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

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的大權,其實這些因果在很久之前就早已埋下。

在我國漢朝時期,有一種制度叫「察舉制」。

沒有科舉制度的漢朝,通過這種方法選官,這樣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階級------士族。

也就是那種家族世代為官。

察舉制也就是一種推薦制,前提就是你必須是士。

這種制度的局限性就在於:它始終是一種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選官制度,這種制度經過了很長時期的演變,使得官員形成一種政治聯盟。

而東漢末年,接連不斷的戰亂,破壞了原有的政治基礎,這就給很多人提供了機會。

例如曹操。

從起兵到成為魏王,曹操在他成功的路上,依仗了很多人才,這些人並不是門閥士族階層的,但是他們卻對曹操的成功提供了巨大幫助。

於是為了穩定發展,曹操推出了一種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這種制度的核心就是唯才是舉,於是曹氏依靠士族擴充實力,而士族也依靠曹氏存在。

司馬懿本來不想為官,但是面對曹操脅迫,不得不出山。

有才幹的他最終幹掉曹爽大權在握。

司馬懿掌握權力時沿用了九品中正制,但是他推翻了中正官的選用,這樣士族出身的司馬氏把中正官的職務交給了門閥士族,等於又把官員制度重新回到了察舉制。

這是司馬氏家族崛起的一個基礎。

「三馬同槽」的讖語始終讓曹操對司馬懿多少有著忌憚。

曹操絕對是個理性主義者,對讖語的說法多少是覺得無稽之談。

但是作為一個決心并吞天下的英雄,曹操仍然害怕自己打下的 江山被外人篡奪。

所以在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的官運並不順暢。

精明的司馬懿沒有讓曹操找到藉口,或許司馬懿的能力、智慧、人望、權力都無法和曹操相比,但是他擁有曹操沒有的年輕。

在為曹操服務了11年之後,曹操終於帶著未能一統天下的遺憾離開人世間。

司馬懿安全了。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當上了魏國皇帝。

曹丕繼承了如此雄厚的家業,而且曹丕同樣是個有才華有人望的人物,魏國的運轉依然是以曹氏家族為核心,曹丕也比司馬懿年輕。

司馬懿在這個時候,也根本無法看到能夠取代曹魏的機會,這個時候他或許根本沒有想到這點,仍然只想著忠心耿耿、安安全全地為曹魏政權服務,這個時候只是因為和曹丕的關係較好,沒有了在曹操時期的讖語威脅。

但是曹丕在登上皇位6年後就離開了人世。

曹丕之子曹睿繼位,然而天不佑曹魏,曹操、曹丕、曹睿的壽命和他們的能力一樣是遞減,曹睿在為13年,35歲就駕崩了。

曹睿在位時期,司馬懿被任命為大將軍,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了。

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終於看到了機會。

向曹操學習,掌握了曹魏的最高權力,架空曹氏的權力。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與曹氏家族的正式決裂了。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懿未必就能完完整整地將曹魏取而代之,兩年之後司馬懿就離開人世,終年72歲,比曹操多活了7年。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以曹丕為學習榜樣,在公元265年逼迫曹奐禪讓地位,司馬家族終於成為天下第一家。

挾持曹氏家族的辛苦積累的成果,開始了對能力不足的劉禪領導下的蜀漢和民心盡失的暴君孫皓領導的吳國發動了致命打擊,天下不歸魏、不歸蜀、不歸吳,而是統一在晉手上。

三國爭霸歸於晉,這個奇怪的現象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縱觀司馬家族的仕途生涯,卻發現這其中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這不僅是政治制度的勝利,也是一個家族的勝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極簡古代制度史——淺談曹魏九品中正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和事物就像斗轉星移,潮起潮落,一方唱罷,一方興起。這或許就是歷史和時代的變遷所帶給我們的:有開端、高潮,也必將有隕落。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有其...

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背後沒那麼簡單!

三國曹魏曹丕繼位魏王初期,國事混亂,在軍師聯盟中,陳群、司馬懿兩人對當時的選官制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藉以打壓宗親貴族的權勢,以保全曹魏江山不會發生內亂。所謂九品中正制實際上一種人才和官吏選...

《三國演義》中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間的鬥爭史

上期,我們主要對東漢時期的門閥士族進行了介紹,也簡要闡述了門閥士族和魏蜀吳三國政權的關係。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著重探討一下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之間的博弈。這期節目我想以曹操的創業心裡路程來分析,站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