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三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關羽難進前五,司馬懿屈居第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一些三國類型的遊戲里,通常會有這幾樣人物的屬性,例如武力、智力、政治、統率等等,而對三國武將的武力和智力排行,也有各樣的版本,基本上也是眾人熟知的一些謀臣猛將占據在榜上,如果在三國人物中以統率能力選出十位,大家又會作如何選擇呢?

下面根據史料的綜合估算,選出十位三國中最擅領兵打仗的人物,大家如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1、曹操

曹操可說是三國時期公認的最傑出人物,他不僅是三國時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他還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這樣一堆閃光的頭銜冠於一人身上,在三國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也是罕見的。

當時主持著名"月旦評"的許劭許子將,曾對曹操下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

曹操一生身經百戰,打黃巾,討董卓,誅呂布,滅袁紹,征烏桓,降匈奴,平涼州,在生前,基本上所有主要的大戰,曹操都親身主持和指揮,軍事才能不僅在當時冠絕眾人,還為歷代所推崇。

2、諸葛亮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大概是在三國里最受爭議的一個,易中天《品三國》里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加上在民國時期,像毛澤東、粟裕這樣的軍事家,都曾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作出不好的評價,於是現代就開始流傳開了諸葛亮不會打戰的觀點。

但可以看看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評價,歷史上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唯一與曹操並列的軍事家,並且在歷朝歷代中,諸葛亮都是位列武廟十哲的人物之一,如果這還不夠,哪怕在現代的權威辭典中,如《辭海》、《大英百科全書》等辭書,所提到三國人物軍事大家只有兩人,一是曹操,二就是諸葛亮。

除開諸葛亮其他的事跡,北伐的戰果估計是對諸葛亮軍事才能詬病的最大原因,但認真想來,像司馬懿這麼牛叉的人物,對上諸葛亮時,卻有"畏蜀如虎"的笑名,在"不擅軍事"的諸葛亮手上討不到半點便宜,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這樣的歷史評價還是客觀的。

可以看看劉備未得諸葛亮之前的"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和得了諸葛亮之後的"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也莫怪司馬懿對諸葛亮評曰"真乃天下奇才也"了。

3、司馬懿

估計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中認識了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決時,司馬懿每次都是高掛免戰牌,避戰不出,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印象,甚至連他自己的部下都譏笑他"畏蜀如虎。

"甚至在諸葛亮死後,還傳出"死諸葛嚇跑活司馬"的流言,讓司馬懿的形象畏縮無比。

但實際上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可是首屈一指,說他雄韜偉略也毫不過分。

如果說沒有司馬懿,諸葛亮恐怕早就攻占中原,興復漢室江山這大概有點過分,但確實是因為司馬懿的軍事策略,才將諸葛亮阻在益州,數次北伐無功。

除了這點,大可看看司馬懿的其他戰績,如智擒孟達,司馬懿八千急行軍1200里,這種出其不意的用兵之道,在當時的環境下堪稱奇蹟。

而在平定遼東的戰役中,司馬懿更是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料敵先機,還聲東擊西示敵以弱虛張聲勢,將孫子兵法的旨要在公孫淵身上演練了一遍,將公孫淵耍得團團亂轉,最後只能憋屈的戰死在遼水邊上。

4、周瑜

周瑜,字公瑾,吳國大都督,有美周郎之稱。

周瑜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並不太好,心胸狹窄,年輕氣盛,因嫉妒諸葛亮而被活活氣死。

但歷史上的周瑜不僅"性度恢廓",文韜武略與諸葛亮相比,實在是"一時瑜亮",甚至在某方面還有勝之。

關於周瑜的軍事才能,不說他輔助孫策短短几年間拿下了江東,便是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周瑜指揮5萬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的20餘萬大軍,其中表現出的軍略決斷和統帥之能,實非常人所及,在戰後周瑜還向孫權提出了"二分天下"的策略,若非早逝,很難說歷史會否因此發生變向。

5、陸遜

陸遜是繼周瑜後的東吳大都督,史評陸遜"多沉慮,籌無不中",是周瑜後東吳最傑出的統帥。

陸遜嶄露頭角的一戰就是對名將關羽,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負的性格,麻痹關羽,後與呂蒙二人合力奪取荊州,關羽在二人的攻擊下進退維谷,敗走麥城,後被東吳擒殺。

夷陵之戰中,陸遜更是一把火,燒掉了劉備的數萬大軍,將劉備趕回了白帝城,劉備因此而憂憤病逝。

石亭之戰,陸遜騙賺曹休,大敗魏軍,擒殺魏軍一萬餘人,繳獲軍資器械無數,曹魏都督曹休也因此氣憤病死。

6、曹仁

可以說,曹仁是三國演義中被抹黑的最慘的名將,在演義中,曹仁就像是個誰都可以刷一把的經驗包,他的能力,乍眼看去,就是曹家兄弟中最墊底的那個。

但歷史上的曹仁卻不一樣,是真正的曹魏第一將,在曹操軍早期的軍事行動中,如果說曹操決定了戰果的上限,那麼曹仁就決定了下限。

曹仁很少在正面戰場露面,但每次曹操出征,都是將曹仁放在背後,為自己遮風補漏,正是身後有曹仁的存在,曹操才能放心的四處征伐,攻城略地。

關於曹仁的統帥能力,就曹操的識人之明,在曹操早期,曹仁是唯一一個可以與曹操分兵獨自領軍的人物,而在戰績上,曹仁跟隨曹操一生征戰,立功無數,更有救過曹操的記載,赤壁之戰後,曹操也是放心的將曹仁留在荊南,抵敵周瑜和關羽這樣的牛叉人物,可見曹操對曹仁能力的信任和認可。

7、關羽

關羽可謂是三國中最著名的一個將領,不僅生前被各方尊崇,死後還被民間神化,尊為"武聖",享有至高的榮耀。

關羽的武功和忠義得到古今一致的認同,但對於其軍事統帥能力卻存在多方的爭議,有人認為,在統御上,關羽剛愎自用,能力平平,正是因為關羽軍事上的無能,加上性格缺陷,才導致丟了荊州,最後身死麥城。

但就關羽鎮守荊州的實際情況來看,卻不能只以兵敗身死的結果來否定關羽的軍事能力,正如《三國志》作者陳壽的點評:"蜀,小國爾,名將唯羽。

"劉備和諸葛亮在西進巴蜀後,只留關羽一人鎮守荊州,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劉備和諸葛亮不知道關羽的性格缺陷嗎?肯定知道,但卻仍然相信關羽能以小小的半個荊州,可以北抵曹魏南控東吳,並且關羽也很好的做到了。

在鎮守荊州期間,關羽還對曹軍來了個"水淹七軍"的故事情節,擒于禁、殺龐德、困曹仁,差點逼得曹操遷都避其軍威,後來若不是因為性格問題,被東吳鑽了空子,背盟偷襲,估計諸葛亮在最後也不會硬是累死在北伐上,所以,關羽的軍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8、張遼

張遼可說是三國時期一個近乎完美的將領,不管勇武統御,軍略文韜,甚至人格品德,皆為諸將典範,張遼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深受曹操的喜愛和信任。

張遼本為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無數戰功,像平昌豨,破袁氏,討陳蘭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逍遙津之戰。

張遼在被曹操委派鎮守合肥期間,孫權本想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以雷霆之力攻占合肥,為東吳北上伐魏打通道路。

孫權以十萬大軍進逼合肥,卻不想被張遼以八百精銳殺得驚魂落魄,最後久戰不利,在退兵途中反被張遼追殺,孫權還因此差點被張遼活捉。

逍遙津之役後,東吳軍民談張遼而色變,孫權甚至在後來張遼病重,也莫敢窺視合肥,只與左右言:"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9、鄧艾

鄧艾是曹魏後期的名將,不僅武略出眾,在治政上也很有一手,曾著《濟河論》予司馬懿,得此得到司馬懿的賞識,進入曹魏的軍事集團。

鄧艾長期在魏蜀西邊戰線防備姜維,與姜維有多次的交戰,雖然彼此各有勝負,但鄧艾明顯占了姜維的便宜,特別在段谷一戰,鄧艾料敵機先,大敗蜀軍,蜀軍士卒潰散,死傷慘重。

姜維也因此戰之敗,向劉禪請罪,自貶為後將軍。

鄧艾最光輝的戰績是偷渡陰平,率軍翻越七百餘里渺無人煙的蜀川險域,在毫無後援糧草的情況下,奇襲成都,最後以一己之力覆滅了蜀漢。

10、姜維

姜維可說是蜀國後期唯一的頂樑柱,在蜀國國力凋敝的情況下,還能以一人之力,數萬疲憊之師,搞得曹魏西北邊地雞犬不寧,但限於各種客觀因素,姜維北伐的戰果並不理想,甚至最後還被鄧艾偷渡陰平,抄掉了蜀國的老巢,但這始終不損姜維的才能。

可能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姜維的北伐,不恤民力,使得君臣不滿,才產生了各樣的內部矛盾,但在當時蜀魏國力等各方面的情況對比下,蜀漢是處於極度的劣勢的,姜維的北伐中原可說是一種無奈之舉,正因為姜維武略出眾,才試圖北伐為蜀漢尋求那一線的生機,只是奈何時運不濟,加上對手強大,最終只能以失敗身死收場,成為三國最後的一個悲劇英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七大帥才:東吳兩位,蜀漢兩位,曹魏三位

「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所以所謂的帥才,首先不僅是將兵之人,還是將將之人;其次要鎮守一方或總領一方軍事,通俗點說起碼得是一個方面軍統帥,最好是文能治理州郡,武能克敵制勝;...

​三國歷史上文武全才的十大牛人

三國歷史上文武全才的十大牛人:《三國志》中有十大文臣之排名,也有十大武將之座次卻沒文武全才的,感覺有些遺憾所以寫此文,望各位愛好歷史的朋友品評(不含君主):一、張遼三國魏名將,隨曹軍征討,戰功累...

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時期哪些人可稱名將?

「名將」一詞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離,秦之名將也。」所謂名將,就是著名的將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軍事家。我國古代史上三國並立的時候其實很多,比如前秦、前燕和東晉,比如北周、北齊和南陳,再比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三國史上十大文武全才,你知道有誰嗎?

三國是個戰爭紛亂動盪不安的年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所謂時事造英雄,在這樣的年代裡出現了很多牛人。今天要說的文武全才的牛人,且看本文介紹的三國史上十大文武全才的能人都是誰?一、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