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劉備厲害,看劉表抱著當世最大的人才庫是如何被人消滅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是一個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的時代,也是一個時事造英雄的時代,從公元189年董卓作亂到共元220年三國鼎立,短短的三十年間湧現了數百名名揚天下文臣武將,可謂是人才大爆發的時代。

但有一個現象卻很奇怪:當時有一個軍閥坐擁天下中樞,養著一個大型人才庫,最終卻因為只求自保而導致很快滅亡,他就是荊州的劉表。

可以說,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誰手裡有兵,誰身邊有人才,誰就能經得住大浪淘沙,成為雄霸一方的英雄人物。

比如,後來成事的曹操、劉備,都是用人識人的高手,不論何時,他們身邊都在不斷聚攏一批又一批具備各種能力的可用人才。

可雄踞一方的荊州牧劉表為何放著諸葛亮、龐統、徐庶、司馬徽等人才而不用,這些人才又為什麼不願意為當地的最高長官服務呢?這就要看看劉表的為人和治州方略了。

劉表年輕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太學運動之中的「八俊」之一,後來,隨著天下亂局的不斷變遷,在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害,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

但當時的荊州是一個亂攤子,以至於劉表都無法正常上任,他只得採取非常辦法,偷偷地單騎入荊,並靠著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通過恩威並舉,竟逐漸拿下荊州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

後來劉表通過不斷鞏固和發展,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同時荊州因為相對比較安定,不斷有關西、兗州、豫州等地的學者名人流入,劉表對他們全部加以安撫賑贍,給予資助,並受到保護。

劉表還開立學官,博求儒士,後來名揚天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都在此期深造成長。

但總的來說,劉表手下也不無有識之士,只可惜他不能善用共進。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袁紹遣人聯合劉表共擊曹操,劉表向來使許諾,卻不派軍助戰,也不肯協援曹操攻打,只追求自保於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靜觀天下之變。

對劉表這種做法,當時其手下的謀臣韓嵩、劉先就勸他說:「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

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

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而只是安坐而觀望。

所謂見賢而不能助(指曹操),請和而不能得(指袁紹),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

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後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

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蒯越亦如此勸劉表,可是劉表卻狐疑不決,最終,在曹袁惡鬥的時候,並無所作為,錯失良機。

後來,劉備投靠劉表後,曾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勸說劉表趁曹操遠征柳城時偷襲許都,劉表也不納其言。

及至曹操還軍中原,劉表才對劉備說:「之前不採納你的建議,現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

正是由於劉表的這些表現,使得寄居於此有識之士不願跟從其幹事,劉表也因為沒有圖謀天下的志向,而沒有從荊州人才庫徵召大才,共謀大事。

據後來不完全統計,出自荊州人才庫,且經過實踐檢驗有名的人才有:在魏國的杜畿、裴潛、司馬芝、趙儼、杜襲、龐德公、石廣元、孟公威等人;在蜀漢的諸葛亮、徐庶、龐統、馬良、馬謖、李嚴、向朗、李撰、尹默等人;在東吳的諸葛瑾、潘浚等人。

另外還有著名學者隱士:司馬徽、宋仲子等人。

最後,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曹操開始南征荊州。

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發作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更為可悲的是,劉表在臨死前並未處理好身後事,使其次子劉琮成為繼承人,這傢伙見曹操一來就立馬開城投降了,以此結束了劉氏父子在荊州的十九年統治。

(文/講史論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玄德為什麼要草廬三顧?他了解諸葛亮嗎

當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劉備被袁紹派往汝南(袁紹的本郡)一帶活動,以打亂曹操的後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敗袁紹後,親身率軍進擊劉備,備逃到荊州,劉表令備屯駐新野,看守荊州的北門,以防曹...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