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不是因為三顧茅廬,而是出於這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管是看完《三國演義》還是看過三國史的人都難免有這麼一個疑惑:在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劉備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經濟實力上,遠不及雄才大略、挾天子以令諸葛的曹操,近不及物美豐饒、地盤穩固的孫權。
但是,諸葛亮最終為何選擇了三者當中最微弱的劉備呢?
或許有人說,是因為諸葛亮感念劉備的「三顧茅廬」,所以才決定輔佐劉備的,這一說法在《出師表》中或有佐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也有人說,是因為諸葛亮要證明自己的才能是最牛逼的,所以選擇了當時實力最為薄弱的劉備。
也有人說,諸葛亮心繫大漢,所以選擇了擁有高貴血統的劉備,是為了助他「匡扶漢室。
」
然而,真是如此嗎?諸葛亮何來的勇氣,想證明自己是最牛逼的?他治理內政絕對是一流的,但在軍事謀略方面,比他厲害的人真不少,比如周瑜,比如司馬懿。
而諸葛亮真的心繫大漢嗎?非也,以他的才能,難不成看不出來漢室衰微、一去不復返?
在小編我看來,這些原因裡邊,除了「三顧茅廬」有點可信之外,其他兩個原因都不太可信。
但我依然覺得「三顧茅廬」是諸葛亮給阿斗襯托自己的說辭,並不是主要原因。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備身邊無謀士!
我們知道,曹操能文能武,他本身就是一個軍師兼將帥,才能遠高於劉備。
除此之外,他身邊已經擁有荀彧、程昱、郭嘉等滿腹經綸和韜略的一流謀士。
而劉備身邊有什麼人呢?入徐州之後他有孫乾、簡雍和徐庶等人,徐庶後來還離開了他。
應該說,相對於曹操,劉備身邊的謀士可忽略不計。
那麼,假使諸葛亮去了曹操那邊的話,那就是去坐冷板凳,並不是唯一的,最多給你弄個顧問當一當,而去到劉備那邊呢?那就不得了,唯一的大人物啊,當丞相吧!
所以我覺得,這才是諸葛亮選擇劉備而不選擇曹操的主要原因。
諸葛亮為何當時選擇輔佐無比弱小的劉備,而不願去投靠曹操?原因其實很簡單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終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但當時劉備的勢力太弱了,算是當時最弱的勢力了,可是他為什麼不去投靠實力極強的曹操或者是孫權呢?為何他偏偏要選擇劉備?
名相諸葛亮為什麼投靠劉備?而不投靠曹操孫權
大家知道,三國初期的劉備與曹操、孫權相比,勢力最弱。而滿腹經綸、雄才大略的諸葛亮,為什麼偏偏看上了劉備呢?曾經有人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感動,為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決意出山輔佐...
諸葛亮真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嗎?恐怕這是一個謊言
三顧茅廬的故事廣為人知,可惜是《三國演義》小說之言。歷史的真相也許並非如此,那真相究竟是什麼?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就曾見過劉備。時間是在建安十二年,洞悉形式的諸葛亮料定曹操下一個攻擊目標必是荊州...
諸葛亮有三明:先見之明、知人之明、自知之明
諸葛亮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看看八小時君怎麼給你解讀!一是先見之明是智慧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論做人還是做事,眼光要長遠,要有預見性。
三請孔明真或假,是劉備禮請,還是諸葛自薦?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人。印象中的諸葛亮一直是身披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給人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姿態。其為匡扶蜀漢,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當時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三顧茅廬」竟是冒牌,這才是真正的「三顧」
三顧茅廬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明主禮賢下士的典型事例。千百年來,它一直為人們所傳頌。只要提起它,一股欽佩和敬仰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但是,人們究竟是怎麼理解這三顧呢。《三國演義》對其的講述大概是劉備...
揭秘:諸葛亮是如何解決劉備兵源不足的問題
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幫劉備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劉備一下子得到了四十萬的軍隊。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小編帶你來一探究竟。諸葛亮提出「利用流動人口」要知道,當時三國戰火紛飛,到底誰有能力讓老百姓上戰場...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太橫了,河北增強尼龍顆粒何須多此一舉
漢末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他的這一舉動也備受推崇,後來也證明了諸葛亮是優秀的人才。這個成語的典故來自於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河北增強尼龍6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