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看那些野史三國了,其實蜀國滅亡只因這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漢政權雖有「天府之國」的蜀中地區的富庶,有劉備的英明,有諸葛亮的智慧,有關、張、趙、馬、黃等的勇武,可是,在他們身後,他們親手所締造的政權 還是很快滅亡了,諸葛亮終其一生所追求的「興復漢室」的宏偉目標,只成了一種精神的寄託。
雖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這一目標最終未能實現,其根本原因是目標 與實力不相匹配。
東漢末年,經過外戚專權、宦官亂政和黃巾起義的打擊後,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事實上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雖說「春 秋無義戰」,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爭城奪池,所發動的連綿不斷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極其巨大的災難與痛苦,但是,曹操經官渡之戰擊敗袁紹,成為當時最大
的一支軍事力量,再加上此人胸懷文韜武略,智慧出眾,事實上由他所領導的曹魏集團來統一天下,結束分裂局面,已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諸葛亮將自己的目標設定為「統一中原,興復漢室」,選擇了沒落貴族劉備,並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跨有荊、益」,可是,相對於曹操統一了黃河以北的大半個中 國,劉備集團只是偏安一隅的小軍閥而已。
二者實力相差懸殊。
北有曹魏,東有孫吳,南方夷越又經常發動叛亂,蜀漢三面受敵,成了「眾矢之的」。
魏、蜀、吳三
國之中,蜀漢最為弱小,後又失去荊州,「遺恨失吞吳」,劉備東征大軍為陸遜所破,荊襄未復而巴蜀強兵良將盡失。
諸葛亮主持國政後,休兵息民不到兩年,即南 渡汾水,兩年後,開始北伐。
讓我們用一組數字來比較一下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實力:
曹魏統轄地區有九州,包括冀、兗、青、並、徐、豫、雍、涼及司隸區,總戶數約六十六萬戶,人口四百四十三萬左右。
吳國統轄揚、荊、文三州,總戶數五十二萬戶,人口兩百三十萬左右。
蜀漢只統有益州,總戶數三十八萬戶,人口九十四萬左右。
以每戶抽一壯丁計算,蜀漢總軍力不過三十八萬,還要防衛東戰線、京城、南中以及全國各區的安全,能動用在北伐上的軍力可想而知。
而魏明帝派出迎戰的先發部隊,就多達二十萬,後備軍團更高達三十餘萬。
益州雖為「天府之國」,但想以一州之力而「統一中原,光復漢室」,諸葛亮可真敢「知其不可而為之」啊!
蜀漢本身弱小,就應休養生息,諸葛亮卻六次北伐,征討曹魏,這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與其說是為實現宏偉目標而奮鬥不息,不如說違背民心、自不量 力。
諸葛亮不衡量實力而興師動眾,去實現一個「光復漢室」目標的舉動,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敗筆。
真不知道素來「勝者王侯敗者賊」的中國歷史,是如何將 他定位於「智聖者」之列的。
嘿!歷史可真是一個任人打扮的丫環,可以美化,也可以醜化。
歷史自有人評說,但如果處於職場中的人們,也犯了目標與實力相脫節的錯誤,那就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抹上一層陰影了。
中國有句老掉牙的話,叫「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兒」,話雖老,但道理深刻,適用於任何行業。
要想賺錢(姑且落入俗套吧),僅有美好的願望和有利的客觀條件是遠遠不夠的,實力才是起決定作用的最根本因素。
一個智力平平的人,一門心思要去做一個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大科學家,那麼在他為此而苦苦奮鬥的歷程中,只能是碰到一系列挫折和沮喪。
同時,一個智力正 常、身體強健的人,不思學習進取、求智謀生,而只想寄人籬下,依靠施捨、救濟度日,也會失去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就盲目地確定職業目
標,不管是目標超過實力能及的範圍,還是自甘平庸,都不會對個人的職業發展產生有價值的積極作用。
相反,只能產生不利影響。
所謂量力而行,確立一個與實力相匹配的目標,就是要先對自己的實力進行認真的盤點和評估,做出綜合判斷,在此基礎上,確定適當的目標,勇敢前行,才能有所收穫。
諸葛亮為啥要堅持北伐,而不能選擇休養生息?不信來辯!
關於諸葛亮北伐,留給後世爭論不已,昨天小編髮文《諸葛亮這麼厲害,北伐為啥還是沒有成功?》,近百位看官討論,今天小編斗膽給大家談談,諸葛亮要北伐,而不能休養生息,以逸待勞,如果有不對之處,請多多批評!
三國時期社會最為安定的蜀國因何先亡,和諸葛亮脫不開關係!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多數人對蜀漢的結局比較同情,更甚至感覺天下本來應該是蜀漢一統天下,可歷史上的蜀漢並沒有那麼贏得百姓的真心擁戴,相反沒有發生暴亂就很不錯了。 蜀漢政權自劉備東征,夷陵慘敗後實...
生性謹慎的諸葛亮為何會重用魏國降將姜維?注意畫重點,有5大原因
最近這個電視劇《虎嘯龍吟》比較火,相信不少人都被裡面精彩的故事給迷住了,這又掀起了一波三國熱。劇中的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軍,後來諸葛亮北伐中才投降了蜀漢,按照諸葛亮生性謹慎的性格特點,為何會重用一...
諸葛亮寧勞民傷財也要「六出祁山」,其實被逼無奈,其心日月可鑑
三國中最出彩的人無異是關羽、張飛,但最使人印象深刻的絕對是諸葛亮。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僅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甚至做到了幾無敗績,可以說劉備能得蜀漢,其功一半當屬諸葛亮。但諸葛...
諸葛亮早知道「益州疲敝」為什麼還要「六出祁山」?
《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益州疲敝,危急存亡,為什麼孔明先生還要不惜一切代價舉傾國之兵六出祁山,一直到死都堅持北上伐魏呢?這是有原因的!四...
諸葛亮數次北伐損兵折將竟然不是興復漢室而是為這一目的?
三國時代的蜀漢政權不息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暗號,擺在晚期諸葛亮面前的情形是,蜀漢實力過於弱小,而想要實現光復華夏是不成能在短期內完成的,必要蜀漢幾代人的奮鬥方可,就像舊日大秦帝國一樣...
諸葛亮的隆中對成就了蜀漢霸業,也使蜀漢滅亡,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總結歷史,預測天下大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使之由弱變強的戰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深知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坐擁...
蜀漢實力遠遠不及曹魏 為何諸葛亮一直堅持北伐
如果要問熱播電視劇《虎嘯龍吟》中最悲壯的一件事,一定非諸葛亮北伐莫屬。諸葛亮從228年春天至234年冬天,6年間進行了6次大規模北伐,雖然戰果頗豐,但最終功虧一簣,未成大事。諸葛亮自己也被連年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