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間的鬥爭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期,我們主要對東漢時期的門閥士族進行了介紹,也簡要闡述了門閥士族和魏蜀吳三國政權的關係。
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著重探討一下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之間的博弈。
這期節目我想以曹操的創業心裡路程來分析,站在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軍事家的視角下,我們能將這個問題看得更清楚。
(本期文章共4000餘字。
)
1、 曹氏父子為何喜好人妻?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加上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曹氏父子喜好人妻的「癖好」就被無限放大,到如今也成為網上一句流行語「曹魏好人妻,東吳全蘿莉,蜀漢都是基」。
在我看來曹氏父子在喜好人妻這件事情上也是有著其他原因的。
曹操一生,有姓名的老婆一共十五人,其中只有兩位老婆是初嫁,其他老婆全都是「人妻」。
看似曹操的這個「癖好」屬實,但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在東漢時期,女性改嫁是十分常見的事情,而且並沒有任何的道德約束。
因為古時候人口增長率很低,很多年輕女性即使懷孕了也很難將孩子生下來,那麼也就導致了結過婚生過孩子的女性成為了很好的繁衍後代的「工具」,能生孩子的女性就成了珍貴的「稀有動物」。
這樣來看其實曹氏父子喜好人妻在當時並不算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
那麼曹氏父子在「喜好人妻」的事情上如果不算是「癖好」的話,那麼還會有什麼別的原因嗎?歷史上為什麼就單單抓住曹操「喜好人妻」的事情不放呢?
其實我推斷曹操之所以大規模的娶「人妻」是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培養曹家的勢力。
我們都知道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宦官,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
(這裡分享一個小知識,本人家鄉在河南,有機會去到過安陽高陵的曹操墓,在那裡了解到2013年的時候,復旦大學的教授通過驗證曹操的DNA,確認曹操和父親曹嵩和夏侯家族並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所以曹操和父親曹嵩極大的可能就是曹騰的本族後人,因為一些原因曹嵩認了曹騰做父親。
)
那麼對於一個有政治遠見的梟雄來講,在打天下的同時,也會考慮如何將天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家族的手中,那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有足夠多的曹氏後人來管理天下,所以曹操需要這些有生育能力的女人來為自己培養後嗣。
其實這個理念並不獨特,大漢延續四百年,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劉邦只封劉姓的人為王,將實權交給自己的族人,即使將來有政變,也不至於江山落入外姓人手中,而這一思想一直延續到清朝。
介於曹操的家族勢單力薄,祖父還是個宦官,所以就會更加急切地需要培育後嗣。
2、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縱觀整個三國歷史,會發現一個特別奇妙的現象,任何的諸侯或地方勢力其實從一開始都沒有想要取代大漢,建立自己王朝的想法。
這是因為大漢延續了400年,這400年之所以沒有改朝換代,是因為漢朝的體系一直都將各個階層的利益平衡的很好,再加上儒家思想「忠君愛國」的思想洗腦了400年,我相信是沒有哪個人敢上來就要將大漢取而代之的,就算是董卓和曹操,當時也只是挾天子控制朝政,並沒有取而代之的企圖。
而當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當時全國大旱,皇權力量不穩定,無力拯救受災百姓才造成的。
換句話說,如果漢朝當時沒有出現大旱,外戚和宦官斗的再兇狠,政治再腐敗,只要能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就不會出現推翻政權的力量。
縱觀歷史,任何一次改朝換代均是因為政權無法保證人民生存問題或是民族衝突問題才導致的。
(所以如今各個國家的執政者,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給無法生存的民眾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讓他們能解決溫飽問題,這其實正是為了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
所以我認為曹操從一開始並沒有篡權的心思,他心裡所想的是匡扶漢室。
而在現在《三國》的影視劇作中,總是把曹操刻畫出一個一早就有稱帝野心的人只是因為時機不成熟暫且作罷,我認為這個觀點十分的先入為主。
但曹操動沒動過稱帝的心思呢?說沒動過確實十分的假。
我認為後期的曹操是有稱帝的心思的。
那為什麼沒有實施呢?
3、 曹操不敢稱帝究竟擔心什麼?
曹操有稱帝的心思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我認為應該是在官渡之戰以後,赤壁之戰以前。
在《易中天品三國》一書中,易中天用了很形象的一句話來評價此時的曹操——「有理想無藍圖」。
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無士族的政權」,因為他看到東漢末年的政治動盪其實就是士族與皇權間的博弈導致的,他明白如果不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自己始終要走漢朝的老路,甚至會比漢朝的下場更慘。
所以我們看到了曹操的行動:他的不信天命,厲行法治,抑制兼并,破格用人,提倡節儉,不慕虛名,哪一條不是衝著士族來的?尤其是他那個「唯才是舉」,簡直就是挖士族的祖墳!如果用人制度當真照此改革,士族還能壟斷做官的權利嗎?甚至就連曹操父子喜歡文學,也和士族不對勁。
因為士族重視的是修身治國的「經義」,而不是雕蟲小技的「文辭」。
(如果讀者有不明白此間關係的,可以關注本號,先看上一篇文章。
)
但為什麼又說他無藍圖呢?我更多的認為曹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
我們知道無論劉備還是孫權從一開始建立大業的時候,諸葛亮和魯肅分別給自己的主公進行過藍圖規劃,一曲《隆中對》,天涯何處覓知音。
所以劉備和孫權從一開始思路就很清晰。
但是反觀曹操的創業史,他一開始的方針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易中天在品三國中更改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說法,我認為是對的。
)於是曹操就名正言順的將支持東漢政權的士族力量網羅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而這些力量也幫助曹操逐步的統一了北方,所以曹操如今改革的困難也正是當初助他起家的資本。
就問你這個改革難不難?
但好在曹操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他可以邊摸索邊嘗試,一方面他推行自己的新政,一方面也在逐步剷除自己集團中的士族力量。
因為反對自己稱王,他逼死了肱股之臣荀彧,殺掉了崔琰。
為了不使自己百年之後的後代被士族所操縱,他打壓司馬懿,殺掉楊修,因為這兩個人都參與到了爭奪世子的鬥爭當中。
(因為司馬懿過人的個人素質,才使得自己躲過了一刀。
)
但這項工程最終還是沒能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內完成,而且曹操還在自己臨終前犯了一個斷送曹魏政權的致命錯誤,選了曹丕立為了世子。
4、 曹丕稱帝是開始也是結束
在曹丕的問題上,我和易中天老師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認為曹丕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也在貫徹自己父親曹操的治國方針,而另一方面,他也為了得到士族的支持坐上皇帝的位置和士族集團進行了利益交換。
曹丕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了陳群所制定的「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中正制」,說穿了,就是由士族壟斷做官權,然後在士族內部按照聲望的高低、門閥的上下、勢力的大小來分配官位官職。
曹丕接受了陳群的建議,下令實施。
又沒過多久,曹丕在中原士族的擁戴下當了皇帝,把江山從姓劉的手上正式「過戶」給了姓曹的,這給日後司馬家族推翻曹魏政權埋下了禍根。
在上篇文章的評論中一個網友認為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是對士族勢力的妥協,而易中天在品三國當中也做了和此觀點相似的解讀。
但我認為這更像是曹丕為了獲得士族勢力支持自己做皇帝而進行的利益交換。
如果曹丕是一個對曹操思想的徹底顛覆者,那對於士族勢力還是曹魏政權都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因為對於士族來講誰坐天下都無所謂,只要他能保證自己的利益即可。
但曹丕在通過「九品中正制」的同時還在不斷的打壓士族勢力,這就使得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
但顯然曹丕並沒有意識到「九品中正制」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一方面曹丕將軍政大權交給自己的曹氏集團親信,一方面士族力量通過「九品中正制」來逐漸控制朝政。
僅僅不到40年,司馬懿就發動政變,大權獨攬,曹氏集團力量瞬間瓦解。
但是司馬懿就真的想取代曹魏政權嗎?
5、 司馬昭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一直以來,關於司馬懿傳位司馬師而不傳位司馬昭的問題上頗有爭議。
很多朋友認為傳位司馬師理所當然,因為他是嫡長子。
雖然司馬師看起來不如司馬昭有能力,但是司馬懿還是要按照規制的。
不過這麼想的話估計就錯了,司馬懿何等聰明之人,他看人更是很準。
他之所以選司馬師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首先第一點,司馬昭政治智商不如哥哥。
當初在曹芳當皇帝的時候,李豐等人就想過偷偷的除掉司馬師,但是結果卻死在了司馬師的手中。
他們死後,司馬師很好的處理廢帝這件事。
他沒有出面做,而是讓太后去做這件事。
這樣自己就安全了。
而做同樣的事情,司馬昭則顯得有點拙劣。
當初曹髦想要去討伐司馬昭,結果司馬昭的手下二話不說直接就殺掉了曹髦。
司馬昭之心的成語也流傳了千年。
其次,司馬師並非沒有能力。
而之所以認為司馬師平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個性有關,在加上他沒做過讓人很是注意的大事,所以才會產生這種錯覺。
當初高平陵之變的時候,他控制了京師。
掌權後更是迅速穩定秩序,控制局面。
這樣的人能說平庸?
最後一點是比弟弟更強的心理素質。
根據資料記載,當初司馬懿把自己要動手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兒子的時候,司馬昭也許是太過擔憂結果那一晚上都沒睡著,反觀司馬師,他還是和往常一樣入睡。
從這一點高下立分,而且當初司馬師更是養了幾千的死士,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一直都沒人知道。
想比司馬師,弟弟司馬昭在性格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十分的貪婪,對權力有極大的慾望。
以至於司馬昭也犯了和曹丕相同的錯誤。
為了快速取代曹魏政權,司馬昭同樣和士族集團進行了利益交換。
在西晉王朝建立以後,居然離譜的實行了歷史倒退的制度——分封制。
使得西晉政權建立沒多久之後就爆發了「八王之亂」,整個西晉王朝也只持續了50年。
解讀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其實我們回顧從曹操創業到最後曹魏集團的毀滅的歷程不難發現,歷史總是充滿著必然性和偶然性。
士族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來過,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但是士族論這個觀點我在很多其他的分析文章中感覺到很多作者將這群人有些神話了。
其實在我看來士族也只不過是一個階級團體,本身並沒有太強的組織性,只是在中國獨特的文化下,他們形成了統一的意識形態。
士族集團看似在唐宋時期絕跡,但卻不知明朝有個東林黨,中華民國有個四大家族。
因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這群人,即使幹掉了一個士族,又會有另一個士族形式團體冒出來,而當權者所做的也只有平衡。
下期我們來聊一下《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是為了戰爭還是為了內政?》
司馬懿:熟悉又陌生,出仕43年是盡心效力曹氏還是隱忍奪權?
提起"司馬懿"此人,想必肯定小夥伴們都知道,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之人,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之大將。但仔細問一問看司馬懿此人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一時回答不上來者居多~
統治中國近千年的門閥世家是如何興起的
先來段題外話,筆者在這裡討論中國歷史上的等級制度,並不是想肯定什麼或者否定什麼,畢竟一項制度的好壞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判,如果把這些制度搬到今天來,肯定是不合適的,畢竟大家已經接受了人生...
《軍師聯盟》為什麼叫軍師聯盟,軍師們真有所謂的聯盟嗎?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舍即是得 原創這部劇的全稱叫《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相比下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呤》,軍師聯盟的名字顯得非常詭異,不知道什麼意思;看完整部劇後更是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莫名其...
曹操時代那麼強大的曹魏,為什麼被司馬篡位了
三國時期,曹操與曹丕父子可謂是強權政治的代表。曹操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政客逐漸在政治賭博中獲取了實力,先「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漢獻帝成為自己手中的玩偶;然後位及丞相,九千歲加「九錫」,他自己...
沒有陰謀詭計,只有一個字「熬」他才是三國里最聰明的人!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罵我、騙我、如何處置呼?」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講真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這句...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建立曹魏王朝?
曹操(三國魏政權奠基人)(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
曹丕不死或成一代明君?曹丕三個昏招把帝位送給司馬懿
最近《軍師聯盟》接近尾聲,李晨飾演的曹丕堂堂正正,知人善用,能夠體察民間疾苦,為人隱忍奪嫡篡漢,建立魏國。奈何短壽,在位六年就駕崩了,讓人十分惋惜。很多看過此劇的網友都說曹丕在位就施行新政,加強...
歷史上司馬懿臨死前說了什麼讓司馬昭不敢稱帝?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基本上已經徹底剷除了曹家勢力,如果太想稱帝的話也是一句話的事。但司馬懿答應過曹丕一生只做魏臣,所以到死也沒稱帝,這倒是和曹操的做法有幾分相似,兩人都有相同的顧慮。不過司馬...
曹操為什麼不殺了司馬懿?如果殺了他或許也就沒有晉朝了!
三國中,滿代風雨,曹操實屬一代梟雄,耗盡畢生精力和心機建立起了曹魏政權最後還是被司馬家族給奪取了,看過史書的都知道「司馬代魏」,曹操為什麼當初不殺了司馬懿?而且在死前也硬是要殺死楊修?在最後三分...
司馬懿如果沒有奪權,三國演義會朝什麼方向進行
一點號以史為鑑-墨上桑看來,即便當時沒有司馬懿奪權、代魏,還是會有其他的門閥家族崛起,取代魏國和統一三國都是歷史的趨勢,會遲早發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曹魏政權領袖的衰落
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