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荊州有多大,為什麼說丟失了荊州蜀國就沒有希望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且不論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翻開三國時期的地圖就能看出來,荊州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腹」。

荊州東連揚州,西通益州,南接交州,北臨豫、司兩州,距許昌、洛陽北方政治中心均不遠,占領荊州相當於掌握了逐鹿中原的「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開始了襄樊之戰,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正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荊州位於長江中上游,從戰爭角度來看長江本身便是天險,這便是一個「盾」;從交通角度來看長江回溯可至漢中,東下可直達揚州腹地,在交通工具動力有限的三國時代,長江本身相當於一條「鐵路」,而荊州就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荊州地位如此,就不敢理解為什麼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治國方略中荊州均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了。

我們看看「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這一點,魯肅不愧為能與諸葛亮並稱的戰略家,其「榻上策」云:「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魯肅,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其實都將荊州視為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基礎——其實對於曹操也是一樣,如果赤壁之戰的贏家是曹操,就不會有三足鼎立了,曹操一占荊州,天下也便盡收於其手了。

當時關羽沒丟荊州之前的時候,荊州是三家分的,只不過關羽手中的地盤最大且有重鎮南郡,關羽手裡最多的時候也不過就5個郡而已,還了東吳倆個就剩三個,但都是離曹魏最近的郡,所以不能說荊州完全是蜀國的。

~~雖然只有三個郡,但向南郡這樣的大郡經濟發達、人口眾多,一個就頂孫權手裡的三個了。

荊州地理位置屬於四戰之地交通發達,國家多的時候容易四處受敵,但當時只3國家,關羽沒搞好和孫權的關係,否則只有北方威脅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相當好的戰略要地了。

有荊州在,進可攻~離襄陽、宛城、洛陽都近的狠甚至可以從中間將魏國一分為二,退可守~後有益州糧草支援配合大郡的堅固城防,而且可以同時防備其他兩國。

丟荊州之後就尷尬了,戰略縱深小了不少,人口銳減導致經濟也跟不上,越差越多,最有戰鬥經驗的荊州兵也沒了。

最要命的是只剩下益州和漢中的蜀國失去了拖下去的根本,時間越長差的越遠。

因為天下九州曹魏一個人占六個,地圖看起來益州是最大的州但是人口可不是最多的,中原的兗州徐州、孫吳的揚州人口都非常多,荊州就不說了。

當時人少地多,有人就是生產力,就有兵力來源財力來源糧食來源。

諸葛亮這才北伐個沒完,他也難,因為想進取就不能拖,偏偏碰到個明白人仲達,三倍於你的兵力玩守城,拼國力。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就看出有沒有荊州的重要了,路線固定死了,回回發兵益州走漢中而且離著曹魏政治中心遠的不像話,蜀道難難住了別人也難住了自己,糧食轉運困難的要死。

有荊州的話路線多防不勝防還有水路進攻可走,糧食可以戰前從益州運往荊州。

所以說蜀國沒了荊州,諸葛死後雖幾十年版圖都沒變過,北方厚積薄發就一波,兩路大軍,鍾會牽制姜維一路,鄧艾偷渡陰平直接偷家帶走了蜀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荊州爭奪: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

作者:殷嘯虎東吳借出荊州「臭棋」還是「好棋」?借荊州,是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象徵,也是兩家最終刀兵相見的導火索。孰是孰非,依然難有定論。要釐清這一問題,得從事件的始作俑者魯肅談起。在小說《三國演義...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讓諸葛亮頭疼的荊州外交風波,在215年差點崩盤

正當劉備、諸葛亮攻占益州,轟轟烈烈的進行「西部大開發」時,東邊卻來了麻煩。這麻煩還是來自於之前的盟友孫權。根據《隆中對》,江東孫吳是興復漢室的當然盟友,要長期合作。劉備孫權共同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