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的時候除了陸遜,吳國這個人的功勞不能夠被埋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權

公元219年,孫權襲殺關羽,奪取了荊州。

至此,吳國和蜀國結仇。

到了221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親自帥大軍來襲。

蜀國兵力雄厚,孫權不希望再次和蜀國發生衝突,譴使求和,但是遭到了劉備的拒絕。

在這個情況下,孫權派遣陸遜為主將抵禦劉備。

但是,劉備傾全國之兵來攻打,孫權勢必也要全力以赴。

但是北方還有一個龐然大物—魏國。

如果這個時候魏國趁火打劫,孫權無法兩線作戰。

當時的情況下,吳國確實又亡國之機。

孫權派遣使者出使魏國,這個使者便是——趙咨。

如果說陸遜是帥領大軍抵禦劉備,那麼趙咨便是是一個人面對魏國。

趙咨,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應對辯捷。

特別能夠隨機應變。

當趙咨來到魏國之後,曹丕自然是知道其來意的。

於是曹丕態度非常傲慢,戲耍刁然趙咨。

曹丕

於是曹丕嘲諷道:孫權有什麼學問呢?曹丕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是很有學問的。

趙咨回答道:我們主公博覽群書,了解大意,並不像普通儒生一樣尋章摘句。

曹丕又問:我如果要討伐吳國,你們打算怎麼辦?面對如此尖銳的問題,趙咨也並不著急,回答道: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備御之固。

曹丕接著問:既然這樣,孫權為什麼要派你過來,是害怕我們魏國嗎?趙咨回答:我們國家有長江,漢江這樣的天然屏障,而且國內將士紛紛效死,這有什麼可怕的呢?

面對趙咨從容不迫的回答,曹丕反而對趙咨非常欣賞起來,就問趙咨:你們吳國像你這樣的人多嗎?趙咨答道:吳國人才太多了,像我這樣微末之人更是車載斗量。

曹丕最後問,孫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趙咨的回答更是讓曹丕驚嘆,趙咨說: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曹丕聽後呵呵了,一個派遣使者來求和的傢伙居然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於是曹丕就說:為什麼這麼說呢?趙咨解釋道: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趙咨

曹丕聽後非常嘆服,意識到孫權確實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且有大智慧之人。

更加對趙咨的才學和膽識敬佩不已。

通過趙咨的努力,曹丕順利和孫權結盟,從而避免了吳國兩面作戰的危機。

能夠讓陸遜專心對付劉備。

不能不說,趙咨在這次吳國的危機中,出力不小,只是對於他的貢獻,歷史著墨不多,非常可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殺掉關羽的後果嚴重到甚至有可能亡國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擒。志得意滿的孫權決定殺害關羽,與劉備徹底決裂,雖然這樣做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孫權笑到了最後。然而不得不說這個選擇有可能成為導致吳國亡國的錯誤選擇。

劉備出師伐吳——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7月,蜀昭烈帝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吳惶恐,求和不許,被迫應戰。在蜀的進攻下,吳實施陸遜計策,戰略退卻,防禦堅守。蜀軍據秭歸、夷陵之後無法打開局面...

關二爺死了之後,孫權竟然這樣跟劉備求饒

武聖關羽,自古便是我們國家的忠義化身,他的事情耳熟能詳,千里單挑,單刀赴會,不過英雄總是會落幕的,最終敗走麥城。不免讓人唏噓不已。不過你知道關羽死了之後,孫權和劉備打了一仗,而這一次奠定了後三國...

孫權為何敢殺關羽,他殺關羽是感情用事嗎?

關羽之死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死應該說是徹底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劉備徹底丟失了在荊州的占領區,從此蜀國的勢力再也無法伸及荊州地區,諸葛亮在隆中替劉備規劃的兩路大軍伐魏的計劃也徹...

為什麼說關羽是死在了劉備的手中

對三國有興趣的朋友都熟知蜀國國運的衰落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的,襄樊之戰後,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和關家軍精銳6萬人全軍覆沒,丟失了對荊州的控制權。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大舉蜀國軍力征伐吳國,大軍在...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