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那不是借,而是拿命去換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基調就是尊劉貶曹,所在很多的描寫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都是圍繞劉備軍團開展的。
因為劉備代表的是漢室正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的身份真假,身份在那兒放著。
別以為這個沒啥用,劉備軍團就因為這個身份可以自立漢中王,打著光復中原的旗號北伐。
但是曹操就還得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所以說,既然確定了主調,那麼其他的一些配角就該為主角服務了。
這些例子簡直不要太多,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等。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三天足矣」。
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這是小說演義中的故事,都是為了突出當時的劉備軍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神話了諸葛亮,到了多智近妖的地步。
那麼草船借箭這個典故是否真實發生過?又是發生在誰的身上?為什麼說不是借箭,而是拿命換箭?
濡須之戰,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
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
曹操一看,知道是孫權來了,要親自探訪曹軍的陣勢,下令射箭。
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身就向一邊傾斜。
孫權淡定地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了。
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草船借箭。
孫權在曹軍陣前的表現,讓曹操大發感嘆,直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時的那種情況,換做其他常人,估計早就嚇得不知所措了。
儘管我們可以猜測,孫權當時一定有能保命的依仗,但是任誰抬頭看到萬箭齊發的壯觀場景,怕是都會不知所措被水淹沒。
而孫權在船身傾斜的情況下,還能想到調轉船頭,讓船身另一側面對潮水般的箭矢,保持船兩邊重量一致,確實當得起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稱讚。
所以,雖然《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但也確實造成人們對於三國歷史的認識有較大出入。
雖然說明是演義,但也算是一個瑕疵。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受到後人的傳頌,近年來,關於草船借箭的題材電影和電視劇也層出不窮。然而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的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羅貫中根據曹操伐吳的事跡加以加工而成...
為什麼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孫權表示不服:我才是主角
三國演義記載:公元208年,長江湖北赤壁段,大霧天氣。由諸葛亮帶領的二十艘船隊正向江北岸駛去。船上沒有進攻的士兵和武器,只有插滿了的稻草人一排排站著,在離對面還有一段距離時停下了。突然穿上戰鼓齊...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還原一個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的片段,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鬥智鬥勇很是精彩。讓年輕時候的我一度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在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借箭的主人公真的是諸葛亮嗎?
若真有草船借箭,曹操會讓諸葛亮的計謀得逞嗎?答案讓人驚訝!
在《三國演義》中,曾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說的是赤壁之戰時期,孫權和劉備達成聯盟,有一天,周瑜以軍中缺箭為由,故意刁難諸葛亮,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的無理要求。而機智的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周瑜害人的計...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
《三國演義》究竟誤導了你多少?「草船借箭」的到底是誰?
在我們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中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對陣的周瑜一方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這麼多年直到今天才知道《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所為而是另有其人
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
生子當如孫仲謀,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小說、戲曲、影視等多個版本,它最初源自於《三國演義》,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膽識才智,然而在正史中借箭的卻是孫權,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五年之後的濡須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