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是怎麼滅亡的?為何它成為三國最先滅亡的政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晚年孫權統治的吳國,情況是很糟糕的,可謂法紀不立,言路不通,君臣猜忌,骨肉相殘,與諸葛亮領導下蜀國的政治清明剛好相反。

然而,治理得最好的最先滅亡,治理得最差的國祚最長,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之一,就是孫權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吳人治吳」,實現了自己政權的「江東化」。

江東士族既然已經把自己和孫氏政權綁在一起,實現了他們利益的「一體化」,那麼,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也要保衛東吳。

蜀漢則相反。

劉備、諸葛亮不但沒有實施「蜀人治蜀」,實現自己政權的「益州化」,反倒不斷將益州士族底層化、邊緣化。

在劉備、諸葛亮的統治下,益州士族政治上受排擠,經濟上受盤剝,法律上受制裁,仕途上看不到希望,與蜀漢政權不但不是「同路人」,反倒可能是「對立面」。

在這種情況下,蜀漢政權的領導人再優秀,再鞠躬盡瘁,再以身作則,都是沒有用的。

益州士族不可能像江東士族那樣保家衛國,只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袖手旁觀,冷嘲熱諷,甚至幸災樂禍,裡應外合。

利益,決定了益州士族的整體取向。

這裡面不能說沒有諸葛亮的責任。

諸葛亮過高地估計了他政治理想的號召力。

他不知道,此刻的曹魏已非當年的曹魏,「興復漢室」也早就成為過時的口號。

因為對於士族地主階級來說,實行了「九品官人法」的曹魏比東漢還好,他們為什麼還要「興復漢室」?反倒是堅持漢初制度的蜀漢,完全沒有了吸引力。

因此,益州士族不會真正支持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建國方略。

他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等待曹魏來「解放」他們,以便實現他們的理想。

我們知道,那就是「蜀人治蜀」加「九品官人」。

益州士族的這個理想,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這個趨勢告訴我們,士族地主終將登上歷史舞台,成為中華帝國的統治階級。

曹丕那裡已經這樣做了,孫權那裡也在做。

所以,曹丕的魏,已不是曹操的魏;後期的吳,也不是前期的吳。

他們都在為晉做準備,「反潮流」的是蜀漢。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奇特的現象:司馬氏的晉,執行的是沒有曹丕的曹丕路線(儒家士族路線);諸葛亮的蜀,執行的卻是沒有曹操的曹操路線(法家寒族路線)。

但我們要記住,這種狀況,是靠「戰時軍事管理」的方法造就的,未必「可持續發展」;而老百姓更關心的,還是自己能否吃飽肚子。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法家寒族路線無法戰勝儒家士族路線,因此三國終將歸於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第一個被滅,都因為諸葛亮的一個天大錯誤

在三國時期,蜀漢曾經一度兵強馬壯,打的曹操都沒有還手之力,而且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更是對曹魏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卻是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這一切都源自諸葛亮的一個失誤,或...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如果曹操再活十年,他有希望統一中國

曹操要比劉備和孫權年齡都大,論權謀,更是比他二人老練。前期劉備一直被曹操跑著打,而孫權久在江東,缺少實戰磨練,本沒想到這麼快掌權江東,江東又是一個靠戰功說話的地方。一直得不到擁護,做決定還得看大...

三分歸晉,士族笑到了最後——曹魏篇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魏王太子曹丕繼承王位,同年十月逼漢獻帝禪位,建立了魏國。當了六年皇帝後於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去世,享年四十歲。曹丕去世後四十五年,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