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個「戰略大忽悠」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到底靠不靠譜?
1/5、為什麼打?跟誰打?怎麼打?
隆中對,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戰略分析,沒有之一,就算是對歷史一無所知的文盲,也聽說過「聯吳抗曹」這四個字。
別看這四個字很普通,好的戰略都是看上去普通、越用越離不開的。
夷陵之戰,蜀國損失十幾萬人馬,連劉備自己都送了命,為了聯盟,還是得忍下這口氣。
戰略,現在是個企業管理名詞,但顧名思義,戰爭的策略,這個詞是戰爭的產物。
最初的戰爭,沒有戰略,只有戰術,怎麼把眼前的仗給打贏了。
但接下來,有人發現自己打贏了大部分仗,卻輸掉了整個國家,於是,有個叫孫子的人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於是,就有了戰略。
戰略並不告訴你怎麼打贏某一場戰爭,事實上,戰略部門大多是文職官員,諸葛亮也是文官,《三國演義》里說他用兵如神,那是瞎編的,至少幾次大仗都是劉備自己帶的兵。
但諸葛亮懂戰略。
戰略,只解決戰爭的三個全局性大問題:
目標:為什麼打?是清君側?還是行王道?很多人認為打仗只要槍桿硬就行了,不對,古人是很講究「師出有名」的,如果不知道為什麼打仗,仗打的越久,軍心越渙散;
形勢:跟誰打?武將只知道戰爭各方的兵力、地盤,戰略部門還要分析各方的經濟實力、軍備供給、民心向背,各方之間的合縱連橫關係。
步驟:怎麼打?「兵馬、糧草、將領」三大因素怎麼逐漸升級?打仗沒必要每場都贏,只要拿下關鍵的戰役,其他戰場都是為了關鍵戰役做準備,
這就是戰爭策略的三大問題了。
也許是人類的戰爭史遠遠超過企業管理史,管理學上的很多理論都來自軍事。
這三大策略,再加上20世紀才出現的「定位理論」,就是現在最通用的「企業戰略四大問題」:
我是誰?——描述產品、品牌、企業定位
我在哪兒?——分析行業競爭現狀
我想去哪兒?——尋找未來的機會與目標
怎麼去?——規劃實現的路徑
這四個問題,「隆中對」都講得一清二楚,所以打了一輩仗的劉備,立刻對這個從沒打過仗的諸葛亮,產生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的感覺。
這就是戰略的力量。
2/5、一份過於完美的企業戰略
如果從戰略的定義來講,「隆中對」可以做成企業戰略管理諮詢的標準模板。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描述了「品牌戰略」,諸葛亮說得很清楚,「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有了這個品牌,「復興漢室」的企業願景,才站得住腳。
第二個問題「我在哪兒」屬於「競爭戰略」的「行業競爭現狀分析」部分,諸葛亮把五大勢力分成三個陣營:
強大的、並要反對的:曹操;
強大的、並要爭取的:孫權;
弱小的、並要拿下的:劉表、劉璋、張魯
第三個問題「我想去哪兒」屬於「競爭戰略」的「未來的機會與目標」部分,也是「隆中對」的核心。
它包含了:
市場競爭策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
資本運作策略:「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
第四個問題「怎麼去」,也是「隆中對」的重點,諸葛亮給了劉備一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活下來:曹操太強大,可以喊打不能真打,孫權勢力深,只能當外援,荊州那麼肥的一塊肉,卻「其主不能守」,很可能會落到曹操手裡,這難道不是上天給您的「應許之地」嗎?
第二步是走出去:目標益州
經濟意義: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軍事意義:險塞
政治意義: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句話說到劉備心裡去了,任何戰略提案都要有獻給CEO的馬屁)
可行性分析:現在的主人都有致命弱點,劉璋是「暗弱」,張魯是「不知存恤」,所以「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第三步是贏天下:這一步太遠了,只是個戰略大設想,如果「天下有變」,就從益州、荊州兩路出兵取中原,成霸業。
該說到的,都說到了,甚至很多不屬於戰略的,也說到了,很多人認為「隆中對」是劉備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份戰略方針,其後的「占荊州」「攻益州」「戰漢中」「平定蠻夷」乃至「北伐路線」都來自「隆中對」定下的策略。
問題也就在這兒,它太完美了,而好的企業戰略,並不需要完美。
3/5、「隆中對」是個「戰略大忽悠」嗎?
馬伯庸介紹過一個「甲方乙方」的學習方法,對於不熟悉的事,可以套在一個熟悉的事上,進行類比。
「隆中對」,完美是完美了,但是否靠譜呢?讓我們劉備放到今天的企業背景下看看吧。
劉備,網際網路門戶時代的「老將」,二十多年創業史,從手機增值業務、遊戲、電商、團購、O2O,樣樣風口沒少他,只是運氣不太好,一樣也沒抓住。
劉備左思右想,覺得主要原因是集團缺乏戰略規劃,因此找來了著名的孔明戰略諮詢公司,由首席諮詢師諸葛先生親自獻上「蜀漢集團發展大戰略——隆中對」一份
內容大意是:
「江湖格局,霸主已成氣候:阿里以電商拉動三大業務,地位很穩,騰訊用流量結交天下諸侯,組成反馬大軍,可以作為朋友。
只有百度,移動網際網路戰略落後,喪失了入口的地位,因此搜索業務是上天賜給劉先生您的機會啊……」
「再看滴滴的大出行也不錯啊,可惜做得大爛;還有網絡安全業務,未來的制高點,剛好被周鴻禕做小了,也是先生您的機會啊……」
「我為先生獻上一計,先利用騰訊的投資和流量,假意和阿里對抗,實際上虛晃一槍,拿下出行、視頻信息流、網絡安全三大業務,把BAT變成BLT。
等到阿里自亂陣腳,就可以順勢把電商業務也拿下,到時候,天下網民哪一人不敲著鍵盤滑鼠歡迎您呢?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唉喲,君子動口不動手,您這是幹什麼啊……」
對不住孔明粉了,拿網際網路比,有點不倫不類,但確實後來有很多人質疑過「隆中對」戰略,主要是三類觀點:
第一類是認為這個戰略過於理想化,完全沒有可行性。
「跨有荊益」的前提是「孫劉聯盟」,但聯盟不是你想聯就聯的,孫權不同意,等於一句空話。
事實上,因為周瑜力主軟禁劉備,全取荊州,這個策略差點兒破產,幸虧他死得早,「聯劉派」的魯肅上台,才讓「孫劉」繼續維持表面上的「聯盟」。
第二類是認為這個戰略反而制約了「蜀漢」後來的發展。
這個戰略最後是落到「兩路大軍北伐中原」上的,但以蜀漢的實力人口地盤,僅相當於曹魏的四分之一,根本不足以分兵兩路,甚至連荊州都守不住。
第三類是覺得這個戰略本身自相矛盾:劉備的品牌形象是「信義著於四海」,可第一步行動卻是要奪取荊州,劉表是危難之時收留你的恩人啊,其中的矛盾,可不是一句「其主不能守」,就能混過去的。
「隆中對」到底是不是一個表面完美,其實不靠譜的「戰略大忽悠」呢?還得接著分析。
4/5、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一般公司的戰略都是公開的,需要保密的業務投資方向,不可能出現在公司戰略中,但「隆中對」里的話能公開嗎?你讓當時還好好活著的劉表、劉璋情何以堪呢?
為什麼企業戰略必須要公開?因為企業戰略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聚集團隊共識,增強員工執行力,不但要公開,還要讓每一個員工都記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
有人要問了,戰爭戰略也能公開嗎?當然能,最典型的是《論持久戰》,發表於抗戰初期,「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我們是誰,在哪兒,到哪兒去,怎麼去」,四大問題講得一清二楚。
其實,「隆中對」發生的背景,是劉備提出了一個困惑:「漢室傾頹,奸臣竊命」,我「欲信大義於天下」,但是「智術淺短」,雖然落到了今天的慘狀,但我「志猶未已」,你覺得我該怎麼辦呢?
所以,「隆中對」並不是一個戰略描述,而是諸葛亮借解答劉備疑問,對自己提出的戰略大計的一次解釋。
如果隆中對最後發表,它很可能只剩下這一句話:
高舉「打倒曹操反動派」的大旗,團結一切「忠於漢室」的力量,奪取依附「曹操反動勢力」的土地,建立「反曹大業根據地」。
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戰略,既有明確的指向,又有表述彈性,在不同時期,可以作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打荊州?因為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
為什麼向孫權「借荊州」?因為要通過南郡牽制曹操;
為什麼劉璋請劉備進益州?因為死敵張魯投降曹操,而是劉備是「反曹盟主」;
為什麼又要反過來打劉璋?因為劉璋給的援軍太少,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大計
……
劉備前期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有奶便是娘」,我在《為什麼劉備總是打敗仗,又每次都能絕地求生?》中講過:劉備被A打,就投奔B,被B打,再投奔C,呂布、曹操、袁紹、袁術,個個都當過他的盟友,也當過他的敵人。
企業戰略必須明確是「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不應該做什麼」,而戰爭大策略的核心正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它的重要性相當於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
「隆中對」最大的貢獻,就是說清了「劉備朋友與敵人」的問題,至於其他分析和規劃,都是為了論證這個「敵友」策略,而進行的推演。
5/5、當規劃比不上變化
三顧茅廬的第二年,曹操就打過來了,剛好劉表去世了,兒子劉琮投降曹操,按「隆中對戰略」,諸葛亮建議劉備順理成章地打劉琮,拿下荊州。
可是,劉備猶豫了。
結果,赤壁一戰,孫權拿下了三分之二的荊州,包括進入益州的跳板——南郡。
這個變化,是對「反曹統一戰線」的最大考驗,既要荊州,又要孫劉聯盟,你當孫權是「備胎」嗎?
此時,最考驗我們對企業戰略的理解。
德魯克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本書中說:「如果我們一味地預測未來,那只能使我們對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懷疑。
戰略規劃之所以重要,正因為我們對未來不能準確的預測。
」
儘管任何一個戰略規劃都有「幾步走」的表述,但在德魯克看來,企業戰略中最重要並不是這些。
未來充滿變數,領導者最大的困惑不應該是「明天要幹什麼」或者「今後幾年要幹什麼」,而是「我們今天必須為明天來臨做些哪些準備?」
這個準備就是「隆中對」的戰略核心:荊州丟了,也要執行聯合孫權的計劃,也要北伐,否則就變成了和曹操孫權一樣的「軍閥」了。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與「戰略管理」相關的文章
只要認真搞,沒有什麼KPI搞不挎的企業
當下屬說「辦不到」的時候……︱跟著交響樂指揮學管理
人機圍棋大戰:人類的錯誤可以避免嗎?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終結三國的司馬氏(三):《隆中對》戰略被司馬懿破壞
上回說到年輕的司馬懿被曹操徵辟開始了仕途生涯,進入曹魏政權。此時的曹操剛剛擊敗袁紹統一北方,魏晉之際,南方還尚未被有效開發,相對而言,北方是農業發達、文化昌盛、人口集中的地區。由於占據中原富庶之...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3: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開始談到天下大事。諸葛亮為劉備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勢: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坐擁江東,國險民附,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劉表、劉璋庸碌無能,荊州、益州正是現成的地盤...
劉備原本想給龐統拿頭功,沒想卻把軍師給坑在了川地。
劉備要聘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諸葛亮才見他,這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三顧茅廬」。劉備見到諸葛亮,兩人有一番談話,諸葛亮說:曹操已經強大,暫時不可以和他爭鋒,孫吳政權已歷三世,只能...
劉備能夠三分天下,多虧了這位武將,不是關羽張飛,也不是馬超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在天下三分之前,曹操已經據有了兗州、徐州等地,并吞並了袁紹的河北四州,象徵著王權的中原地區,完全屬於他的地盤;孫氏兩代三人經營江東,又有長江天塹;劉表據荊州,劉璋據...
《諸葛亮的帝師絕唱》之三:《隆中對》的讀解密碼
諸葛亮的求職沒有太多意識形態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說,他的出山與劉備是否是宗室、是否要復興漢室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兜售」的戰略方案是中性的,適用面很廣,當然前提是要滿足自己做帝師的要求。
諸葛亮《隆中對》析天下 勸劉備勿與曹操爭鋒
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勢,向劉備提供了立國的策略,《隆中對》原文擇錄如下:隆中對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隆中對居然就是商業計劃書!諸葛亮在現代會怎麼寫商業計劃書呢?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留下了隆中對,裡面是對天下大勢的分析,諸葛亮舉了曹操的例子:「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曹操集團就是因為有「...
周瑜「二分天下」VS諸葛亮「三分天下」,那個更靠譜?
諸葛亮政治勝過周瑜,而周瑜軍事統帥能力又勝過諸葛亮!可以說,不分上下!可是,似乎有不少人,認為就戰略,周瑜的二分是個失誤,是很難實現的!相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很明顯了,諸葛亮的戰略比周瑜要高!但...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價值五個億的戰略諮詢報告
作者頭條號:村長say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劉備的「企業家」,經過熟人推薦,去拜訪諸葛亮的戰略諮詢公司。劉備當年苦於沒風投關注,也打不過曹操這樣的BAT,而且「市場」比較混亂,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市...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