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王朝《宋朝紀事-周世宗柴榮》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954年2月23日,郭榮登基。

傳說他在登基後就恢復了本姓柴,這一點也招致了一些非議,所以後來有人稱他為柴世宗,算是個諷刺吧。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柴榮恢複本姓這事,根本就沒有任何可能。

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不是親生兒子繼位(都是本姓)的事情,連名義父親和親生父親怎麼稱呼,都搞得雞飛狗跳,一團亂麻。

柴榮要這麼幹,除非是閒的,或者吃飽了撐的沒事幹,想給自己製造麻煩。

問題是,他是歷史上最忙碌的皇帝之一,沒那個時間去折騰。


​只不過,柴榮這個名字更加響亮。

那還是遵照傳統,要不然說起郭榮,很多人反應不過來到底是誰。

柴榮的身世

王溥《周世宗實錄》:「太祖皇帝之長子也,母曰聖穆皇后柴氏,以唐天祐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於邢台之別墅」。

注意:王溥說的是「長子」,而且連出生年月日時都有記載,這是最早記錄。

至少,柴榮的出生時間和地點都是沒有問題的。

薛居正《舊五代史-世宗本紀》:「太祖之養子,蓋聖穆皇后之侄也。

本姓柴氏,父守禮,太子少保致仕......帝年未童冠,因侍聖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時太祖無子,乃養為己子」。

薛居正說的很清楚,來龍去脈也都敘述了。

這就是柴榮作為郭威「養子」的第一次記錄。

不過看著薛居正的這個記錄有點心虛:「蓋為聖穆皇后之侄」,用了一個極不穩定的字:蓋,大概。

無論如何,柴榮在後世作為郭威養子的身世被完全確定下來了。


​……

柴榮是一個非常務實的皇帝,和五代其他繼承登基的人不同的是,柴榮曾經作為後周的高級官員,他很清楚,朝廷缺乏人才,所以在登基後,並沒有進行官場整頓,而是立即要求各級官員舉賢任能,選拔官吏。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消息。

可是,有一個人非常鬱悶:張美!

因為張美發現,雖然柴榮為自己加官進爵,但是看不上他,甚至有些厭煩。

當年他主管軍隊供給,對柴榮言聽計從,甚至私下裡都越權優先供給他這位皇子。

因為這個,自己還被先帝郭威貶了官。

我這可都是為了您哪!為什麼會這樣,您如今登基,我們關係還不如從前?其實張美不用疑惑,郭威在世時,柴榮是和其他幾位同僚競爭,自然會感激對他的優待。

但是,他現在是皇帝,會不會這樣想:張美還是像以前一樣,不管輕重緩急,只顧個人交情,私下越權供給一些和他關係好的人,這不誤事嗎?

張美也許不知道,當年郭威還是顧及了柴榮的面子,否則他受到的懲處會更加嚴厲。

這就叫地位!身份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這不是關係、恩情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人際關係也講門當戶對,千萬不能把以前鐵一樣的關係,記到身份發生變化之後。


作為對稱的人際關係,基本的原則是:

一、施恩不圖報。

二、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這兩點並不矛盾,從普世價值來說:

第一點做不到,容易引發「持恩要挾」。

第二點做不到,直接就是「忘恩負義」。

柴榮和張美的人際關係,本身就不對稱。

所以,張美就悲劇了。

其實也沒什麼,柴榮對張美的任用還是一如既往,只不過在張美看來,他們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親密了。

這也許是好事,伴君如伴虎,對張美來說,並不是壞事。

......

澤潞節度使李筠奏報,北漢劉崇,遼將楊袞率軍五萬(北漢四萬左右,遼軍一萬左右),進犯潞州邊境,在梁侯驛(山西臨汾境內)殺了部將穆令均以及軍士千餘人,而李筠自己也被迫退回駐地上黨(山西長治),僅能死守。

初承皇位的柴榮比任何人都明白,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考驗到來了,當年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留下的後遺症徹底爆發。


北漢聯合遼國大舉進犯,也許在劉崇看來,他柴榮這個皇帝的座位里坐著的應該是他的兒子劉贇。

所以,柴榮決定建功立業,御駕親征。

結果滿朝大臣不同意,尤其是馮道,一改往日的溫良謙恭,痛心疾首地反對。

這個爭論所有寫宋史的人都在引用,目的只有一個:試圖證明柴榮的雄才大略。

既然是慣例,那就引用吧。

馮道:陛下繼位之初,人心未定,先帝陵寢開工不久,不能輕率出征。

況且劉崇犯境,真假未知。

柴榮:劉崇欺我初承皇位,自認為是個機會,趁機進攻潞州,必然不假。

馮道:陛下只要調遣精兵良將出征即可,何必親征,身陷險境。

柴榮:唐太宗當年屢次親徵才得建功立業,我難道害怕劉崇嗎?

馮道:您恐怕學不了唐太宗。

柴榮:劉崇也就數萬部隊,烏合之眾,王師到達就如泰山擊卵,必勝無疑。

馮道:捫心自問,你做得了泰山嗎?

柴榮有些生氣,再沒有理會馮道。

很多史書在提到這段對話時,認為是馮道怯敵。

但是,如果仔細考察當時的形勢,就會發現馮道不完全是怯敵。

因為五代御駕親征的皇帝不少,結果賊寇未平,皇宮內亂導致被人篡位的事情也不少......比如劉承祐,出城觀戰,竟然連城門都進不了,最終身死國滅。

所以馮道阻諫,應該也是出於安全考慮,並非沒有道理。


只不過現在的皇帝是柴榮,五代史上最傑出的君主,所謂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

柴榮在朝堂力壓百官,御駕親征已經勢在必行,表面上催人奮進,壯志凌雲,然而壯志凌雲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弄不好還真就像馮道判斷的,「泰山擊卵」的豪言壯語,會變成吹牛!

想當年慕容彥超要是不吹牛,前朝皇帝劉承祐就不會死得那麼不明不白。

從實際情況看,這次御駕親征確實是孤注一擲,兇險異常。

後周這些將士,大多數久經沙場,「久經沙場」聽起來是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但只是僅至於聽起來而已。

在五代國旗變幻的情況下,久經沙場容易成就的不是勇士,而是兵油子!因為五代皇帝是個死亡率極高的高危人群,他們絕不會為了這樣一個人去拚命,別人死了,無論是誰都不要緊,就是自己不能死。

你可以咬牙切齒地罵他們,可就是沒辦法。


柴榮常年隨周太祖郭威出征,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人群:亡命之徒。

一般來說,這些人是兇悍的。

至少,他們沒那麼怕死,這一點就夠了。

很快,每一個州縣的長官就收到了皇帝旨意:把所有因為盜竊、搶劫、殺人而被官府收押的人,尤其是被判死刑的亡命之徒,一個不落都給我送到京城來!

然後,這些從各地送來的強盜就相互見面了:有的打過架,有的不共戴天,有的還見了多年不見的弟兄......

各種情況層出不窮:低頭走路怕被仇家認出來的;兄弟抱頭痛哭,感慨有生之年還能再見面的;冷眼旁觀看熱鬧的……不一而足,場面很複雜。

還有個更加嚴重的情況:早上才剛殺了人被捕,下午就被送到京城來了。

然後,這些殺人越貨的主,就聽到了大周皇帝的訓話:如果現在就加入軍籍當了兵,你們以往所犯的罪行,從今天起,一筆勾銷!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很快收編、訓練了這些「亡命之徒」之後,柴榮軍令下達:

淮陽王、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從磁州固鎮(邯鄲市固鎮縣)出兵,攻擊北漢軍背後;

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晉州東部出兵,直接正面進攻北漢軍;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出兵澤州。

這是柴榮一生中的第一個軍令,但是很有看頭:初步顯露了他縱橫捭闔的大戰局軍事布控能力,就是這一條軍令,直接把漢遼聯軍置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如果仔細考究,會發現還有一個比較隱晦的目的:把能帶兵的人都派往前線,基本上消除了京城發生軍事政變的可能。


​攘外安內一舉而成,大周世宗皇帝威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漢北漢後周與宋的關係

這幾日趙匡胤心情很不好,心情雖然不好,但北漢還是要接著打的,於是派遣內客省使曹彬、通事舍人王繼筠分詣晉、潞州,與節度使趙彥徽、李繼勛會兵入北漢境,攻其邊邑及遼州、石州。 按照當初與趙普定好的政策...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與晉陽有關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漢,北漢其實是託庇於契丹遼國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遼國為自己生存以至南進計,也絕對不希望中原出現一個強大的王朝。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自古誰家無忠臣:趙匡胤平定李筠叛亂

自古誰家無忠臣,歷朝歷代,都少不了為自己主公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人,哪怕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後周故將李筠也毅然舉兵叛宋,最後兵敗身亡。李筠自幼善騎射,能開100斤的硬弓,連發連中。後唐時應募入軍伍,...

五代最負盛名的雄主,差點改變歷史卻英年早逝

在五代十國這個君弱臣強、軍閥混戰的時代想當一個好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自己的手下給殺死了!而五代時期的明君後唐明宗算是一個,而後周有一位雄主也是公認的雄主,那便是...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說一下明君的標準:精於治國理政、不用詐謀、講仁義。這麼講來,稱得上明君的,感覺只有那麼幾位,自秦以後首推漢文帝,其次石勒、李世民,再其次感覺就是周世宗了。看資治通鑑以來,更加堅信了一句話,「形勢...

強搶民女在宋朝會怎麼判?

北宋初年,趙匡胤處理過一起強搶民女的案件。這起案件的主角是一名官員,滄州節度使張美。張美有著極其不尋常的身份,他生於五代混亂的時期,曾擔任過後周太祖郭威的糧草官,但卻私自為皇后柴氏一族謀利,在...

趙匡胤黃袍剛加身,為什麼就有人要造反?

作者: 沙塵暴公元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趙匡胤一定很得意:兵不血刃、未費一兵一卒就坐上了龍椅,古今中外多少人都沒做到,俺老趙做到了,你說牛不牛?但他的得意很快就變成了鬱悶,屁股還沒坐熱...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