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背後沒那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曹魏曹丕繼位魏王初期,國事混亂,在軍師聯盟中,陳群、司馬懿兩人對當時的選官制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藉以打壓宗親貴族的權勢,以保全曹魏江山不會發生內亂。

所謂九品中正制實際上一種人才和官吏選拔方法。

然而這種人才選拔方法背後究竟有何歷史淵源?

在曹魏政權之前的兩漢時期,選拔人才的主要制度為察舉制,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人才選拔機制,各地州郡長官有自主選拔任用官員的能力,每年向中央舉薦一些品行和才幹出眾的人才,中央政府考察通過後直接任用。

因為選拔任用權的下放,州郡可以培養自己的實力,這就滋生了一個貪污腐敗盛行的現象。

曹操死後,曹丕採納陳群提出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而九品中正制所針對的主要目標是各地的州郡長官,奪取他們的任用權,收歸中央,以防宗室籠絡士族勢力。

所謂九品中正制,又稱為九品官人法,是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

其主要內容總體來說包含三條:設置中正、品第人物、選拔依據。

設置中正是九品中正制的關鍵環節,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

中正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

品第人物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

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包括他們的家庭背景和出身、個人品行才能、確定品級。

選拔依據即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覆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

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也剝奪了州郡長官自辟僚屬的權力,將官吏的任免收歸中央,有利於中央集權。

九品中正制的最大弱點就在於,大多數的中正官會受到各種誘惑而喪失底線,藉機斂財,導致大量無才這被評為高等品級而獲取高位。

士才德漸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的時候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

到了隋代,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此制終被廢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建立曹魏王朝?

曹操(三國魏政權奠基人)(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

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