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掩飾的一段黑歷史:劉備為稱帝,讓一個活人「被死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驚天辯論,估計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兩位老人家不辭辛勞在兩軍陣前高聲激辯,實際上一開始圍繞的還是雙方政權合法性的問題。
只是後來丞相把辯論變成了一場人身攻擊的罵戰,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終。
回到前面的話題,在辯論中,諸葛亮言必稱「漢室」、「曹賊」,儼然是將蜀漢政權歸為正統,而曹魏只是篡權奪位的國賊。
而王朗這邊則剛好相反,稱諸葛亮北伐軍為「無名之師」,犯上作亂。
拋開個人好惡不說,其實王司徒的說法是更有道理的。
話說東漢末年分三國,從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分成了三個國家,皇帝自然也從一個變成了三個。
雖然這三個皇帝,均自有說辭,說自己稱帝名正言順。
但實際上,按古代的禮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而登基的。
不管獻帝是否心甘情願,曹丕手上是有傳國玉璽和禪讓詔書,舉行了禪讓儀式而登上的皇位。
歷史上將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歸為正統,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曹丕接受禪讓成為皇帝,立馬就讓劉備的地位非常尷尬。
過去三國爭霸時期,曹丕是魏王,劉備是漢中王,大家地位對等,有事好商量。
但曹丕稱帝後,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另外,天下間的人才選擇要投靠的主子時,劉備這邊就比曹丕低了一級,不利於招攬人才。
因此,找一個理由讓劉備稱帝成為了蜀漢政權的當務之急。
但是劉備稱帝有一個很大的阻礙,就是漢獻帝的存在。
劉備既自稱皇叔,那是以漢臣自居的。
正史記載,曹丕接受禪讓後,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好好地保護了起來。
因為對曹丕而言,獻帝活著已經掀不起什麼大風浪,讓他活著還可以繼續用來牽制劉備等人。
對於這個難題,《三國志·先主傳》中是這樣記載的:「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意思是說,曹丕登基後,有傳聞說漢獻帝被曹丕害死,劉備既未求證也未責問,直接就為獻帝發喪,給他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完了之後,宣稱曹丕殺死獻帝,自己繼承大統於西川,成功達到了稱帝的目的。
然而,儘管當時劉備稱帝是形勢所迫,但當時獻帝並未遇害,劉備就聽信傳言為其發喪,是不義之舉。
如此登上的皇位多多少少都會給後人留下口實,有損其賢德之名。
可是,由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劉備的正面形象,將這段歷史篡改為曹丕殺害了漢獻帝,給了劉備一個名正言順的稱帝理由。
不知各位讀者朋友們,對此做何感想。
本文為「搞哥讀史」原創內容,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gdushi。
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作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直到今天,很多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估計就是三國了。這很正常,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了幾百年,三國的故事一直深入人心。三國演義是明朝初年才子羅貫中所著。據說羅貫中,曾是農民起義兒軍首領張士誠...
三國裡面最大的坑,很多人讀了十多遍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早在明朝時期,因為《三國演義》這部經典之作的出版,讓人們對於東漢末年的那段時期有了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卻並沒有所謂的三國時期的存在,當然,人們常常說到的魏蜀吳這三個政權是有的。...
曹丕篡漢後,為何不敢殺漢獻帝?有一點和劉備有關,但劉備太雞賊
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可以說這皇帝當得太窩囊,沒有任何實權,先後被不同的人控制,以他的名義來滿足自己對權力的慾望。不過,即使像曹操這樣的大梟雄,雖然一再逼迫漢獻帝給自己更大的權力和賞賜,但始...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