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遺珠:《非演義的三國》之蜀漢「人和」(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高宇 青蘊江南
引言
《瓷里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一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因篇幅、政策諸原因,原書稿中有部分文字被最終忍痛捨棄掉了。
其中有很多自認為還是頗為得意與獨特的,為此我把它們摘錄出來獨立成文,作為書稿的遺珠收存於此,以示不復埋沒。
劉備靠一部《三國演義》得國人之心凡數百年,劉備之蜀漢似乎成了正義之所在,民心之向背。
真實歷史遠非如此,小說中謂劉備得「人和」,殊不知此語由何而來。
所謂「人和」者,兩層含義:其一,民心也;其二,得眾也。
既得民心又人才眾多者方可謂之「人和」,從這一點看,劉備集團大概勉強只能夠得上一半「人和」。
也就是比較得人心,但這個得人心又不大等同於得民心。
在小說里,劉備只要一亮出「孝景帝玄孫」和「當今皇叔」這兩塊招牌,對方似乎都要不勝敬仰、傾心以從。
但是在史書里,我們卻很少看到這種場面。
當然,這很可能因為《三國志》是西晉所撰,故意不寫這種場景。
不過,根據對東漢末年的情況分析,那時候會不會與王莽末年相似,有所謂「人心思漢」存在,也是要重重打上個問號的。
因此,劉備之得人心更多是指其得眾心,這個「眾」指的是他周邊的人,包括認識他的人和他手下的人。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這還真是劉備最大的本事,也是他始終「打不死」總能再起的原因:用現代話說,他「圈粉」的能力太強了,而且他的情商頗高。
從他未起時,就有張、蘇這樣的「金主」給他做天使投資;在他多舛的政治生涯中,還繼續有富豪給他追加投資。
比如連妹妹都嫁給了劉備的糜竺,這個東海郡的大富豪,史書號稱其「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三國志·蜀書·糜竺傳》),破家傾產也心甘情願地跟著劉備。
不能不說劉備在這方面是天賦異稟的。
還是《先主傳》里,說劉備:
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
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
眾多歸焉。
這也就是小說里反覆頌揚的劉皇叔之「仁」,因此,從得眾心的角度說劉備有「人和」,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在人才問題上,劉備集團就稱不上得「人和」了。
如此說,一定有大批人以諸葛亮為例來反對。
是的,諸葛亮誠大才也,但他也是最大的問題,問題就是:除了諸葛亮,劉備集團與曹操集團相比,在人才規模和對待人才的態度上實在乏善可陳。
那麼我們就要從諸葛亮身上來分析一下劉備集團的人才問題。
首先要分析一個問題,就是劉備集團是否吸收了荊州學派。
東漢建安年間天下有兩大人才庫,一個是「潁川集團」,一個是「荊州學派」。
「潁川集團」由潁川郡出身的名士、學者組成。
穎川郡屬東漢豫州刺史部,在今河南中部許昌市、平頂山市地區,北至今鄭州登封市。
夏後啟之鈞台(今河南禹州市)即在此郡,此處自來即為華夏之重鎮。
東漢更是名士輩出,著名者旬、鍾、陳三氏,與相鄰之汝南郡並稱「汝穎多奇士」。
《後漢書·黨錮列傳》列名之「黨錮」清流35人,汝穎二郡就貢獻了7人之多,這是「潁川集團」得以出現的人才基礎。
「荊州學派」的形成要記功於漢末荊州牧劉表。
國人對三國時代的認識大都來自《三國演義》,因此對於劉表的印象也就不大正面,大抵把他歸入「昏君」之流。
歷史上真實的劉表並非如此,他以一書生受任荊州刺史,此時的荊州已經大有分崩離析成無政府狀態之勢。
劉表以謀略、魄力,迅速扭轉局面,而且也是以「武功」創出荊州偌大基業(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
況且在此之前,劉表就已經是東漢著名的學者。
《後漢書·袁術劉表列傳》:
與同郡張儉等俱被訕議,號為『八顧』,詔書捕案黨人,表亡走得免。
黨禁解,辟大將軍何進掾。
劉表本是黨錮清流名士,因此,他為荊州牧後,大興學術之風,北方名儒學者紛紛南入荊州。
《後漢書·袁術劉表列傳》:
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
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
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蓋以千數的學者雲集荊州做學術研究,這是多麼大的文化盛事,由此「荊州學派」從容出世。
荊州學派的學術成就即為所謂「後定」,這個「後定」也就是新解《五經》。
東漢在政治上的崩潰,讓它的學術傳統在三國時期受到了知識界空前的懷疑。
一種改造舊學尋找新思路的浪潮開始冒頭,荊州學派就是最早的發源地。
荊州學派以宋忠、司馬徽為核心人物,從建安三年始至建安十三年,短短十年就成為當時中國學術的一大派系,即「新學」派,以對應中原地區以鄭玄為代表的「舊學」派。
這新、舊學之間的差別或者說學術分歧,核心表現是如何解《易》,這為魏晉玄學的產生起了一個頭。
有一種史學觀點是認為,荊州學派在建安十三年後分成了兩股人,一股隨曹操至許,一股隨劉備入蜀,因此蜀漢的人才也很豐富。
這個觀點的主論據是:
諸葛亮與龐統長期在荊州生活,並由司馬徽介紹給劉備,而司馬徽是荊州學派核心之一,因此,他們二人必是荊州學派重要人物。
在這個認識前提下,《三國志·蜀書》里所有出身荊州的文官,都被認為是由劉備、諸葛亮帶進西川的荊州學派人物,諸葛亮就是他們的首領。
因此,探究一下諸葛亮以及龐統是否是荊州學派就成了一個關鍵。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亮)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裴松之註: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我們來看這兩段話里傳遞的信息:
(一)、跟諸葛亮天天泡在一起遊學的三個人都是「汝穎奇士」,當為中原學派。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治學模式是遊學,所以不大可能參與荊州學派那種立學校搞研究的模式。
(二)、諸葛亮的治學方式與其他三人頗有不同,他們是「務於精熟」,而諸葛亮「獨觀大略」。
這說明諸葛亮不傾向於做純學術研究,而是要儘可能地掌握經世致用之「術」。
(三)、諸葛亮自比的是管、樂,一個人自比某人,必然要皈依此人的學說和思想,因此諸葛亮到底治的什麼學就值得研究。
《諸葛亮集·為先帝與後帝遺詔》:
(劉禪)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由此可見,諸葛亮終身研讀、最有心得的是《申》《韓》《管子》《六韜》這些法家、兵家之書。
因此他在履行後主太傅職能時,為劉禪撰寫的才可能是這些書的講義。
而荊州學派是研究什麼的呢:
「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後漢書٠袁術劉表列傳》)——是專研儒學經書的。
以此三點看,諸葛亮當非荊州學派中人。
伏龍、鳳雛並稱,諸葛亮既然如此,想必龐統也相類。
《諸葛亮傳》下裴松之注載:
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很明顯,司馬徽自己雖然是荊州學派領袖,但他主動把荊州地區的人才分為兩類:一類是「儒生俗士」;一類是「俊傑」。
至少「儒生」的代表是荊州學派中人,而「俊傑」是與他們不同的,不以儒經為學問,而以「識時務」為要旨,這些「俊傑」的代表就是諸葛亮、龐統。
因此,諸葛亮、龐統二人必定不是荊州學派中人。
既然伏龍、鳳雛都不是荊州學派,那麼蜀漢文官里那些荊州人士會不會是荊州學派呢?我們說有可能有,但比率應不會大:諸葛亮本人是地道的「法家」,他為蜀漢定的政治框架基本就是法家治國。
在這種情況下,隨他入蜀並得任用的荊州人士更可能是法家。
待續
此人比諸葛亮還厲害,劉備請不動,曹操想重用,卻遺憾去世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這是一個人才濟濟,良將輩出,謀臣無數,群星璀璨的星輝年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英雄豪傑,或者山野閒人,他們總是給所以熱愛三國的朋友們無限的遐想和感慨。在這些人才之中,有一位非常...
好好先生,你到底好在哪裡?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一小段水鏡先生的故事,就是在劉備在荊州劉表那兒,躍馬檀溪後,去了一個小屋子,見到了神秘的水鏡先生,指出了劉備屢戰屢敗是因為沒有一個好謀士,向劉備舉薦了徐庶,後來徐...
荊州官學與漢魏之際的學術變遷——看得頭暈的純歷史論文
小編也寫過歷史論文,也是受過史學正規訓練的學生。純歷史論文,是發表在論文期刊上的,平時在地鐵里、公交車上或者晚上躺在床上刷客戶端看歷史文化類文章就圖個樂呵。純歷史論文,看得頭暈!下面的文章還是一...
三國第一伯樂,人稱水鏡先生,歷史上卻是個「好好先生」
《三國演義》中出現了一個人物,儘管只是短短的篇幅,卻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為劉備指點了方向,「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而徐庶也是在他的指點下才去投靠劉備的,這個人就是三國里的伯樂——司馬徽。
此人是蜀漢的圖書館館長,和徐庶、龐統師出同門,還是馬謖好基友
在羅貫中老師寫的《三國演義》中,劉備帶兵入川,不料軍師龐統死在落鳳坡,劉備於是叫諸葛亮帶兵增援,諸葛亮臨走前命令一些官員和關羽同心協力守備荊州,本篇的主人公——向朗便在其中。然而在歷史上,向朗並...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劉備聽了估計會大哭眾所周知,適逢亂世國家就會出現一種「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更有甚者人們為了能夠在亂世生存下去就會違背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而...
三國四大謀士:除了臥龍鳳雛,還有兩個人也非常厲害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這是劉備當年在荊州招人的時候,遇到一個潁川大咖司馬徽。劉備問司馬徽,上哪裡可以招到平定天下的人才。司馬徽給他推薦了兩個重量級人才,一個諸葛...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提出者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
一代奇人謀士在三國中被稱好好先生
曾有人丟失了一頭豬,並說他家的豬正是他丟失的那一頭。她便把那豬讓給了這人。過了幾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他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他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劉表在荊州實施的一大政策,卻讓劉備劉禪受益,使三國更為精彩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原戰亂紛紛。曹操早先起家,先不和袁紹衝突,慢慢壯大,然後官渡一戰統一中原。孫權穩固江東基業,稱霸一方。劉備屢敗屢戰,終憑藉荊州起家,占據益州稱王。三國時期最讓人欣賞的莫過於曹...
三國中最神秘的隱士,諸葛亮龐統都服他,至死不出山
陳老師趣說歷史第二百零三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名師出高徒,這是人們公認的道理,於是有許多人為尋找一個名師費盡千辛萬苦,無獨有偶,在三國時期,一些牛人為了自己的發展,也紛紛尋找起了適...
三國謀士系列之八十:龐統的成名,始於一場奇特的林間談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到了十八歲的時候,龐統終於脫胎換骨,這讓龐德公非常的欣慰。為了讓龐統這塊璞玉儘快得到認可,龐德公讓龐統去拜會荊州另外的一位名士司...
劉備中年得志的秘密,一位失敗者的頓悟
劉備早期與曹操爭天下,屢戰屢敗,直到他建安十二年請諸葛亮出山,才算起死回生。建安十二年是公元207年,劉備生於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也就是說,劉備直到46歲才開竅。從他24歲從軍,整整二十多年時...
諸葛亮為什麼能夠讓劉備三顧茅廬也要請出山?真正原因揭秘
作為想要成大事的人,劉備一直都在尋求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畢竟人才在任何時候都是很受人歡迎的,而且在那個時候,曹操也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所以一直也算是人才濟濟,但劉備身邊的人太少了。而後來一直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