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會耗盡蜀國國力,晚年諸葛亮為何還是堅持六出祁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是三國中的標誌性人物,臥龍名號,威震天下,得之可勝,敵之可敗。
可以說,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貫穿全文的故事線。
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出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吳,借東風、破曹魏大軍,又按照隆中對戰略,進入漢中,建立蜀國,一步步向著匡扶漢室,還於舊都的美好理想前行。
但是在三國的後期,諸葛亮卻不顧耗盡蜀國國力的代價,決定進行北伐,很多人認為這是導致蜀國衰竭的重要原因。
雖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攻下了一些城池和擊敗了一些敵將,但在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就已病死五丈原,總結下來,數次北伐並沒有給蜀國增加實質性的國土和兵力,反而國家因為年連征戰,糧草損耗,導致國力日漸衰退,但是以諸葛亮的智慧,他當然知道六出祁山的弊端,那麼諸葛亮到底為什麼要堅持北伐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三國時期的地圖,蜀國面積最小,而且處於現今的四川地區,多山脈,少平原,種植業無法發展,當時的中國屬於農業經濟國家,如果不擴張領土,只會導致糧草吃緊,人口減少。
諸葛亮明白,只有擴張領土和增加人口,才能增加農業生產力,否則在當時以北方為經濟中心的時代,不思考發展、擴張就等於坐以待斃。
在三國中後期,劉備東征孫吳被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明白自己百年之後蜀國很難生存下去,更別說擊敗曹魏了,諸葛亮堅持北伐,實際上是為了延緩蜀國的滅亡時間,如果蜀國不思進取,偏居一隅,待曹魏厲兵秣馬,整頓軍隊後便會一口將蜀國吃掉,連反擊的餘地都不可能存在。
鞠躬精粹,死而後已,諸葛亮明白自己無法幫助劉備完成偉業,但也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做到了自己承諾的諾言。
國力最弱的蜀漢為何堅持北伐呢
蜀漢是三國時期國力最為弱小的一國,然而,無論是前期的諸葛亮還是後期的姜維,卻始終堅持北伐。這又是為什麼呢?有觀點認為蜀漢堅持北伐是因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可實際上,曹魏很少進攻蜀漢和孫吳,這...
如果祈禳之法成功,諸葛亮多活十二年,《三國演義》該怎樣書寫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心血耗盡,自知不久。於五丈原設七星燈,步罡踏斗,行祈禳之法,求一紀之壽。不料魏延至帳中報信,誤滅本命燈。大漢丞相殯天,蜀國柱石崩塌。姜維數次北伐,無功而返,蜀國成為...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
窮兵黷武的蜀國,鞠躬盡瘁的丞相,夢三國孔明的偉大情懷
現在有很多人在否定諸葛亮,為了吸引眼球,很多匪夷所思的標鑒被蠻橫地貼在我們民族這位智慧與忠誠的化身身上,虛偽、嫉妒、專權、陰險、狡詐、獨斷專行、擁兵自重、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我不知道...
蜀國的滅亡就因為諸葛亮的一個決策
諸葛亮被後世傳的太神,其實他也做過不理智的事情,而且是大事。諸葛亮嚴格上講應該是七出岐山,其中有一次是拒敵,一個經濟並不景氣的國家,常年都在備戰,出站,可謂民不聊生,每次都是前期打的順利,後期糧...
諸葛亮:我也真不是謙虛,司馬懿只能被我吊打······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廖化:寶寶心裡苦,寶寶是個開足馬力極速前進的猛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這一家喻戶曉的民謠讓廖化成了窩囊平庸的代名詞,歷史是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除去歲月塵封,真實三國中廖化是位文武雙全的一代名將,其」忠、義、智、勇、孝「不在關羽之下,只不...
諸葛亮為什麼要不斷北伐曹魏直至死亡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事跡,其中的一些故事更是將諸葛亮的智計高明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為天人,但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病死在五丈原,含恨告終,最終也沒...
揭秘三國時代,國小兵弱的蜀漢為何越戰越強?原因很簡單只有三點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國鼎立,魏國占有大漢十三州的九州,吳國占有揚州和交州,外加荊州的六郡,而蜀國只有一州就是益州,不過益州的領土可是頂上曹魏的兩個州,只不過都是無主的荒地,開發比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