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將素不和睦卻能以少勝多,皇帝把兄弟與丞相摯友因何被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三國演義故事中學如何知人善任?
古語云:「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讀友們從往期我的文章中知道三國時代諸多英雄豪傑,他們在那段歷史中表現得精彩紛呈,但術業有專攻,他們都各有所長,既有其長,必有其短。
一個人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超凡脫俗,通常是謀臣善於策劃,短於武功;而武將長於馳騁疆場殺敵,但卻又難以洞悉全局。
象蜀國姜維、魏國鄧艾之類的文武全才可以說是鳳毛菱角、少之又少。
深究其人也只是個帥才,論武功難敵呂布、許褚之輩,謀略難比孔明、司馬懿。
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根據目標,熟悉下屬人才的長短之處,儘可能地用其所長而避其所短。
漢高祖劉邦就用人問題曾說過自己的心得:「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筆者注);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與項羽的用人故事中領略到了領導者未必是全才,但是作為領導者最重要的才幹就是知人善用,將自己手下的人才依其所長之處,合理地分配工作,以期提高效率。
我們在品讀三國故事之時,接觸到不少的用人得失的案例,既有不乏有用人得當的例子,也有用人不當的反例,今天我們就列舉二三例參論人力資源管理。
1.用人不當導致初戰失利
諸葛亮在謀略武備、用兵用人方面堪稱無人匹敵。
但是,在自己第一次統領蜀國兵將北伐魏國即一出祁山時,卻犯下了作為一位智者高人不應該犯的、卻難以彌補的錯誤—選用馬謖為主將鎮守街亭,並簽下生死文書-立軍令狀。
實地進軍之時馬謖自自幼熟讀讀兵書,而不聽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副將王平的勸告在要道紮寨,卻命全軍在山上紮營下寨,被魏軍切斷水源,致使軍心大亂,導致全軍覆沒,最終街亭要道失陷,而陽平關危險。
如此使得孔明第一次北伐首戰一出祈山無果,糧道被魏國兵將阻斷,因此不得不退兵。
由此我們可以領會到孫子兵法首篇中所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此軍國大事,用何人領兵就成了生死大事,應該把關係感情因素拋至一邊,不能因一將之差而導致滿盤皆輸,落得個敗亡的下場。
劉備在白帝城臨終託孤之時,曾告誡諸葛亮稱:馬謖言過其實。
先後有不少的史學家評論馬謖實乃庸才,其實筆者我卻不以為然。
為什麼呢?讀者您靜心往下看,案例之一,在諸葛亮進軍西南駐地平南蠻的戰役中,馬謖進言以「攻心為上」,取得了少流血或不流血即戰勝對方的巨大的勝利;案例之二,魏國國王曹丕任用司馬懿統領雍涼人馬,對蜀國即將用兵北伐妨礙極大,關鍵時刻又是馬謖獻「反間計」令魏國君臣生疑,司馬懿被剝奪兵權,成功地位蜀國掃除了北伐的巨大障礙。
這二例都有力地證明了馬謖在運籌謀划上的才幹,可見馬謖不失為一個好謀士。
但作為獨當一面的主將,其急功近利,剛愎自用的性格,以及過於依賴書本上的東西,而不能因地制宜,靈活加以運用,以致於失街亭終被斬。
2.用人不當導致兵敗如山
用人不當的另外一個案例,就是劉備示意諸葛亮用關羽鎮守荊州,此乃用人之大過,也是對《隆中對》確定的劉備集團戰略方針的重大打擊。
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便與劉備商定下了東結孫吳,北伐曹魏的政策。
東吳於蜀漢的重要性盡述於諸葛亮的《絕盟好議》中:「若就其(東吳)不動而睦於我,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曹魏)不得盡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
」荊襄之地既為益州羽翼,又毗鄰東吳乃一江之隔,屬於軍家必爭的是非之地,因此,要求鎮守荊州的將領不僅需要一流的文功武略,更需要具有高潮的外交才能團結鄰邦,非如此不可。
而之所以派關羽去,因為一是關羽乃劉備至把兄弟,華容道放走曹操的立過軍令狀的殺頭之罪就不了了之,二是劉備給諸葛亮施壓的結果,三是關羽因性格孤傲,屢次冒犯諸葛亮,正好有機會報復教訓一下他。
開始關羽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鎮八方。
但他拒婚辱使,尊己而傲物,把主公哥哥和軍師的軍國大計拋置腦後,他不以聯合東吳為重,既拒絕了孫權求親之意而激怒對方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又收到曹軍戰書輕敵麻痹,盡調荊州守軍主力北向進軍,如此一來,荊州則虛席以待隔江對面的虎視之鄰邦。
結果讓東吳有可乘之機,呂子明設計白衣渡江,夜襲奪取了荊州,更導致關羽日後敗走麥城,失手被擒後,在孫權派諸葛瑾卻說親事再被拒後被斬。
荊州失,關羽亡,在張飛的一通鬧騰下,致使劉備盡起傾國之兵70萬討伐東吳,結果在夷陵遭東吳陸遜領兵的火攻戰法,火燒七百里連營,劉備兵敗後在白帝城託孤,自此則很大程度上動搖了蜀漢的根本。
這是劉備、諸葛亮錯用關羽鎮守荊州之大失誤。
3.知人善用則可以弱勝強
上面我們列舉了蜀國在用人不當方面的兩個典型案例。
其實在知人善用方面,曹操則深明其道。
《三國志。
魏志。
張遼傳》記載,曹操在征張魯前,給當時遠在合淝的護軍薛悌寫了一封密函,特意上書「賊來乃發」。
不久孫權率十萬眾來圍合淝,此時曹操方面的將領有張遼、李典和樂進三人共守合淝,兵臨城下的情急之時,眾人拆開曹丞相的密函相看,曹操在信中對合淝的防禦和進攻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進守城。
」這裡要交代一下,這三位將軍「素皆不睦」。
然而張遼在曹操的指示下表示堅決出戰,以攻為守,此舉感動了李樂二位將軍,他們決定放棄個人私怨,願意聽從張遼的指揮,共同抗敵迎戰。
因樂進此人生性怯懦,且過於謹慎,正好適合守城之任。
結果合淝一戰,張遼與李典在逍遙津一袋,以步卒八百奮力攻擊、英勇殺敵,一舉擊破孫權十萬大軍,創下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如此大的戰績不能不歸功於曹操的知人頗深、用人所長,他不僅了解張、李、樂三人平日的隔閡,而且對三人的作戰能力,用兵特點以及性格修養都了如指掌。
因此這封密函不僅調解了三將的關係,又通過合理的分工,使三將的優劣互補,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三將在防禦作戰中的整體優勢。
正如孫子兵法云:「夫兵,詭道也。
」有史學家曾評價說:「合淝之守,懸弱無援,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
且彼眾我寡,眾者必貪惰;我以致命之師,擊貪惰之卒,其勢必勝。
」曹操的用人策略之功效在合淝之戰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4.知人善任的首要條件是知人
根據前後幾個案例可見,知人善用能夠轉劣勢為優勢,以弱勝強;用人不當,所用非人,則強不可恃,堅不可守。
如果把這些用人的要領充分運用到當今的人力資源管理上一定會受到奇效。
說到底就是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因人設事,要根據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和不同才能來分配其相應的工作。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我們不能讓跋扈飛揚的人去做文案工作,同理,我們也不能讓因循守舊的人去開拓市場。
現代企業管理在用人方面經常最容易走入誤區是:把一些業務上、技術上有優秀成果的人提升為行政管理者(就如讓飛彈專家錢學森擔任院長)。
繁忙的行政工作可能會限制這些人在業務技術上的發揮,而業務技術上的優異表現不一定保證其有豐富管理經驗和傑出才幹,結果不僅妨礙了這個人的成長進步,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變革。
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知人善用並不是一件簡單明了的事,知人善任的首要條件就是要知人。
雖然諸葛亮在個別用人問題上沒有把握好,但總體上來說他所任用的蜀漢官員都能十分勝任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在知人用人方面的精闢論述絕對值得企業管理者學習。
諸葛亮認為用人有七察之說:「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
美惡既殊,情貌不一。
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知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我們今天來仔細品讀,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考察一個人,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這樣才能全面地系統深入地了解一個人的品行、才能,優點、缺點,從而使管理者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容判斷出這樣的人能用與否,如果要使用他,我們又如何讓他揚長避短,勝任其職,把他放在合適的工作崗位進行考察,發揮更好的效用,成為企業發展與進步的有用之人。
廖化厲害嗎 廖化當先鋒是怎麼回事
廖化厲害嗎「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是一句耳熟能詳的中國俗語。意思是說,某個團體缺乏能幹的人,只好讓能力並不出色的人來擔任重要職務。這句話中有個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於諷刺別人能幹一般,像廖化一樣。
這六個人對三國歷史影響最大,諸葛亮屈居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讀史知天下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時間無法倒流,歷史不可改變,但值得我們品讀。三國時期這一段歷史足以在我國的史冊上冉冉生輝,讓後人不斷去品讀和回味。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三國從來不缺英雄豪...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馬謖?真相從不簡單
有些事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
戴在諸葛亮身上的那些光環何時才能褪去
有不少國人都喜歡人云亦云,也喜歡接力造神,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關雲長是接力造神運動的最大受益者。有關《三國演義》給諸葛亮在計謀方面偽造的戰例有: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道、空...
三國七大帥才:東吳兩位,蜀漢兩位,曹魏三位
「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所以所謂的帥才,首先不僅是將兵之人,還是將將之人;其次要鎮守一方或總領一方軍事,通俗點說起碼得是一個方面軍統帥,最好是文能治理州郡,武能克敵制勝;...
誰是三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關羽難進前五,司馬懿屈居第三
在一些三國類型的遊戲里,通常會有這幾樣人物的屬性,例如武力、智力、政治、統率等等,而對三國武將的武力和智力排行,也有各樣的版本,基本上也是眾人熟知的一些謀臣猛將占據在榜上,如果在三國人物中以統率...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底歌頌誰?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他打下的嗎?
按照正史,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諸葛亮打下的。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的勝仗基本上全部是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從別人頭上搶功勞硬安到諸葛亮頭上的,諸葛亮在正史上其實只是個搞後勤的。1 草」船」借箭:無此事,...
諸葛亮神機妙算,可為何蜀國卻是最先滅亡的一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他不僅極通謀略,還有著超人的軍事才能。司馬懿在看到戰場上諸葛亮所蓋得營壘時也不由心服口服,大讚其是「奇才」。經過千百年的傳說,諸葛亮幾乎被描述成了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此人雖死於司馬懿的謀略,卻兩次差點殺了司馬懿
有一名蜀漢官員,死在了蜀魏之間的一場重要戰鬥中,而且這件事情也成為諸葛亮一生中唯一的污點。但是,這名蜀漢官員卻兩次憑藉自己的本事差一點殺了司馬懿,他是誰呢?這個人就是馬謖。馬謖,字幼常,荊州人,...
蜀國滅亡罪魁禍首是諸葛亮?夢三國臥龍十宗罪
ps.上一篇寫了阿斗登基時蜀國的處境,其中諸葛亮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有人評論想看看諸葛亮具體都做什麼了,於是寫了這個。正文:諸葛亮是三國時候的奇才,為蜀漢帝國的強大作出了旁人不及的貢獻。但在蜀國...
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只有四個字,卻決定了蜀國的命運!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一代「智聖」,聰明絕頂之人。雖說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過於誇張,但在正史之中,諸葛亮依然受到受到如潮的好評!比如,司馬懿就曾稱讚,「真乃天下奇才也!」更為難得的是,諸...
為什麼說諸葛亮鬥不過司馬懿?毛主席一語道破原因!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智謀刻畫得淋漓盡致,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凸顯了諸葛武侯大智慧的形象。特別是在上方谷一戰中,幾乎要燒死司馬懿,臨死還要嚇跑司馬懿,似乎看...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諸葛亮一生5大失誤,不僅北伐不成,反而後期守土艱難
本文凌雲清瀟原創,請勿抄襲,侵權必究!真實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治國安邦有一套,蜀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但在軍事上他的可圈可點之處並不多,不像《三國演義》中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三國演...
如果馬謖聽了諸葛亮的話, 當道紮營, 能否阻擋的住司馬懿的大兵?
馬謖帶領兩萬兵,而司馬懿雄兵幾十萬。即使馬謖真的當道紮營,就能阻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嗎?答案當然是不能!蜀漢必敗。1、諸葛亮得荊州後,,如能以荊州為根據地,再擴大地盤,未必不會逐鹿中原。但他只是讓關...
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神一樣的存在,他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那麼真實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