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曹魏是正統,而蜀漢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的戰亂紛爭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建立的蜀漢自稱是大漢帝國的延續,民間「尊劉貶曹」觀念也深入人心,卻在正史中被稱為「賊」。

戲曲中曹操一直是奸詐陰險的「白臉」,而一千多年以來,曹魏政權一直被官方視為華夏正統政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矛盾,曹魏政權又為什麼被視為正統呢?下面國史君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政治合法性

國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講述過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更迭的幾種方式,其中一個最為重要、最為有面子、最被人民所接受的方式便是「禪讓」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禪讓,定國號、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措施相繼施行,這就已經是站在制高點上走了合法程序,當然最有資格自稱「正統」。

其實,當年魏武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關鍵的一步走對了,他就已經有了號令天下的合法性,不論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稱帝都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綜合國力的比較

對於「合法性」,中國歷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誰擁有長安與洛陽,誰就是正統

曹魏政權不論是在統治範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與軍事實力上都比蜀漢與孫吳政權強得多。

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並沒有互相吞併的實力,但是相比於曹魏,另外兩國只能說是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

另外,蜀漢在劉關張、諸葛亮等人在世的情況下尚且能夠振作一番,當關張劉相繼逝世之後,蜀國出現了人才上的斷崖,真的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本人也知道蜀漢形勢江河日下,不得不鋌而走險地進行北伐。

而孫吳政權本來就是依靠江東大族的支持以及長江天險的保護,其實在制度及綜合實力上都有很大缺陷。

尤其是孫權晚年政治昏聵,對部下充滿戒心,而且統治集團內部也一再發生分裂與鬥爭,「二宮之爭」後孫家很快走向了衰敗。

尊劉貶曹

民間尊劉貶曹的觀念主要是受到後世歷史演義的影響,演義比正史有趣得多,人民喜聞樂見,於是這種觀念漸漸深入人心。

而演義之所以抬高劉備,又有很多理由。

比如劉邦、劉秀都姓劉,劉備又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血緣上居於合法地位;羅貫中先生善於抓住中國人同情弱者的心理等等。

另外,補充一下:歷史上官方統一口徑地將曹魏作為正統,最早源於《三國志》,其作者是晉朝人,晉受禪於魏,那麼曹魏自然是正統(如果是受禪於蜀漢的話,那蜀漢當然就是正統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把曹魏作為正統,而稱劉備為「賊」,大概也是因為宋朝皇帝也是受禪得的皇位。

國史君認為,這些都是古代統治者玩的套路,沒必要較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哪個人物在演義與正史中反差最大?

三國時期,囊括了黃巾起義、群雄割據、三足鼎立和三分歸晉等時期,各路英雄更是輪番上場,很多都是各領風騷沒幾年,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更多的是通過《三國演義》去了解那段歷史。既然是演義,出於故事情節的...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