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延被殺就是死有餘辜,只因他看破諸葛亮這一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情還要從諸葛亮北伐說起,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說的:(聞報曹睿遣駙馬夏侯楙調關中諸路軍馬前來拒敵後)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

延願得精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

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應該說作為軍中耆老、將中班頭,魏延上帳獻策毫無錯誤,而且也是應該的,然而正是因為魏延的這一「妙計」斷送了他的「卿卿性命」——當然,斷送魏延性命的並不在於他「獻策」本身,而在於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這一方針。

自從劉備死後,蜀國內部的兩大矛盾日益尖銳——這兩大矛盾一是社會矛盾,二是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社會矛盾主要是來自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和土客籍之間的矛盾,這個相對來說還好辦一點,採用胡羅卜加大棒的策略暫時還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但對於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顯然就不好使了,因為當時蜀國統治集團內部個階層派系的權力爭奪愈演愈烈,特別是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爭鬥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來自外部的壓力減小時,其內部的權利之爭就會膨脹,所有的統治集團都逃脫不出這一規律

諸葛亮主張北伐,主張的是慢慢蠶食慢慢拖,沒機會就走。

魏延是個主戰派,從子午谷到後面請分兵,魏延就是想跟魏軍決個生死。

且不說誰對誰錯,諸葛亮要死了,當然不會把權力交給跟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至於後來的發展,諸葛亮也是安排不了的。

從制度上講,諸葛亮的丞相長史,在朝的留府長史張裔、蔣琬總攬朝政,在軍的楊儀執掌軍戎節度(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當時蜀漢大軍,無論如何都該楊儀費禕節制。

輪不到魏延一個別領前鋒營的人趁機掌兵權。

所以,魏延和楊儀所謂的內部爭鬥,從一開始魏延就沒有正當性。

跟楊儀所謂的「政治鬥爭」,本身就是一種謀反。

並不是說魏延不是要叛逃去魏國,就不是謀反。

更何況還有燒毀棧道,攻擊友軍的行為。

殺魏延不是楊儀的污點,而是功勞,所以蜀書楊儀傳(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勳至大,宜當代亮秉政。

)、王平傳(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均將這件事當做功勞記載。

人心難測,諸葛估計也沒想到敵人還在兩人就鬧翻了,楊儀氣量超乎諸葛意料的小,魏延忍了這麼多年終於彪了,「燒絕棧道」,這是要斷包括諸葛傳人姜維在內10萬人的退路,估計他不想出現第二個諸葛(姜維「諸葛傳人」這個光環太DIaO,至少競爭軍方第一人的優勢只是資歷次於魏延);要說諸葛安排楊儀也不算錯,蜀國當時軍方資歷能力聲望沒有超過魏延的,當時現場有資格制約他的只有楊儀(蔣琬、董允、費禕都不在軍中,軍中聲望也不夠),文武相制才是正確選擇,與魏延不和的楊儀是最佳人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冤死鬼魏延,三國後蜀漢時代第一猛將

提起魏延,多數人可能認為這個人是個叛將,最後被諸葛亮死後還設計斬殺,其實這裡面是有很多的誤會和曲解。魏延可以算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也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屢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

諸葛亮設計誅殺魏延確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解讀:熟悉三國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魏延這個人,在《三國演義》魏延因為勇武被諸葛亮重用,因為腦後長有反骨被諸葛亮設計誅殺,換句話說魏延就是蜀漢集團內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實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關於這...

諸葛亮死前說魏延必反 得知真相後讓人心寒

前兩個疑案中,我們發現蜀漢政權中三大勢力的權力鬥爭頻繁,諸葛亮不得不通過 「依法治國」協調各方。建元元年(公元228年)馬謖被殺;建元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廢。這兩記重拳,雖然暫時緩解了三...

被演義曲解的魏延

魏延是跟隨劉備多年,從一名普通的下級軍官,一步步的晉升上來的。在蜀國的大將中,他能征善戰,戰功卓著。在為建立蜀國立下不朽功勳。對劉備忠心耿耿。並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在用人方面也確有過人之處。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