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
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
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姜維主動伐魏共有十一次之多。
其中大勝一次 , 小勝三次,不分勝負五次,大敗一次 , 小敗一次 。
考慮到蜀魏國力對比,這個戰績已算驕人,而且前幾次北伐,姜維尚未完全掌握軍權,出征軍隊不過萬人。
可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後僅一年,蜀國就被曹魏滅亡,為何形勢會急轉直下?這要從蜀國的漢中郡說起。
▍漢中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易守難攻
位於關中平原南部和巴蜀北部之間的漢中,西起陽平關(今陝西省勉縣),東到湖北荊山,北有秦嶺,南有巴山,地勢險峻,群山環繞、峽谷縱橫,自古就是易守難攻、兵家必爭之地。
214年劉備剛占領益州,曹操先下手為強,於次年拿下漢中。
漢中在地緣上既是進攻關中隴右之跳板,也是巴蜀之咽喉,無漢中則無蜀。
果然,曹操占領漢中後益州人心不穩,「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可惜,曹操沒有進一步用主力進攻益州,僅留夏侯淵鎮守,張郃入侵巴中。
劉備穩定鞏固益州後,於218年苦戰奪得漢中。
曹操親率大軍來爭,但劉備占據漢中險要之地,拒不出戰,並派黃忠、趙雲截取曹軍糧草,曹操只能退兵。
占領漢中,同時擁有益州和荊州,劉備集團達到了軍事勝利的頂峰。
試想漢中在曹魏手裡,蜀漢會面臨什麼局面?無需翻越漢中秦嶺、巴山、荊山的險關和狹道,曹魏大軍可直接攻擊益州本土,蜀國邊界無險可守,防不勝防。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牢牢控制了漢中地區,蕞爾小國的蜀漢才能維持近半個世紀,並敢於多年進攻曹魏。
諸葛亮五次北伐,就是主力坐鎮漢中,以之為前線大本營。
▍姜維戰略調整失策
姜維是涼州天水人,了解涼州和隴右(位於關中、漢中之西)一帶的羌胡風俗。
他相信以羌人勢力為羽翼,集中蜀漢兵力奪占隴右,進而居高臨下虎視關中,可撼動曹魏。
相比於漢中,武都和陰平兩郡更有利於經略隴右,姜維北伐大多是從這兩郡發動。
蜀漢軍隊主力駐紮之地已由漢中轉移至武都和陰平。
蜀漢疆域
258年,姜維再次調整漢中兵力部署,埋下了蜀國滅亡的禍根。
他提出了所謂的「斂兵聚谷」策略:撤銷漢中外圍的險要據點,收縮兵力,企圖誘敵深入,殲之於內。
這改變了自劉備以來蜀漢據敵於外的作戰模式。
實際上,當年曹爽十萬大軍來攻,蜀軍就是憑藉漢中險關興勢和黃金等地,阻退曹軍。
姜維新政之下,漢中兵力集中於漢、樂二城,守軍各五千人,陽平關守兵兩、三千人,加上其他地方少量守兵,總數少於兩萬,削減的兵力後撤至漢壽(在今四川廣元,離漢中不遠)。
與此同時,姜維在武都和陰平建立七處防守要塞,可見姜維用兵重心仍在隴右地區。
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失敗,回成都復命,諸葛瞻、董厥以及專權的宦官黃皓不滿姜維窮兵黷武,欲奪其兵權。
姜維畏懼,帶領漢壽部分兵力赴陰平郡沓中屯田避禍。
這樣,漢中地區本就薄弱的兵力又遭削減。
姜維(202-264年)
漢中是蜀國的關鍵要害之地,不宜冒險。
姜維偏反其道而行之,放棄地形優勢和慣用作戰手法,代價太高,敵軍輕易可進入漢中腹地,其次漢中守軍嚴重不足,如何阻擊入侵之敵?本來漢壽的兵力可以支援漢中,但是姜維屯田沓中後,漢壽之兵恐怕也只能自保。
沓中地處偏僻,既容易遭敵人攻擊,也與漢中相隔千里,中間山水險阻,一旦局勢危急,姜維很難及時赴援。
▍鍾會快速突破漢中,鄧艾滅蜀
蜀漢後期人才匱乏,曹魏依舊人才濟濟,比如掌權者司馬昭、鍾會以及與姜維長期交戰的鄧艾。
姜維如此嚴重的失誤,很快被對手發現。
263年司馬昭以十八萬大軍分三路伐蜀。
其中鍾會十二萬進攻漢中,鄧艾三萬兵力主攻姜維,諸葛緒三萬切斷姜維後路。
鍾會(225-264年)
外圍未遇抵抗, 鍾會大軍長驅直入漢中,命兩將各以一萬軍隊包圍漢、樂二城,二城遂成孤城。
鍾會前鋒部隊直抵陽平關,陽平關守將蔣舒投降,傅僉戰死。
陽平關失守,不但蜀漢儲備的大量糧穀物資為曹軍所得,而且南下川蜀的通道也被打開。
由於姜維冒險錯誤的兵力部署和戰略調整,鍾會在一個月內就輕易占領漢中,蜀漢北部最重要的防線崩潰。
鄧艾一路也很快突破武都和陰平,姜維奮力擺脫被鄧艾和諸葛緒夾擊的險境,但來不及救援漢中,於是與廖化、張翼等援軍退守劍閣。
至此,除了個別據點,蜀國北境全部淪陷,曹軍可經由數條蜀道進攻巴蜀。
姜維軍隊四五萬人,據險全力防守鍾會大軍,無暇顧及鄧艾一路。
鄧艾經陰平小道,冒險穿越七百里山高谷深的險地。
猶如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或者當年馬超兵臨成都,鄧艾部隊天降神兵般出現在巴蜀腹地,連克數城,直逼成都。
後主劉禪驚恐,在主降派勸誘下投降。
從鍾會進入漢中到劉禪投降,曹魏亡蜀竟然只花了不到三個月。
鍾會和鄧艾伐蜀路線圖
▍蜀漢亡國的種種原因
比較一下姜維調整漢中兵力部署的冒險和鄧艾的冒險奇襲。
姜維的冒險是戰略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鄧艾的冒險是戰術性的,結果將是決定性的。
鄧艾的任務原是攻取武都、陰平,阻擊姜維援助漢中,他已經很漂亮地完成任務,而且姜維被鍾會牽制,鄧艾沒有任何負擔和後顧之憂,因此這是個完全值得一搏的冒險。
鄧艾(197-264年)
姜維做了一個風險極高的戰略調整後,卻不親自坐鎮漢中,或者至少留在漢壽,來指揮軍隊、掌控局勢。
他選擇了既遠離政治漩渦、又遠離最重要防線的沓中,連續犯下無可挽回的致命錯誤。
無論姜維多年伐魏獲得多少戰果,他削弱漢中兵力、遠離防守中樞,客觀上起到了加速蜀漢滅亡的作用。
姜維重兵經略隴右、削減漢中守軍,多少是因為他繼承了諸葛亮「以攻為守」的基本戰略,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防守。
但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敢冒險,也不會犯大錯,姜維才不及諸葛亮,又失之魯莽冒險,終釀大禍。
以攻為守這個國策本身也很值得商榷。
以攻為守用於局部戰役、作為戰術手段未嘗不可,但實力嚴重不對等的兩國長期抗衡,弱國以攻為守無異於自取滅亡。
蜀漢國土面積、人口、經濟、人才、軍事實力都遠不及曹魏。
諸葛亮為不負劉備之託、興復漢室,明知不能成功,卻長期在崎嶇險峻之地徒勞兵民,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蜀漢帶上了一條不歸路。
諸葛亮(181-234年)
蔣琬、費禕及時改變策略,休養生息,據險待敵。
可惜,作為諸葛亮的軍事接班人,姜維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前者的錯誤戰略,繼續無謂地耗損蜀漢國力。
即使沒有削弱漢中防守和沓中避禍,蜀國也未必能存續很久。
不過,把亡國責任都歸於姜維、甚至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
鄧艾還沒有圍攻成都,劉禪就決定投降,力勸劉禪投降的是光祿大夫譙周。
外來勢力劉備、諸葛亮奪取益州後,益州本土豪族士人雖有人獲重用,但總體上和蜀漢政權高層矛盾很深,屢遭打壓。
蔣琬和費禕死後,益州本土勢力反彈,名士譙周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譙周雖在蜀漢做官,但對蜀漢並無感情,他竟然公開宣揚蜀漢傳二代就要亡國的讖語。
腐敗昏聵的劉禪政權對這種反蜀言論竟沒有任何反應,繼續任用譙周。
飽受打擊的益州土著豪族則聚族自保、坐山觀虎鬥,不肯為國效力,鄧艾才能輕易進逼成都。
朝中譙周極力主張投降之時,蜀國尚有近十萬可戰之兵。
宦官黃皓對蜀漢亡國也負有一定責任,首先是逼迫姜維遠赴沓中。
其次,司馬昭伐蜀前,魏國的人事調動就令姜維敏銳地察覺到危險。
他上表劉禪,主張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平關和陰平橋頭,加強防範。
但劉禪聽信黃皓讒言,未予理睬,錯失機會。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
註定悲劇的人物——姜維
前三國比後三國刺激多了!後三國的看點,似乎就只剩下了姜維的九伐中原。其實在我看來,這九次北伐,才是三國中較為精彩的一段時間!畢竟這是一個來自魏國的人,最後到了蜀國,扛起了蜀國的一片天,去對抗魏國...
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什麼?姜維為什麼煽動鍾會自立
曉知識,大世界。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種傳奇到今天還被人津津樂道,但是比較...
歷史探討:司馬昭伐蜀,劉禪若不舉城投降,姜維能否保住蜀漢基業
司馬昭伐蜀,能夠勝利,最關鍵的軍事行動,是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從而勢如破竹直到成都城下,劉禪無奈之下選擇舉城投降。姜維得知劉禪投降,他也只能無奈選擇鍾會投降。如果劉禪不投降的話,而是南逃,暫時躲避...
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蜀漢或許難滅
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時,大軍越過崇山峻岭,到達綿竹。前來迎戰的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這個人,平日裡深得劉禪喜愛,是劉禪的女婿,也是個忠臣。由於諸葛亮的關係,蜀地的百...
此人是三國著名降將,只因一次刺殺,讓蜀漢的滅亡提前了10年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忠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這種理念延伸到政治領域,就是忠君愛國。漢代以後,社會進入大分裂時期,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受到衝擊,忠君觀念因此大大淡化。所以在三國各大諸侯勢力紛...
司馬昭想殺了劉禪,阿斗只說了7個字,司馬昭立刻打消了念頭
大家都知道劉禪劉阿斗,他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也就是蜀漢第二任皇帝,史書稱為後主。劉備坎坷一生,一半輩子漂泊不定,年過半百才生下了他,劉禪一生的路也是坎坷不平,當年曹操南下時打敗劉備,劉備為了...
蜀漢最後的大將軍,上演三國版四渡赤水出奇兵,也無法避免亡國
蜀漢最後的大將軍,姜維,一直是飽受爭議的名將,無論說他是「窮兵黷武」是蜀漢滅國的根本原因,還是曹魏的臥底,在漢中的防禦策略基本上放狼入室。但是不能忽視的就是他的軍事才能。姜維算不上歷史上傑出的名...
三國最無奈的頂級名將,向手下敗將投降,結局很慘被剖腹分屍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年代,可以說英雄豪傑無處不在,無論是漢末三國初期,還是中後期,都有著非常知名的大將,他們的存在支撐著三國的鼎立。然而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天下分久必合也是一種趨...
蜀國的滅亡,諸葛亮的弟子難辭其咎,此人徒有虛名被人高估了
我們都知道有出戲叫「智收姜維」,說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用計謀把曹魏的將軍姜維降服,收為已用的故事。姜維的軍事能力自不待言,後人稱之為「幼麟」。能和臥龍諸葛亮過招而不落下風,被丞相稱之為:「姜伯約...
三國大將軍姜維,驍勇善戰支持北伐,最終卻無奈向手下敗將投降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年代,可以說英雄豪傑無處不在,無論是漢末三國初期,還是中後期,都有著非常知名的大將,他們的存在支撐著三國的鼎立。然而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天下分久必合也是一種趨...
究竟是誰毀掉了蜀國?姜維的三個致命失誤讓諸葛亮多年心血功虧一簣
曹魏政權被司馬昭控制以後,以鄧艾、鍾會為將,調派了18萬大軍討伐蜀漢,短短四個月後,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存在42年的蜀漢就這樣滅亡了。關於蜀漢滅亡,大多人所談論的恐怕是後主劉禪的昏庸,因為劉備諸葛...
劉備手下四大政治集團,內部矛盾很深,導致蜀漢短短3個月內滅亡
大家都知道,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正式建立蜀漢政權。在建立蜀漢政權的之前, 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直到赤壁之戰後,借了孫權的荊州,才慢慢的發展起來。後來跟劉璋鬧翻臉,入川...
鄧艾兵臨城下時,蜀漢四方尚有兵力,為什麼劉禪卻要投降?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鍾會為統帥,帶領大將諸葛緒和鄧艾以及十八萬大軍一起進攻蜀漢。當時司馬昭進攻蜀漢的時機把握得非常精準,因為當時姜維為避黃皓的鋒芒,不得不到沓中屯田,而司馬昭正是抓住這個機會。...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曹魏之前,姜維在幹什麼呢?
東漢末年,朝政崩壞,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漢室宗親劉備,奮然起兵,志在興復漢室,匡正天下。最終曹操雄霸北方,孫權盤踞江東,劉備屹立西蜀,最後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之勢。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丞相...
姜維死後劉禪急中生智,大喊7個字,司馬昭聽後再也不敢為難阿斗
說起劉禪阿阿斗的故事,相信不少朋友都略有耳聞!不錯此人正是蜀漢第二任皇帝,蜀後主。公元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之後,劉禪便登基為帝,雖然劉禪愚笨,但在諸葛亮的領導之下蜀漢,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