠耗死曹魏政權,而是曹魏的接班人自己不爭氣,一個比一個短壽,即使有志統一天下,那也無心無力,只能倚仗手下來完成,而司馬懿父子正好是這個時期最有力的代表之一。

尤其到了曹芳時代,那更讓有野心之人動心,因為曹叡竟然沒有親生的兒子能夠繼任,所生三個兒子都早夭,無奈只能用養子來繼承皇位,而且還只不過8歲,既然一個養子能夠繼承皇位,那些有赫赫戰功的人為什麼不能取代呢?更何況,輔佐一個8歲的娃娃,讓那些有野心之人更加有了想法,司馬懿家族當然算其中一個,而且最有資格,因為這個時候的曹魏陣營中,誰的功勞能夠與司馬家族相比?雖然曹芳知道「司馬昭之心」,但已無力對抗。

四是劉備與孫權的後代實在不堪一提。

曹魏政權內部如此,反觀另外兩大政權,蜀漢在劉備之後,進入劉禪時期,而劉禪的才能那是不提也罷,完全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根本不能用有才能來評價,完全就是一個傻瓜,這樣的人主政一方,那豈能有資格與其他國家鼎立下去?而東吳,雖然孫權壽長,從公元200年算起,主政52年,但孫權之後,雖然兒子眾多,但最有能力的兒子孫登竟然沒有活過孫權,在32歲之際就離開了孫權,而孫和與孫霸為爭繼承人之位,讓內部紛爭,竟然將一心為吳的核心陸遜也牽扯了進來,孫權一怒,廢掉孫和,賜死孫霸,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九歲的娃娃孫亮,導致內部紛爭更加激烈,於公元258年,才15歲的孫和在內部鬥爭中被廢除,孫休為帝,而孫休竟然壽命不長,只幹了六年就去世了,後來到了孫皓時代,這又是一個暴君,以殺人為樂,以至於人人自危,這樣的皇帝,那又有誰敢賣命?不要說沒有可能爭霸天下,連自保也成為奢侈。

五是蜀漢和東吳後備人才凋零,不堪一擊。

蜀漢劉備去世之後,幼主劉禪是個草包,好在有諸葛亮,努力掙扎了十餘年,但諸葛亮因為太忠於蜀漢,害怕在他之後劉禪被取代,所以,只能重用一批愚忠之人,不敢重用有才之人,所以,諸葛亮之後,蜀漢的政權雖然相對穩定,劉禪壽命也長得很,但輔助劉禪的人如蔣婉、董允、費禕除了愚忠之外,才能實在一般,而姜維除了用兵可堪一提之外,施政能力太普通,最終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囧境,在這裡筆者不是說廖化不行,而是廖化年事太高,怎堪重任?這或許就是諸葛亮之後蜀漢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鄧艾偷渡陰平,以3千人之力竟然蕩平蜀漢,這難道是司馬昭有多厲害嗎?不是,而是蜀漢政權腐敗至極,導致人才凋零,不堪一擊。

而東吳在孫權之後,只有陸抗、諸葛恪、丁奉還不錯,但諸葛恪在內部鬥爭中被害,丁奉也是廉頗已老,而陸抗獨木難支,而在三人之後,孫皓又殺人無麻,丁奉如果不是死得早,那也是被殺的對象,最終讓表面強大的東吳在司馬炎的六路大軍齊攻之下瞬間崩潰,這恐怕也是司馬炎太高估了東吳的實力了吧,因為這個時期的東吳,已無人願意為其賣命了。

而反觀這個時代事實取代曹魏的司馬政權,手下人才濟濟,既有鄧艾,也有杜預,還有王濬,更有羊祜。

從古代72名將名單中可以看出,三國時期共12位統帥進入其中(包括諸葛亮、周瑜、呂蒙、陸遜、陸抗、關羽、張飛、張遼、鄧艾、羊祜、杜預、王濬共12人),而魏晉前期除曹操時代的張遼一人進入之外,其他四人全是司馬政權時期的人,如鄧艾、羊祜、杜預、王濬,而其他兩國末期,僅陸抗一人進入,可見,到司馬政權時代,魏晉的人才其實已經超越曹操時代。

所以,司馬懿家族最終在司馬炎時代取代曹魏,並且一統三國,雖然與司馬懿長壽有一定聯繫,但沒有必然的關係(當然也證明了要想成就偉業前提還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讓自己長壽),根本原因還是三國政權內部出現了問題,否則,司馬懿即使活一萬年那也沒有機會,更何況,司馬懿也只不過活了不到73歲。

而且如果司馬家族不取代曹魏政權,同樣會有其他人取代曹魏政權,三國歸晉最終統一那是歷史的必然,而晉只是形式上的代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為何能夠後來居上?

司馬懿為何能夠後來居上?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主旨,貫穿全書的始終。天下不管如何紛擾,最終還是要歸於統一,這是大趨勢,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董卓...

司馬懿生平 司馬懿的傳奇故事介紹

司馬懿家族顯赫,聰明博學,在年輕時就已經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讚揚,說他將來必有一番作為,不是尋常之人。在曹操擔任丞相後,被強制徵辟為文學掾,從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也就此開啟了司馬懿富有傳奇性故事的一生。

彭華勇:三國演義,最終演的是什麼?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爭霸中原。亂世出英雄,曹操征戰南北,滅二袁,斬呂布,橫掃各路英雄,眼看就要統一天下,被孫劉聯軍一把火灰飛煙滅。雖然被一把火燒了很多家當,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兒子曹丕即位後...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三國里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得認識這位!

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有個謀士叫譙周,俗話說你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不得不認識譙周。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建立的大功臣,在劉備託孤之後,對蜀國的大業也付出了很多,是忠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司馬炎為何不殺曹奐?

一是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司馬炎之所以能夠善待三國後主,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大家知道,公元220年,曹丕繼承曹操王位之後,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稱皇,但曹丕登上皇...

三足鼎立下的江山,為何最終卻三家歸晉

三國歷史上,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各據一方。他們分別帶領的曹魏、蜀漢、東吳在土地、人才、軍備等力量上也可是十分厲害的。然而最終他們三家都被司馬家族而取下,那麼司馬家是怎麼做到的呢?

解析三國謀臣司馬懿是如何一步步篡位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雖然三國時期曹魏一族的政權很大,但是從史實來看,司馬懿一族統一了三國。了解司馬懿的生平經歷後,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能篡位呢。如今,在很多史書資料中,都有講述司馬懿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