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上有一場水戰,學者認為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原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研究者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是作者羅貫中依據歷史素材而進行的藝術創造。

與之同時,又有人將赤壁之戰中的火攻戰術與鄱陽湖水戰相提並論,推測羅貫中的赤壁水戰便是以鄱陽湖之戰為原型,給合《三國志》里的零星記載加以創作的。

下面小編就來說說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元末明初,號稱中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話說,1361年朱元璋開始西征陳友諒,《明太祖實錄》記八月攻下安慶,進占鄱陽湖口。

朱元璋率20萬兵力先至鄱陽湖口,分散兵力把守涇江口及南湖咀,斬斷陳友諒退路,又調信州之兵守武陽渡以牽制陳軍,自己率主力入鄱陽湖。

陳友諒率60萬大軍從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出發往鄱陽湖迎戰,在康郎山水域與朱元璋遭遇。

朱元璋視察以後發現,陳友諒的巨艦用鐵索連在一起,作戰時根本不利於軍隊進退。

於是朱元璋計劃採用火攻戰術來攻打陳友諒,並在事前進行周密部署。

他將自己的戰船分編成十一隊,配備了火器、弓弩,讓手下接近敵艦時先發火炮,再射弓弩。

據《平漢錄》記載,朱元璋下令"乘風縱火,焚其水寨舟數百艘,火熾十里之間,煙焰漲天,湖水盡赤"。

結果陳友諒的主力嚴重受損,戰艦大部分被焚毀,己無力再戰,其左右金吾將軍又臨陣倒戈,士氣更為削弱。

鄱陽湖大戰至此以朱元璋全勝而結束,為朱元璋蕩平諸雄、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鋪平了道路。

鄱陽湖水戰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縱觀鄱陽湖水戰的整個過程,確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因羅貫中生卒年待考,《三國演義》成書年代也無法確知,學界一般將羅貫中生活的年限定在元末明初。

如果是這個時期,羅貫中對這場聲勢浩大的水戰有所聽聞自然就不足為怪了。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

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保護區棲息著 54 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 13 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

被譽為「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決定天下的歸屬,赤壁之戰的原型

東漢末年到西晉再次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不在於英雄輩出,也在於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戰役,這其中當屬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更讓人津津樂道。 熟悉名著《三國演義》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