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曹魏是正統,而蜀漢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的戰亂紛爭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建立的蜀漢自稱是大漢帝國的延續,民間「尊劉貶曹」觀念也深入人心,卻在正史中被稱為「賊」。
戲曲中曹操一直是奸詐陰險的「白臉」,而一千多年以來,曹魏政權一直被官方視為華夏正統政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矛盾,曹魏政權又為什麼被視為正統呢?下面國史君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政治合法性
國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講述過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更迭的幾種方式,其中一個最為重要、最為有面子、最被人民所接受的方式便是「禪讓」。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禪讓,定國號、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措施相繼施行,這就已經是站在制高點上走了合法程序,當然最有資格自稱「正統」。
其實,當年魏武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關鍵的一步走對了,他就已經有了號令天下的合法性,不論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稱帝都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綜合國力的比較
對於「合法性」,中國歷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誰擁有長安與洛陽,誰就是正統。
曹魏政權不論是在統治範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與軍事實力上都比蜀漢與孫吳政權強得多。
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並沒有互相吞併的實力,但是相比於曹魏,另外兩國只能說是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
另外,蜀漢在劉關張、諸葛亮等人在世的情況下尚且能夠振作一番,當關張劉相繼逝世之後,蜀國出現了人才上的斷崖,真的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本人也知道蜀漢形勢江河日下,不得不鋌而走險地進行北伐。
而孫吳政權本來就是依靠江東大族的支持以及長江天險的保護,其實在制度及綜合實力上都有很大缺陷。
尤其是孫權晚年政治昏聵,對部下充滿戒心,而且統治集團內部也一再發生分裂與鬥爭,「二宮之爭」後孫家很快走向了衰敗。
尊劉貶曹
民間尊劉貶曹的觀念主要是受到後世歷史演義的影響,演義比正史有趣得多,人民喜聞樂見,於是這種觀念漸漸深入人心。
而演義之所以抬高劉備,又有很多理由。
比如劉邦、劉秀都姓劉,劉備又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血緣上居於合法地位;羅貫中先生善於抓住中國人同情弱者的心理等等。
另外,補充一下:歷史上官方統一口徑地將曹魏作為正統,最早源於《三國志》,其作者是晉朝人,晉受禪於魏,那麼曹魏自然是正統(如果是受禪於蜀漢的話,那蜀漢當然就是正統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把曹魏作為正統,而稱劉備為「賊」,大概也是因為宋朝皇帝也是受禪得的皇位。
國史君認為,這些都是古代統治者玩的套路,沒必要較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
三國時期,哪個人物在演義與正史中反差最大?
三國時期,囊括了黃巾起義、群雄割據、三足鼎立和三分歸晉等時期,各路英雄更是輪番上場,很多都是各領風騷沒幾年,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更多的是通過《三國演義》去了解那段歷史。既然是演義,出於故事情節的...
歷史上的三國,真叫魏國,蜀國,吳國嗎?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叫法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漢朝天下一分為三,一部分歸了曹操,一部分歸劉備,另一部分屬於孫權。千百年來,人們將三國稱為魏蜀吳三國,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然而當時三國的名稱真的是這三個字嗎?
劉備作為漢朝皇親,為何建立「蜀國」而不是「漢國」? 原因很簡單
劉備作為漢朝皇親,建立的當然是漢國,只不過三國最後是由晉國一統,晉國在法統上是接受了曹魏的禪讓,為了自己的政權合法性來說必須將曹魏認作是正統政權,而漢朝在禪讓給曹魏的時候就已經滅亡了,劉備的「漢...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
蜀漢與曹魏的正統之爭 劉備、諸葛亮都感覺心虛!
每遇天下分裂,「正統之爭」總是各方爭執的焦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都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其反對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人心向晉,不宜征討。然而,同樣...
為何三國的正統政權是曹操的魏國,而不是劉備的蜀漢?
中國古代的政權都講究順應天命,追求正統。早在夏朝建立之前,堯舜禹相繼禪讓,這就是正統政權的一種傳承方式。商滅夏,周滅商,秦漢相繼,直到三國時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長時間的「三個政權」並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掩飾的一段黑歷史:劉備為稱帝,讓一個活人「被死亡」!
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驚天辯論,估計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兩位老人家不辭辛勞在兩軍陣前高聲激辯,實際上一開始圍繞的還是雙方政權合法性的問題。只是後來丞相把辯論變成了一場人身攻擊的罵戰,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終。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