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會耗盡蜀國國力,晚年諸葛亮為何還是堅持六出祁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中的標誌性人物,臥龍名號,威震天下,得之可勝,敵之可敗。

可以說,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貫穿全文的故事線。

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出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吳,借東風、破曹魏大軍,又按照隆中對戰略,進入漢中,建立蜀國,一步步向著匡扶漢室,還於舊都的美好理想前行。

但是在三國的後期,諸葛亮卻不顧耗盡蜀國國力的代價,決定進行北伐,很多人認為這是導致蜀國衰竭的重要原因。

雖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攻下了一些城池和擊敗了一些敵將,但在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就已病死五丈原,總結下來,數次北伐並沒有給蜀國增加實質性的國土和兵力,反而國家因為年連征戰,糧草損耗,導致國力日漸衰退,但是以諸葛亮的智慧,他當然知道六出祁山的弊端,那麼諸葛亮到底為什麼要堅持北伐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三國時期的地圖,蜀國面積最小,而且處於現今的四川地區,多山脈,少平原,種植業無法發展,當時的中國屬於農業經濟國家,如果不擴張領土,只會導致糧草吃緊,人口減少。

諸葛亮明白,只有擴張領土和增加人口,才能增加農業生產力,否則在當時以北方為經濟中心的時代,不思考發展、擴張就等於坐以待斃。

在三國中後期,劉備東征孫吳被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明白自己百年之後蜀國很難生存下去,更別說擊敗曹魏了,諸葛亮堅持北伐,實際上是為了延緩蜀國的滅亡時間,如果蜀國不思進取,偏居一隅,待曹魏厲兵秣馬,整頓軍隊後便會一口將蜀國吃掉,連反擊的餘地都不可能存在。

鞠躬精粹,死而後已,諸葛亮明白自己無法幫助劉備完成偉業,但也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做到了自己承諾的諾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力最弱的蜀漢為何堅持北伐呢

蜀漢是三國時期國力最為弱小的一國,然而,無論是前期的諸葛亮還是後期的姜維,卻始終堅持北伐。這又是為什麼呢?有觀點認為蜀漢堅持北伐是因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可實際上,曹魏很少進攻蜀漢和孫吳,這...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

蜀國的滅亡就因為諸葛亮的一個決策

諸葛亮被後世傳的太神,其實他也做過不理智的事情,而且是大事。諸葛亮嚴格上講應該是七出岐山,其中有一次是拒敵,一個經濟並不景氣的國家,常年都在備戰,出站,可謂民不聊生,每次都是前期打的順利,後期糧...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諸葛亮為什麼要不斷北伐曹魏直至死亡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事跡,其中的一些故事更是將諸葛亮的智計高明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為天人,但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病死在五丈原,含恨告終,最終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