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搶民女在宋朝會怎麼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宋初年,趙匡胤處理過一起強搶民女的案件。

這起案件的主角是一名官員,滄州節度使張美。

張美有著極其不尋常的身份,他生於五代混亂的時期,曾擔任過後周太祖郭威的糧草官,但卻私自為皇后柴氏一族謀利,在柴氏一族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宋史》為他單獨作傳。

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張美有著不可磨滅的擁立之功。

由於張美十分特殊的身份和與趙匡胤不同尋常的淵源,直接影響著趙匡胤對案件的處理方法。

那麼趙匡胤是怎麼處理的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張美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經歷。


1、善於審時度勢,腹有良謀的野心家

顯德元年(954年),後周太祖郭威去世,其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其實郭威是有兒子的,只不過在當年的一次兵變中,他的兩個兒子郭侗、郭信都被漢隱帝所殺。

以至於到了晚年,身邊除了一個同宗侄子以外,就只有一個養子柴榮了。

柴榮雖說是養子,但是雄才大略,少年英才,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一名得力幹將。

所以郭威早有傳位於柴榮的意思。

但是,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柴榮有才不假,但畢竟不是郭威親子。

郭威可以有傳位與柴榮之意,但是柴榮絕對不能有取而代之之心。

否則的話,就是覬覦皇位,有謀朝篡位之嫌。

所以,柴榮應該做的,就是收起鋒芒,低調做人,絕對不能讓人看出有不臣之心。

但是,柴榮做的一件事,卻令郭威感到非常不爽。

當初柴榮率兵鎮守在澶淵,即後來的北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的那個地方。

張美任澶州糧料使。

要說這個人非常善於審時度勢,且攻於心計。

在柴榮鎮守澶淵的這段時間內,他不斷交好柴榮,為他送去豐厚的糧食,並且常跟柴榮談論天下大事。

他知道,郭威就這麼一個得力的養子,而侄子很不爭氣。

這大周天下將來歸誰,還難說的很。

柴榮非常欣賞他的豪氣和才能,一度想要把他留在身邊任事。

但是都被張美婉言拒絕。

張美對他說:「將軍鎮守澶淵,此乃遼兵南下的必經之地。

陛下把這麼一塊重要的地方交給將軍掌管,將軍如果能北擊遼國,取得勝利,那將是莫大的榮耀,一定會得到陛下的重賞。

這一席話算是說道柴榮的心眼裡面去了。

他對郭威的培養自然是感恩戴德的。

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能夠接替郭威的位子。

如果自己能在軍事上有所建樹,得到眾人的信服,那樣才能大事可圖。

於是他聽取了張美的建議,屢屢出兵澶淵攻打遼國。

而張美就暗中拿皇糧資助他。

但是郭威聽說後大怒。

這就是柴榮展露鋒芒的弊端。

他不能直接責備柴榮,因為他不能那樣做。

但是又必須懲治一下他的氣焰。

怎麼辦呢?他派人前去指桑罵槐,嚴厲地斥責了張美一頓,並且宣稱治他竊取皇糧之罪。

於是就將張美調往濮州,擔任馬步軍都虞侯。

郭威其實是很矛盾的。

對這件事情來說,張美是柴榮貼心的謀士,或者說得力助手。

柴榮知道自己地位穩固,只要不出什麼太大的亂子基本上皇位很穩。

出兵打打遼國一來可以樹立威信,而來可以擴張地盤,所以戰爭對於柴榮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而張美則充當推波助瀾,暗中支持的作用。

將來柴榮當上皇帝了,自己還有擁立之功。

畢竟將皇糧私自充做柴榮的軍糧是冒著殺頭危險的。

總之,張美不但是一個見識卓絕的人,還是一個善於冒險的人。

郭威去世,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後,立刻就把張美召回京師,並且任命他為樞密院承旨。

主管三司的宰相范質患病期間,後周世宗任命張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並暫且代替宰相判決三司之事,自此,張美成為既有兵權,又掌管籌劃國家財政的要員。

原先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2、逢主必叛,反覆無常

張美原先跟著太祖郭威時,能夠主動選擇陣營,積累政治資本,甚至不顧自己的主人太祖皇帝的利益。

他審時度勢,見縫插針,算得上是亂世之能臣了。

然而他在柴榮面前的表現,卻足以能夠使柴榮相信他是個忠臣。

柴榮對他的信任程度,就好比郭威對柴榮的信任程度。

柴榮每每離京出征時,都把張美留在京師,並且讓他全權負責京師一切軍政事物。

這可絕對不是一般的信任。

顯德四年(957年),後周世宗親征淮南,留張美在京城,任大內都點檢。

柴榮親自率軍北征遼國時,仍留張美在京城,任大內都部署。

班師回朝後,授任張美為左監門衛上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為國家的最高財政長官。

這與張美辦事能力強,很有心計,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是分不開的。

張美每次向柴榮上奏章的治理改革方案都有根有據,條理分明,經常得到柴榮的認可,並予以執行。

柴榮連年南征北討,其糧草、軍餉從未缺乏,都是全憑著張美運籌帷幄的籌劃之功。

這些記載都能表明,周世宗柴榮對他的依賴和信任是非常深的。

然而,也許張美也沒有想到,柴榮會死的這麼早、這麼突然。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一路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寧州,刺史王洪舉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

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

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柴榮大軍鋪天蓋地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之時,任誰也想不到正值春秋鼎盛年華的柴榮,竟會病死。

這一切的確來的太突然。

很多人像丟了魂一樣,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沒有英明的決策者了,只剩下柴榮年僅7歲的兒子。

然而,對於像張美這樣的野心家來說,突然、不知所措,就代表著機會,就代表著立場。

當年郭威尚在時,張美選對了立場,一下子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功臣。

現如今柴榮也不在了,只留下一個連牙都沒紮起的孩童。

此刻的形式又到了風口浪尖上。

形式瞬息萬變,該選擇誰作為再一次擁立的對象,成了張美的首要抉擇。

歷史證明,他再一次做了正確的選擇。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除後周幼帝柴宗訓,建立北宋政權。

張美以國家最高財政長官的身份為趙匡胤軍犒賞軍餉,迎接趙匡胤入朝。

此份擁立之功,堪稱巨大。

趙匡胤封賞功臣,提拔張美為檢校太尉,這是同丞相差不多的職位了。

3、學好歷史,方能度勢

糧草官是張美的老本行。

說到籌集糧食,無論路途怎樣艱險,糧食怎樣短缺,他都能保證打仗時糧草的源源不斷的供應。

這項魔力,不得不承認。

北宋初年,昭義節度使李筠鎮守上黨。

他在那裡召募亡命之徒,多為不法之事,日漸倔強難以制止。

張美為了鎮壓李筠,很有先見之明地在懷州、孟州之間屯積糧草,以備戰爭之需。

後來,李筠果然叛變,趙匡胤親自率軍征討,十萬大軍出太行,糧草無缺,全賴張美之功。

趙匡胤得勝還朝後,深感張美之功,任命他為定國軍節度使,鎮守同州。

節度使是地區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書記和司令。

張美又一次手握重兵了。

但是,這位善於投機取巧的野心家這回算是發現了,這位靠兵變奪取政權武將出身的皇帝,對待他自己的武將是多麼地尖酸刻薄。

「杯酒釋兵權」的事件發生後,張美開始自危。

怎麼辦呢?對於這位善於審時度勢在帝王圈子裡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人精,這似乎並不是一個難題。

再說張美的應對之策之前,先說一下蕭何是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的。

話說劉邦平定天下以後,老是覺得身邊的功臣想要謀反。

又一次,甚至有人告到了丞相蕭何的頭上,說蕭何想要圖謀不軌。

蕭何知道後,派家奴在長安城內大肆搶劫百姓的店鋪貨物和錢財,還打傷無辜百姓。

結果百姓就像劉邦告了御狀,說丞相蕭何放縱家人公然搶劫。

劉邦知道後,立刻把蕭何找來了,他說道:「老蕭啊,你缺錢你管我要啊,幹嘛要搶劫百姓的呢?」

蕭何無言可對,劉邦派人送了一大筆錢到他家裡。

從此再也不擔心蕭何會謀反了。

再來看看張美。

乾德五年(967年),張美移鎮滄州。

之後,張美做了蕭何曾經做的事——大肆搶劫民財,還搶了民女強娶為妻。

節度使縱兵搶掠百姓,這在當時是頂天的大事了。

告狀的百姓敲響了汴京皇城外的鳴冤鼓,趙匡胤知道事情後,馬上開堂招來告狀的百姓,並且親自審理此案。

趙匡胤問上告的百姓:「當年張美未到滄州任職時,你們那裡安定嗎?」

百姓戰戰兢兢地回答:「不安定。

趙匡胤又問:「張美到任以後如何?」

百姓回答:「張將軍來後,遼人和土匪很少入境,地方上太平多了。

趙匡胤一拍大腿,說出一番十分驚人的話:「既然如此,那張美保全你們滄州百姓的性命,按理得到多少獎賞也不過分。

現在娶了你家姑娘,你有什麼可抱怨的?你們想要治罪張美,朕有什麼可憐惜的?朕是心疼你們滄州百姓。

我回頭教育教育他,他不敢再禍害你們了。

見那百姓低頭無語,便又問:「你家姑娘值多少錢?」

百姓回答:「值五百緡。

」趙匡胤馬上命人照價付款,將百姓遣返回家。

隨後,趙匡胤派人去滄州境內查明張美搶奪民財的數目,整理清楚後,從國庫撥款還給了滄州百姓。

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當然沒有。

張美還沒有處理呢。

按理說這張美犯得是十惡不赦之罪啊,趙匡胤會怎麼給他量刑呢?

趙匡胤不但沒有治張美的罪,還跑過去看望張美的老母親。

他老母親以為趙匡胤是來興師問罪的,連忙叩頭謝罪:「妾身住在京城,實在不知道他在外邊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趙匡胤一把給她扶起,連忙解釋道:「老人家休要多疑。

您兒子是個大功臣,我怎麼會難為他呢。

我這次來是給你送錢的。

並且請您告訴您兒子,以後缺錢就找我要,不要到老百姓那裡去搶。

說完,隨行的人把一萬緡錢放在了張美母親家裡的桌子上。

張美知道後,據史書記載從此以後改邪歸正,「折節為廉謹」。

並且向朝廷獻出自己在京城中的西河曲灣果園二處、蔬圃六處、亭舍六十餘所。

這就是張美的高明之處。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如果蕭何地下有知,會不會告他侵犯了自己的版權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與晉陽有關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漢,北漢其實是託庇於契丹遼國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遼國為自己生存以至南進計,也絕對不希望中原出現一個強大的王朝。

趙匡胤黃袍剛加身,為什麼就有人要造反?

作者: 沙塵暴公元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趙匡胤一定很得意:兵不血刃、未費一兵一卒就坐上了龍椅,古今中外多少人都沒做到,俺老趙做到了,你說牛不牛?但他的得意很快就變成了鬱悶,屁股還沒坐熱...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