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為何說他是導致中國百年屈辱的「元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羅貫中,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可以說《三國》就是鴻篇巨製啊,但羅貫中作為《三國》的作者,確讓老呂對他百感交集。
因為是他導致中國近百年的屈辱啊!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公元1356年參加了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參與滅元;公元1363年離開了張士誠,1366年會杭州開始寫《三國志通俗演義》。
看到這裡,問題來了!
羅貫中為什麼要離開張士誠?三年的空白他究竟在做什麼?
老呂認為,羅貫中之所以離開,是因為壯志未酬,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得不到張士誠的重用,羅貫中自然就選擇「另謀出路」。
在追隨張士誠的7年里,羅貫中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也認識到了張士誠絕對不可能滅元成功,於是就決定「棄武從文」,開始編纂文學作品《三國》。
但是羅貫中犯了一個錯誤,他,拖,稿,了!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走三年!
三年時間,中國的歷史,已經走向了其他方向,被改寫了……
1363年,發生了一場戰役。
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水上大戰,陳友諒的60萬水軍乘坐豪華戰船,戰船分三層,旱兵也能騎馬在船上來回巡視,朱元璋的20萬水軍乘坐的是漁船,兩軍交戰。
如此明顯的差距,勝負已定啊!
但是陳友諒輸了這場戰役,他在戰略上,選擇了用群攻戰術,鐵索連船對抗朱元璋。
結果就輸在了朱元璋的一把大火之下,60萬水軍,強大戰船,敗北了!
朱元璋此戰告捷,隨後又除去了張士誠,奪得天下。
這場鄱陽湖戰役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因為我們在《三國》中看到了這場戰役的記載——赤壁之戰!
如果當初羅貫中沒有拖稿,那麼《三國》不會三年後才出版,陳友諒看了《三國》就會吸取經驗,不會鐵索連船,那麼,歷史是不是就改寫了?
陳友諒如果做了皇帝,他出身漁民,有造船天賦,肯定能大力發展造船業,實現殖民擴張。
他也不會「廢團茶改散茶」。
他統一中國以後,利用發達的造船業開始向西方殖民擴張,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就可以通過絲綢之路,銷往全球各國。
但是這都是我們的幻想,因為羅貫中拖稿了,陳友諒也沒有借鑑前車之鑑,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提防武將,還廢團茶,造成點茶法失傳了。
雖然朱元璋也很重視造船業,明成祖朱棣也組織了鄭和下西洋,但並不是開拓殖民地啊!
所以說,中國近百年屈辱,還是羅貫中太拖稿造成的啊!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其實根本都不存在,神啊!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其實根本都不存在,神啊,怎麼會這樣?下面,就由樓主我給各位看官說說這其中的蹊蹺吧。話說《三國演義》由我們特別崇拜的羅大師所寫,情節故事那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精彩絕倫。但是,...
鄱陽湖上有一場水戰,學者認為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原型
有研究者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是作者羅貫中依據歷史素材而進行的藝術創造。與之同時,又有人將赤壁之戰中的火攻戰術與鄱陽湖水戰相提並論,推測羅貫中的赤壁水戰便是以鄱陽湖之戰為原型,給合《...
中原爭雄,騎兵爭鋒的古代,這幾場水戰改變了中國歷史
華夏民族從中原崛起,在古代戰爭主要是在中原進行,騎兵和步兵是戰爭的主,早期水軍的作用只是渡河工具。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率領大軍為渡過黃河,姜子牙提前來到河邊,趕製了47艘大型船隻。《史記·齊太...
中世紀世界最大規模之水戰-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起義而奪得江山的皇帝,他的江山來得太不容易了。從一個乞丐,一個和尚,一步步的成為了華夏大陸的最高統治者,明朝開國皇帝。期間他受到了多少的磨難,受到了多少的挫折?朱元璋...
決定天下的歸屬,赤壁之戰的原型
東漢末年到西晉再次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不在於英雄輩出,也在於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戰役,這其中當屬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更讓人津津樂道。 熟悉名著《三國演義》的都...
朱元璋「火燒赤壁」統一中國,陳友諒卻沒有曹操那麼幸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出身貧寒,經歷十分豐富,人生非常傳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當過乞丐,當過和尚的皇帝,他沒有家族的龐大勢力,但其創業速度之快也令人瞠目結舌,他出生於公元1328年,25...
人生大智慧:品味失敗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對峙,曹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更不善於水戰,於是曹操用鐵索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如此一來,人馬走在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十分高興。可惜好景不長,開戰後...
古代兩場戰爭匪夷所思,結局竟然如此相似
在小編的學生時代,對中國歷史有莫名的觀感,想必在座的各位看官也有同感,不知道你們發現木有,歷史浩浩湯湯,但總有一些事件卻又出奇的相似,讓人感覺到歷史這位老人的蜜汁神奇。今日把我的一些想法拿出來,...
赤壁之戰竟然發生在明朝,羅貫中和施耐庵是師徒,都當過起義軍
元朝末年起義不斷,形成了若干股農民起義軍。其中以從和尚還俗,干起革命的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的三股起義軍最大。表面上他們的目標一致都是反抗元朝的統治,可實際上他們之間的內鬥不斷,恨不得吞掉對方的部隊。
古代兩次大的水戰相似度極高,都以弱勝強,戰爭也決定了歷史走向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識。在東漢末年,在長江流域發生了一次大的水戰,這次戰役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擊曹操,雙方力量懸殊,但孫劉聯軍獲勝,曹操打敗北逃,自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陳友諒是羅貫中好友,但他沒看過三國演義,以致兵敗身死
元末農民起義,自劉福通起兵,迅速成燎原之勢,元政府無能為力。經過十餘年的相互吞併,公元1363年,起義軍形成了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方。這三方暫時對滅掉元政府興趣不大,在南方相互攻殺,最終朱元...
曹操不哭,竟然有兩次山寨「赤壁之戰」,這都是不讀史的後果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深宮鎖二喬」,杜牧的這首詩就說明了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戰役赤壁之戰的情形,還真多虧老天爺把東風借給了周瑜,否則孫策的老婆大喬和周瑜的老婆小喬會被曹操擄到銅雀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