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智慧過人:卻犯下致命錯誤,導致蜀漢第一個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年月,蜀漢後主劉禪向曹魏大將鄧艾投降。

享國年的蜀漢政權就此終結。

在魏蜀吳三國中,為何蜀漢第一個滅亡?

有人總結為諸葛亮和他的繼承人姜維窮兵黷武,在蜀漢綜合國力遠遠不及曹魏的情況下,持續開展北伐,導致國家衰敗、軍隊疲憊、人民窮苦,所以就玩完了。

蜀漢綜合國力遠遠不及曹魏,這是真的。

但將蜀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歸結於諸葛亮、姜維北伐,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諸葛亮治理時期,蜀漢軍政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在政治上,他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公正不阿,做到「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在軍事上,他繼續堅持聯吳抗曹的戰略,穩紮穩打地平定了南方,按部就班地進行北伐,為蜀漢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後盾。

在經濟上,他開展屯田,實行很低的稅負,為屯田的百姓提供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吸引了大量魏國農民到蜀漢來開墾土地。

他修建「山河堰」等水利工程,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促進農業生產。

諸葛亮留給劉禪的,是一個國豐民富、深得民心的國家。

以至於到了蜀漢滅亡之時,還有充沛的物力和財力,養著一支超過萬人的軍隊和萬人的官吏隊伍。

王隱《蜀記》中記載:年,劉禪向鄧艾投降後,派遣尚書郎李虎,送文簿給鄧艾,裡面登記了蜀漢還有「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

換句話說,當鄧艾率領數千人馬抵達成都時,蜀漢手裡還有餘萬大軍,足以與鄧艾軍隊作戰。

事實上,蜀漢率先滅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政權雖然獲得老百姓的擁戴,卻沒有得到蜀地士族的支持。

在很大程度上,這個致命原因跟諸葛亮有關。

自春秋戰國、秦朝兩漢以來,士族就是國家治理中的一股強大勢力。

三國時代,士族掌握著絕大多數的土地、財富、人口。

沒有士族的幫助和支持,任何政權都無法長久存在。

例如,曹操的背後,站著荀氏為代表的潁川士族;孫權背後,站著顧、陸、朱、張為代表的江東士族。

但是,不知道諸葛亮出於什麼考慮,並沒有對蜀地士族給予高度重視。

在蜀漢,外來勢力遠遠地超過了蜀地士族。

我們知道,諸葛亮在進行第一次北伐時,曾經給蜀漢後主劉禪上了一份《出師表》,裡面他向劉禪推薦了個人才,他們分別是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

諸葛亮表揚郭攸之、費禕、董允,「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接著又表揚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郭攸之是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費禕是江夏鄳縣人,董允是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向寵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他們沒有一個來自蜀地士族。

此外,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他所重用和信賴的文官武將,幾乎沒有一個是蜀地人。

如大家很熟悉的姜維,是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陳震是南陽郡人,廖立是武陵臨沅人,馬謖、楊儀和廖化都是襄陽人。

在這種情況下,蜀地士族對蜀漢政權沒有歸屬感,不願意支持蜀漢政權。

以譙周為代表的蜀地士族,對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更是有牴觸心理。

因此,當年,鄧艾大軍兵臨城下時,譙周等蜀地士族大臣紛紛說服劉禪投降——反正他們對蜀漢政權談不上什麼忠誠度,換一個政權,沒準還能維護和滿足他們的利益要求呢。

暗戀的人暗戀,是一種幸福。

但是這種幸福,卻是強求不來的。

或許與其在等待和猶豫不決的中度過寶貴的青春,

不如在追求中燃燒生命的年華。

其實愛情中談不上贏還是輸,

只要真心對待就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