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被劉備信任,也坑死了魏延和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
為何一個足不出戶,且沒有信息來源的書生,在這樣一個政局動盪,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能夠對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認知。
他到底是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能量,最終幫助劉備白手起家的呢?
根據村裡的老人說,他們的祖上一代代口頭傳下來一個說法,說那諸葛亮是上古時期的蚩尤轉世的。
蚩尤當時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一直居住在古中國的東南邊,為了向植被茂密,氣候環境好一點的西邊發展,蚩尤部落和當時黃帝率領的炎黃部落在河北逐鹿發生了大戰。
大戰中蚩尤失敗被殺,蚩尤死後他的怨氣就結成了魂魄,一直在地下的黑暗世界裡遊蕩。
後來在東漢末年,地震頻發,導致凝聚了幾千年黑暗力量的蚩尤魂魄衝出地下,在人世間轉世成人。
蚩尤轉世降臨在諸葛家族,被取名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不記得自己的前生就是蚩尤,更不知道轉世這一說,但是蚩尤大部分的能力卻都留存在諸葛亮身上。
所以諸葛亮在很小的時候悟性就非常高,讀書一目十行非常快。
諸葛亮的前世蚩尤,在衝出地下還沒有轉世的時候,透過黑暗看到人世間還有炎帝和黃帝的轉世後代,為了破壞黃帝轉世後代又一次統一天下,因此蚩尤就轉世為諸葛亮。
之所以諸葛亮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有了三分天下的判斷,全靠凝結在體內的蚩尤的怨氣。
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叫來諸葛亮交代託孤遺言。
他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並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實在無法輔佐,可以取而代之。
諸葛亮是什麼人,劉備雖然聰明,但是他也不傻,他當場就表明決心,自己永遠不可能取代劉禪,一定會好好輔佐劉禪,為蜀漢繼續打天下。
劉備在託孤諸葛亮以後,還叫來一人,那就是趙雲。
於是劉備又告訴趙雲,一定要時時刻刻保護好劉禪。
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趙雲曾經一人保護劉備的妻兒回到他身邊,可見趙雲不但武力值非常高,還非常忠誠。
雖然諸葛亮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劉備還是要防一手。
諸葛亮一人掌握著軍政大權,想要取代劉禪也不是件難事。
如果諸葛亮一旦有心取代劉禪,劉備就希望趙雲能夠站出來保護好劉禪,避免他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論地位,除了諸葛亮、關羽、張飛外,就屬趙雲,而在《三國演義》里,趙雲又幾乎等同於劉備的「四弟」,所以許多人開玩笑說,趙雲堪稱是最完美的「趙四」。
但趙雲的官職卻又異常尷尬,終其一生只得了一個鎮軍將軍。
致使許多人都打抱不平,為何劉備這樣有眼無珠,非讓趙雲當「保鏢」,欺負老實人,而不給趙雲立功機會,趙雲簡直是明珠暗投,在劉備手下,一生不得重用。
如今,人們所熟知的劉備託孤,是對諸葛亮託孤,造就了一段君臣佳話的同時,也被搞成了歷史迷霧。
其實,就在對諸葛亮託孤完畢後,劉備還向趙雲託孤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趙雲說:兄弟,在我患難時,你毅然跟隨我,無怨無憂一直到今天,如今我就要走了。
我的好兄弟,你其實一直就是我的四弟,還是我兒子劉禪的救命恩人, 我劉備走後,你千萬要時時刻刻地保護著劉禪……不要忘記我這個囑託。
不過劉備安排的趙雲這顆棋子一直沒能用上,因為諸葛亮之志並不在蜀漢皇位,而是天下統一。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堪稱神人,借東風,木流牛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然而卻在葫蘆谷之中失誤了,是天要懲罰他嗎?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帶兵35萬駐紮於祁山,司馬懿調集40萬兵馬,再長安以西渭水一帶擺開陣勢,準備與諸葛亮決戰。
諸葛亮一邊布置部下儲運糧草,一邊親自去勘查地形。
當他在渭河以南發現葫蘆谷這一特殊地形時,心中無比喜悅,立刻想好一天妙計。
一次當司馬懿等人追進葫蘆谷時,諸葛亮命人引燃谷內的乾柴,剎那間葫蘆谷火海一片。
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密布,接著就下起大雨,司馬懿得以脫險。
原來,葫蘆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不利於空氣流通。
一旦谷內起火,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提供了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諸葛亮最終敗給了地理。
諸葛亮老謀深算,魏延白白送命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開始北伐。
魏延屢獻良策,應該說作為軍中元老、將中班頭,魏延上帳獻策毫無錯誤,而且也是應該的,然而正是因為魏延的這一「妙計」斷送了他的「卿卿性命」——當然,斷送魏延性命的並不在於他「獻策」本身,而在於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這一原則。
自從劉備死後,蜀國內部的兩大矛盾日益尖銳——這兩大矛盾一是社會矛盾,二是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社會矛盾主要是來自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和土客籍之間的矛盾,這個相對來說還好辦一點,採用胡羅卜加大棒的策略暫時還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但對於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顯然就不好使了,因為當時蜀國統治集團內部個階層派系的權力爭奪愈演愈烈,特別是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爭鬥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來自外部的壓力減小時,其內部的權力之爭就會膨脹,所有的統治集團都逃脫不出這一規律。
諸葛亮主張北伐,主張的是慢慢蠶食慢慢拖,沒機會就走。
魏延是個主戰派,從子午谷到後面請分兵,魏延就是想跟魏軍決個生死。
且不說誰對誰錯,諸葛亮要死了,當然不會把權力交給跟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至於後來的發展,諸葛亮也是安排不了的。
從制度上講,諸葛亮的丞相長史,在朝的留府長史張裔、蔣琬總攬朝政,在軍的楊儀執掌軍戎節度。
當時蜀漢大軍,無論如何都該楊儀費禕節制。
輪不到魏延一個別領前鋒營的人趁機掌兵權。
所以,魏延和楊儀所謂的內部爭鬥,從一開始魏延就沒有正當性。
跟楊儀所謂的「政治鬥爭」,本身就是一種謀反。
並不是說魏延不是要叛逃去魏國,就不是謀反。
更何況還有燒毀棧道,攻擊友軍的行為。
殺魏延不是楊儀的污點,而是功勞,所以蜀書楊儀傳、將這件事當做功勞記載。
人心難測,諸葛估計也沒想到敵人還在兩人就鬧翻了,楊儀氣量超乎諸葛意料的小,魏延忍了這麼多年終於彪了,「燒絕棧道」,這是要斷包括諸葛傳人姜維在內10萬人的退路,估計他不想出現第二個諸葛;要說諸葛安排楊儀也不算錯,蜀國當時軍方資歷能力聲望沒有超過魏延的,當時現場有資格制約他的只有楊儀,文武相制才是正確選擇,與魏延不和的楊儀是最佳人選!
多人說關羽之所以兵敗是由於關羽的驕傲自大,關羽之死是兵敗被殺。
其實關羽的死是諸葛亮一手策劃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兵力分析:關羽荊州士兵不過幾萬人,而孫權和曹操加起來有幾十萬士兵,這是一場兵力懸殊的戰鬥,力量對比估計在1:5.。
而且荊州很多士兵是新收編的,軍心不穩。
從謀略方面來分析,關羽在荊州已經是獨擋一面,憑自己的實力和孫權、曹操謀士相比,那不知道差多少。
而錦州的地理位置對劉備、孫權和曹操來說都是非常重要。
為了奪取荊州,孫權是不擇手段,甚至利用騙婚的手段脅迫劉備換取荊州,三番五次要諸葛瑾去求劉備歸還錦州。
因為荊州市東吳的咽喉之地,地理非常重要。
這這情形下誰守荊州最後的結局都是一個「死『。
雖然臨走時諸葛亮告誡關羽應該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但這情形下,''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可能嗎?那是能說是諸葛亮說一說罷了。
既然是誰守荊州,誰的結局是死。
那為什麼諸葛亮想到關羽守荊州呢?諸葛亮對琢磨人的本領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如果守荊州,拒不出戰的話,荊州還有一絲希望不失守。
但關羽的個性能做縮頭烏龜嗎?說不定被曹操和孫權辱罵幾下,他早就率軍攻擊了。
所以說關羽的死士必然的,這點諸葛亮比誰都清楚。
那為什麼諸葛亮想整死關羽呢?作為老謀深算的諸葛亮知道,劉備總有一天會去世的。
劉備去世後,對諸葛亮威脅最大的無疑使關羽。
趙雲忠心耿耿的,對諸葛亮威脅不大,張飛雖勇,但缺乏心計。
關羽比較沉穩,有謀略,心高氣傲。
如果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一舉一動都會受關羽監督,對諸葛亮地位無疑使不利的。
從這裡不難看出:關羽守荊州的這場戲,無疑是諸葛亮想借曹操或孫權的手誅殺關羽。
聰明曹操很厲害,將這戲推向高潮,知道關羽死了劉備會報復。
自己坐山觀虎鬥。
《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一本謀略大全的書,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玩死。
歡迎大家探討。
魏延功蓋趙雲武匹馬超,劉備死後為何他得不到蜀漢的認同
在三國里蜀國由於地處偏遠人口稀薄所以導致蜀國的人才相對比魏吳兩國來說是最少的。縱觀蜀國的建立和滅亡,劉備入蜀帶的一批人才在蜀國一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這裡隨劉備入蜀的就有一員大將那就是魏延,在《三...
魏延真的是因為謀反才被殺的嗎?真相併非如此!
魏延是一個剛強威猛,有勇有謀,既有勇於任事、不畏艱難的優點,也有桀驁不馴、任性而行的缺點,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但是關於蜀漢將領,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五虎上將,按照排名依次是關,張,趙,馬,黃,但是卻...
諸葛亮如果真的看出了魏延必反,為什麼不在生前下手殺掉他
魏延的冤死是蜀漢進入後諸葛亮時代的開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被殺是諸葛亮生前的巧妙安排。其實,此說完全不符合歷史真實,試想,如果諸葛亮早就看出了魏延素有反志,為什麼在他生前不動手,偏偏在他死後...
諸葛亮其實是個不善於搞團結的人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要想垮台只有從內部淪陷。否則再強悍的敵人想要從外部瓦解很難。我們看蜀漢就是如此。以前看三國演義,自以為蜀國最為強大,文有諸葛,料事如神,武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不過三國後期,...
蜀國最悲劇的五位人才,五虎將有一位上榜,第一最憋屈!
在三國時期,蜀國歷來都是極其缺乏人才的一個國家,提到蜀國大家可能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諸葛亮和五虎上將了。他們都為蜀漢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兢兢業業對劉備也是非常忠心。但是蜀漢也不乏有一些帶有悲...
關羽為何會大意失荊州 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夢三國帶你揭秘
熟讀三國歷史。讓人最敬佩的就是 桃園三結義!關羽溫酒戰華雄 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 水淹七軍!大震中原。關羽可以讓曹操不惜寶馬(赤兔)重金 美人去招降!甚至在千里走單騎送嫂中,斬殺自己的大將,...
三國數嘆——一段廣為人知的亂世的哲理
我國四大名著曰三國,道西遊,說水滸,講紅樓。然三國是我國第一部歷史長篇小說,西遊是我國第一部神魔小說,所以我對這兩部小說喜愛亦最久,對三國較其它小說了解頗多。下面我不的不把精彩看點與大家分享。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他是蜀漢政權的大將,但在7年的時間內,一直被劉備壓制
首先需要說一下文學作品與歷史事實的區別,很多人受文學作品的影響,誤認為這是歷史事實。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膾炙人口,以至於幾乎所有的國人都知道。但是這部作品與真實的歷史還是存在很大...
就連諸葛亮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
劉備託孤,迫使諸葛亮北伐,夢三國臥龍的北伐使命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
劉備其實不信任諸葛亮兩件事看出端倪 諸葛亮鞠躬盡瘁為何不敢生出反叛之心
三國蜀琅邪陽都人,字孔明。東漢末避亂隆中,躬耕讀書,自比於管仲、樂毅,時有「臥龍」之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劉備屯新野,三顧茅廬,亮陳據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好孫權、共抗曹操之策,出而為...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
深度解讀諸葛亮和魏延的真實關係:如何在主觀上人性化地處理客觀的政治需要
熟讀《三國演義的》的讀者都知道,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很不好。首先,劉備收留魏延時,諸葛亮一心要斬魏延,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其次,一出祁山時,魏延提出子午谷偷襲方案,被諸葛亮否定,魏延大...
蜀國滅亡罪魁禍首是諸葛亮?夢三國臥龍十宗罪
ps.上一篇寫了阿斗登基時蜀國的處境,其中諸葛亮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有人評論想看看諸葛亮具體都做什麼了,於是寫了這個。正文:諸葛亮是三國時候的奇才,為蜀漢帝國的強大作出了旁人不及的貢獻。但在蜀國...
關於三國歷史的10個錯誤認識,你是否中招?
在我國的歷史中,三國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熟悉的歷史時期。羅貫中先生著的《三國演義》讓「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一故事深入人心,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和你侃一段三國故事。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