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漢朝察舉制崩潰後的全新人才選拔制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講好宗親故事,傳播中國精神,大家好,這裡是香港衛視姓氏宗親台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黃巾起義導致全國各地狼煙四起,中央政府的政治威信喪失殆盡。

同樣的,依託在原本的中央集權下的察舉制已然崩塌,戰亂導致各地人才缺乏,大量官職崗位空缺,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刻不容緩。

在當時混亂的社會環境中,一代梟雄曹操率先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唯才是舉」,這跟察舉制最大的區別是降低了對德行操守的要求,只要你有才華,有能力,就可以做官,這對漢時期靠品德名聲選官的察舉制不得不說是一個顛覆!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不久漢獻帝退位,曹丕登基稱帝,稱魏文帝。

魏文帝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

曹丕在位期間,推出了一項重要的選官制度,這一項制度,奠定了之後統治中國數百年的士族統治基礎。

它就是九品中正制

所謂中正,就是負責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官員。

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

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生,晉以後,改由朝廷選授。

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舉,但仍需經朝廷任命。

可以說,九品中正制就是曹魏對重新強大的士族的妥協退讓,目的是維穩。

根本原因是寒族重新被士族壓制。

戰亂之年,大量寒門子弟脫穎而出,大放光彩,等到天下漸漸穩定,士族豪門的力量重新崛起,壓制寒門,爭奪資源是理所當然的事。

九品中正制前期確實對當時的中央政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九品中正制也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社會現象。

所以說,任何政策都沒有一成不變的。

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

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背後沒那麼簡單!

三國曹魏曹丕繼位魏王初期,國事混亂,在軍師聯盟中,陳群、司馬懿兩人對當時的選官制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藉以打壓宗親貴族的權勢,以保全曹魏江山不會發生內亂。所謂九品中正制實際上一種人才和官吏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