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魏延到底冤不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時,便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斷言他日後必反。
後來,諸葛亮在臨終前,又斷言魏延會選擇在他死後立刻反叛。
由於《三國演義》深入人心,再加上魏延的確是以「造反罪」被殺的,所以便坐實了魏延「造反」的罪名。
但事實上,魏延真的造反了嗎?
1 魏延是個什麼樣的人?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善於養兵,勇猛過人,曾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
由於屢立戰功,他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劉備在蜀地自立為漢中王后,將治所遷到了成都。
當時,需要派一位重要的將領鎮守漢川,諸將都認為,只有張飛才能勝任,而張飛也是這麼認為,劉備卻越級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兼漢中太守,並命其鎮守漢川。
對此,諸將無不驚訝。
在大宴群臣時,劉備問魏延說:「我對你委以重任,你今後有什麼打算呢?」
魏延自信滿滿地回答說:「如果曹操率領天下兵馬前來,我懇請為大王抵禦他;如果曹操派其他將領率領十萬兵馬前來,我懇請為大王吞併他!」
諸將認為魏延有吹牛的嫌疑,但劉備卻深以為然,並在稱帝後,任命魏延為鎮北將軍,封都亭侯。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諸葛亮派魏延進攻魏國的羌中。
魏延與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戰於陽溪,大敗費瑤與郭淮,隨後便被任命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毛遂自薦,懇請獨自率領一萬精兵,從子午谷出發,奇襲長安與潼關,然後與諸葛亮率領的大軍在潼關會師。
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所以並未採納。
魏延認為諸葛亮是個謹小慎微的孬種,同時也感嘆自己的才能無法盡數施展。
先不論「子午谷奇謀」能否取勝,這足以看得出魏延比較喜歡冒險。
此外,魏延還是個高傲得沒有朋友的人,諸將都對他都敬而遠之。
不過,長史楊儀卻不吃他那一套,因此,兩人經常發生摩擦。
魏延是個能動手儘量不動口的人,每次楊儀與他發生爭執,他總會拿起刀對著楊儀一陣比畫,氣得楊儀眼淚直流。
2 諸葛亮臨終前有沒有預言魏延會謀反呢?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重,在彌留之際,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商討撤軍事宜。
他命楊儀統領大軍,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還叮囑諸位將領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
諸葛亮雖然預測到魏延可能不會聽從命令斷後,但卻沒有預言魏延一定會造反,只是說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讓軍隊照常撤退,至於魏延,可以不用理會,隨他的便!
諸葛亮去世後,蜀軍秘不發喪。
楊儀派費褘去試探魏延。
魏延對費褘說:「丞相雖然去世了,但我魏延還在。
府中官員會自行發喪送葬,我應當率領軍隊繼續追擊敵人,怎麼能因為一人亡故而影響國家大事呢?更何況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聽從楊儀的指派,做斷後的將軍呢!」
隨後,魏延要與費褘一起商討繼續追擊敵人的軍事部署,還要求費褘手書文告,然後兩人共同署名,並告訴各位將士他們的決定。
費褘假裝贊同,然後對魏延說:「我們應該把你的意見告訴楊長史。
長史是文官,不懂軍事,相信他一定不會反對您的意見!」費褘走出大營,立刻騎上快馬飛奔而去。
費褘走出大營後,魏延馬上後悔了,想派人追趕費褘,但為時已晚。
於是,他派人暗中觀察楊儀等人的動靜,發現他們準備按照諸葛亮生前的計劃依次撤退。
魏延大怒,趁楊儀尚未撤軍之際,提前帶領部隊南歸,然後燒毀了沿途的棧道。
楊儀派人向朝廷遞送文書,控告魏延造反。
與此同時,魏延也派人向朝廷遞送文書,控告楊儀造反。
兩人同時狀告對方造反,搞得皇帝劉禪很頭大。
於是,劉禪便詢問侍中董允以及留府長史蔣琬,董允與蔣琬都向劉禪擔保楊儀不會造反而懷疑魏延。
魏延占據南谷口,準備截擊楊儀,而楊儀則派大將何平抵禦魏延。
到達南谷口時,何平責備魏延及其士兵說:「丞相歸天,屍骨未寒,你們竟然敢犯上作亂!」
魏延想混淆是非,於是說:「臭不要臉的!明明是你們想作亂,現在竟然還倒打一耙!」
事實上,士兵們心知肚明,是魏延抗命在先,所以雙方尚未開戰,就紛紛逃散。
魏延與其子數人狼狽逃走,逃到漢中時,被大將馬岱斬殺,隨後,被滅三族。
3 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事實上,魏延並沒有謀反之心。
如果他當初想要率軍謀反,在兵敗逃亡的時候應當逃向北方的魏國,但他卻逃往南方的蜀國。
更何況當時在蜀軍中,眾將士一致認為能夠有資格代替諸葛亮統領大軍的當屬魏延,而魏延也認為非己莫屬,所以才不會背叛蜀國。
正如《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一樣:「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選擇魏延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而選擇了才能不及魏延的楊儀和蔣琬呢?
其實,這是因為諸葛亮平生做事比較謹慎,而魏延做事喜歡冒險。
一旦將大軍交付給魏延,魏延勢必會改變他生前所做的一切軍事部署。
出於對蜀國未來的考量,諸葛亮不願意冒這個險。
當初,董允與蔣琬擔保楊儀不會造反而懷疑魏延,這與魏延孤傲、不合群的性格有關。
而「魏延造反」的真相不過是蜀國內部的兩位將領之間的內鬥。
如果論造反,最有可能會造反的其實是楊儀。
楊儀率領大軍成功撤退,又誅殺了魏延,自認為功勳卓著,理所應當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認為他性格狂傲狹隘,在生前曾秘密上表劉禪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
諸葛亮死後,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而楊儀只被任命為中軍師,並且沒有部署。
楊儀自認為自己的資格老,並且才能超過蔣琬,但官位卻在蔣琬之下,所以極為不滿。
費褘看望他時,他對費褘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意思是說,當初丞相去世的時候,倘若我率領全軍投靠曹魏,又豈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費褘這人是專業出賣朋友二十年。
他先前出賣了魏延,這次又出賣了楊儀。
他將楊儀發牢騷的一番話全部密報給了朝廷。
劉禪大怒,將楊儀貶為庶民併流放到了漢嘉郡。
楊儀心生怨恨,又上疏誹謗朝廷,於是朝廷派人捉拿他,他便畏罪自殺了。
○本文選自新書《這些年,我們還在相信的歷史謠言》,韓明輝(著),作者授權首發稿件。
劉禪:我是三國最純潔的一張白紙,你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蔣琬憑什麼接諸葛亮的班?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由於《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當時飽受異族壓迫的人們普遍崇尚英武不凡的強人。...
諸葛亮如果真的看出了魏延必反,為什麼不在生前下手殺掉他
魏延的冤死是蜀漢進入後諸葛亮時代的開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被殺是諸葛亮生前的巧妙安排。其實,此說完全不符合歷史真實,試想,如果諸葛亮早就看出了魏延素有反志,為什麼在他生前不動手,偏偏在他死後...
三國謀士系列之四六:一場內訌,令蜀漢痛失兩大精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費禕的不告而別,令矛盾立刻公開化。魏延勃然大怒,認為費禕此次前來是受楊儀指使,企圖欺騙自己。於是,他立即率部搶在蜀軍主力之前南下,向漢中方向撤退,又下令將沿途的棧道...
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什麼?姜維為什麼煽動鍾會自立
曉知識,大世界。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種傳奇到今天還被人津津樂道,但是比較...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諸葛亮殞命五丈原,有四個人第一時間認為自己是丞相大人的接班人。第一個是姜維,因為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第二個是楊儀,因為諸葛亮讓他統領三軍撤兵。第三個是蔣琬,因為諸葛亮點名讓他當丞相。第...
魏延原本不用死,只因一人和稀泥,把他和楊儀當了棋子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對三國都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那我今天講的呢!是有錯誤地方,大家聽我慢慢道來。最冤枉的人應該是魏延了。分明沒有造反卻被誣陷造反,大家肯定都被《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