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執掌蜀漢11年,為何不攻打東吳為劉備報仇?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8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公元161年,身為漢室後裔的劉備,出身於一個貧寒之家,再加上幼年喪父,他只能與母親一起織席販履,相依為命。
可是,胸懷大志的他,並不甘心一生如此,於是黃巾軍起義爆發之時,他組建了一支義兵,並趁天下大亂之機,逐漸成長為了一方諸侯。
雖然最初的時候,他幾乎屢戰屢敗,但他從來沒有放棄,終於在公元221年,也就是他步入花甲之年的時候,建立了蜀漢政權。
同年,他興兵伐吳,為與自己情同兄弟的關羽報仇,只不過被東吳名將陸遜所敗,最終託孤白帝城。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公元223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意思是說,劉備去世的地方是永安行宮,他臨終之前未能返回成都。
劉備去世之後,接受託孤的諸葛亮,挑起了蜀漢的大梁,主政十一年。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裡,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出兵為劉備報仇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劉備之死,與東吳無關
首先,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動的,東吳只是抵禦的一方,所以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想要報仇,名不正且言不順。
再說了,劉備也並非死於夷陵之戰中--史料中明確提到,劉備自222年八月,就已經收兵,一直駐紮在永安。
東吳的軍隊在追趕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返回江東,去防禦曹魏的進攻了,從這時起,到劉備去世,還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
所以,劉備之死,與東吳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二、形勢不允許
當然了,在那個亂世,根本沒有什麼道義可言,就算劉備之死與東吳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也可以用這個理由向東吳發兵,就像劉備在關羽去世兩年之後,才提起為他報仇一樣。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發兵呢?其實這與蜀漢的內部局勢有關。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提到,劉備去世之後,「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
」由此可見,國內權力交接之時,諸葛亮根本沒有出兵的能力,之後他又要平定南中之亂,這個時候,他最怕東吳主動攻打,又怎會出兵招惹東吳呢?
三、諸葛亮的志向
諸葛亮從來沒有將東吳當作正面的敵人,他的志向一直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未出山之時,他這樣認為;輔佐劉備之後,他這樣認為;劉備去世之後,他依舊這樣認為。
所以,劉備去世之後,他的目標是聯吳伐魏,於是他不但沒有為劉備報仇,反而急於修復吳蜀關係。
四、東吳有所準備
夷陵之戰後,一直到蜀漢滅亡,東吳一直對蜀漢有所防禦,在夷陵屯有兵馬。
陸遜的兒子陸抗在向孫權上書時,曾提到「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
如其有虞,當傾爭之。
」意思是說,如果蜀漢對其出兵,東吳不可能再像夷陵之戰時一樣,那樣倉促應戰,也不可能再誘敵深入,反而會與蜀漢硬拼到底,這樣蜀漢根本占不到便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伐吳失敗,逝於永安之後,諸葛亮沒有興兵伐吳,為其復仇,既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也與蜀漢沒有能力伐吳,勉強開戰根本占不到便宜有關,當然了,諸葛亮本人的志向,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隆中對》戰略這麼好?諸葛亮為啥要放棄深度分析
本文依據史料為《裴注三國志》,深黑體字為正史原文。 諸葛亮之所以揚名中華千年史,其對於漢室的忠心,其高風亮節的權臣范兒,其勤勉王事,鞠躬盡瘁的北伐熱情都為歷代皇權統治者和知識分子所欣賞。普通老百...
劉備託孤說「君可自取」諸葛亮為何死也不受,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我們都很熟悉,從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忠心護主勞苦功高,為蜀國江山殫精竭慮的千古忠臣。但是電視劇畢竟「三分真,七分演」,我們並不能以此來當做歷史看待。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關羽在公元219年,遭呂蒙和陸遜偷襲,敗走麥城,被斬於臨沮,可謂是英雄末路,令人肝腸寸斷。而作為關羽義兄的劉備聽到此消息,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劉備聽到關羽被殺昏厥過去,然後痛哭流涕,誓要奪回荊州...
曹丕三路伐吳,生死存亡之際東吳大都督陸遜為何不見蹤影?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此時夷陵之戰剛剛結束,正當陸遜和麾下眾將乘勝追擊劉備之際,曹丕出兵東吳而且是來勢洶洶:東路曹休和張遼臧霸等名將出兵洞口,中路曹仁兵臨濡須口,西路名將眾多包括張郃徐晃...
劉備為什麼起兵伐吳發動夷陵之戰,難道真的是為關羽報仇?
夷陵的一把大火,真正意義上讓如日中天的蜀漢走向了末路。經過此役,蜀漢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所剩無幾,再也沒有爭奪天下的本錢。小說中記載,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於是發動了這場所謂的意氣之爭。但是事實真的...
劉備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對劉備集團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劉備建立的蜀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這個外來政權的成分卻相當複雜,有初期便追隨左右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老資歷,有諸葛亮、蔣琬、馬良等荊州系,有...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劉備出兵伐吳,為何諸葛亮不隨軍出征?主要有這3個原因
導讀:軍師龐統去世後,劉備為了將川蜀之地拿下,將諸葛亮、張飛及趙雲等人調到前線,僅留二弟關羽鎮守荊州。對於荊州的重要性,劉備內心非常清楚,他之所以做此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臨時起意。然...
劉備率兵伐吳,為什麼前2個月戰績斐然,而後5個月卻毫無作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奮鬥一生,終於拿下漢中,稱王了,卻遭到一個噩耗,關羽大意失荊州,給剛剛新生的季漢(後世人都喜歡叫蜀漢)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對此,作為新生政權領袖的劉備不得不做出舉動,那就是...
天鷹在世談歷史: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前言:上一篇筆者談了趙雲,實際上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際,後方荊州被孫權偷襲,結果是關羽被擒殺,荊州盡入孫權之手。劉備悲痛之餘,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和準備,公元221年7月,劉備興兵大舉伐吳。在此之前,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