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國力最弱,為何卻頻繁出兵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魏、蜀、吳時期蜀國是國家實力最弱的國家。
但是在蜀國政權40多年間,先後發動十數次北伐戰爭,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或無攻而返。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的繼承者「姜維九伐中原」。
蜀漢國力相對弱小,為何要頻繁的發動北伐戰爭呢?這不是自取滅亡嗎?這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首先我們先分析下諸葛亮北伐,在戰略上意義上,葛亮六出祁山的決策,是貫徹落實《隆中對》策,北定中原,興復漢室,以成霸業的正確軍事舉措和重要戰略方針,有其重要戰略意義。
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
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於過早被滅亡。
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
同時通過北伐擴大地盤,建立蜀隴戰略基地,進可攻,退可守,有較大的軍事迴旋餘地。
改變蜀漢僅據川蜀偏僻一隅、遠離秦川中原,勢孤力單的局面,這就是諸葛亮最根本戰略意圖。
諸葛亮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先後六次出祁山進行北伐戰爭,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感嘆。
所以諸葛亮頻繁北伐就是為蜀漢「謀生存,求發展」,對得起劉備的重託,鞠躬盡瘁的精神,為後世所敬仰。
但是諸葛亮時候,蜀國政治生態發生了變化,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
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
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
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製得住他。
姜維曾想除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
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後加以謀害。
姜維深知其中厲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
所以這就是姜維北伐更為頻繁的原因,也是姜維的無奈。
畢竟姜維的政治實力,及威望是無法跟諸葛亮想提並論,要保全自己只能繼續掌控兵權。
姜維的北伐一方面試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為蜀漢盡忠,一直到死。
另一方面是明之不可為而為之,知道北伐成功的希望渺茫,卻又不能停下腳步。
但是以攻為守的姜維,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忠心,以小國硬撼魏軍,是何等的氣魄。
其中有一定的諸多客觀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蜀漢不北伐也是要滅亡的,也許滅亡得更早。
北伐還有一線希望。
蜀、魏的國力差距太大,如果偏安一隅,任曹魏發展,國力將更為懸殊,滅亡會來得更早。
就算諸葛在世恐難挽救,何況姜維。
諸葛亮、姜維兩代人都深知這個道理,頻繁發動北伐戰爭就是「以攻代守」,延緩曹魏的發展,這個戰略方針是最正確的選擇。
畢竟「某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終還是無力回天。
他們為蜀漢所做的貢獻,他們的精神為世代所敬仰!
諸葛亮死後,劉禪仍握十萬大軍,為何直接開城投降?原因很簡單
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此時的諸葛亮深知,魏國的基礎雄厚,決不能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一旦魏國恢復了國力,蜀國距離亡國之日就不遠了。所以,諸葛亮不顧眾人的非議,多次出兵北伐,以此來...
蜀國的滅亡就因為諸葛亮的一個決策
諸葛亮被後世傳的太神,其實他也做過不理智的事情,而且是大事。諸葛亮嚴格上講應該是七出岐山,其中有一次是拒敵,一個經濟並不景氣的國家,常年都在備戰,出站,可謂民不聊生,每次都是前期打的順利,後期糧...
歷史上對姜維九出祁山褒貶不一,《三國演義》的結尾說的很明確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了貫徹《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可惜由於缺少了荊州這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每次北伐最終都被迫撤軍,甚至還曾遇到生死危機;但是諸葛亮從未放棄過,因為如果取勝了,就能使蜀隴連成一片,擴大地...
後諸葛亮時代的四位人才,輔佐後主劉禪,力保蜀國30年國祚
公元234年,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生以國事為重,為蜀漢國事耗盡心力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終於因為萬事皆繫於一身,積勞成疾,亡於五丈原,令人不勝唏噓,正應了司馬懿那句話,事無巨細,必不久矣、本來...
三國時期蜀漢為何沒有在曹魏曹局動盪時大舉北伐?
在《三國演義》中直到諸葛亮生命走向盡頭也沒有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願景。而他也只能將大任交給後世之人。後主劉嬋曾經問過他,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以繼承相位。諸葛亮說,蔣琬可以。後主又問蔣琬之後...
為獨霸蜀漢軍政,不惜在諸葛亮死後暗害同僚?姜維四大疑點真相!
在上次在《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爵》中我們曾經講到姜維人生際遇很傳奇,本來是曹魏重點栽培的烈士子弟,但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蜀漢棟樑。不過,正如其他許多三國人物...
同樣都是北伐,諸葛亮和姜維有什麼區別?目的分別是什麼?
諸葛亮和姜維這兩個人物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兩人同作為三國時期的名人在民間流傳著諸多的傳奇事跡。在歷史上,諸葛亮和姜維都進行過北伐,但得到的後世評價卻截然不同。關於諸葛亮北伐雖有批判之聲但肯...
蜀漢國力遠不如曹魏,竟敢發動14次北伐,司馬昭無奈地說了14個字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而曹魏國力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有關魏、蜀、吳三國的疆土劃分、人口數量和軍隊實力對比,就從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時說起。曹魏疆土北至遼東,南至漢水,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