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果真的看出了魏延必反,為什麼不在生前下手殺掉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延的冤死是蜀漢進入後諸葛亮時代的開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被殺是諸葛亮生前的巧妙安排。
其實,此說完全不符合歷史真實,試想,如果諸葛亮早就看出了魏延素有反志,為什麼在他生前不動手,偏偏在他死後才交由楊儀等人去執行?這與「諸葛一生唯謹慎」的性格嚴格不和!
歷史上的魏延智勇過人,屬於本事大脾氣也大的類型,史書稱其「性矜高」,其實就是說他傲嬌,目中無人,就連諸葛亮對他也要忌憚三分;而深受諸葛亮欣賞的楊儀聰穎練達,精熟政務,諸葛亮使軍務節度皆「取辦於儀」,但「性狷狹」,無容人雅量。
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時,對魏延是既要使用,又要打壓,對楊儀則是有意培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蜀漢一眾文武對自命不凡的魏延「皆避下之」時,只有楊儀恃寵而驕不把魏延放在眼中(「不假借延」)。
兩個牛皮哄哄的人與拴在一個槽里的叫驢一樣,肯定是相互看不順眼了。
由於有諸葛亮護著楊儀,魏延雖然恨楊儀,卻也投鼠忌器,只好忍耐。
一次二人發生爭執,魏延大怒之下「舉刃擬儀」,嚇得楊儀「泣涕橫集」(估計也有作戲給諸葛亮看的成份在內)。
好事不出門,歹事傳千里,魏延與楊儀不和的事情甚至孫權都有所耳聞,孫權與出使的蜀臣費禕談及此事,不無擔憂道——「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
諸葛亮自然知道魏楊失和的嚴重後果,但因「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二人一文一武都是他倚重的對象,所以「不忍有所偏廢也」。
另外,兩個下屬相互掐,有利於管理,這種駕馭之道,政治家運用起來都是駕輕就熟的很。
二者,諸葛亮大概覺得自己年輕,尚沒有到安排後事的時候,因此一拖再拖。
而且處理起來確實棘手,所以終其一生也沒有拿出解決之道。
劉禪曾派人問諸葛亮百年之後「誰可任大事者」,諸葛亮沒有推薦魏延、楊儀,而是推薦了蔣琬、費禕。
然而,以蔣、費二人威望與實力,既無法與地位僅在諸葛之下的魏延相抗,就連楊儀也自認功在二人之上。
諸葛亮死後,楊儀立即部署奪權計劃,派出費禕「揣延意指」,激怒並「逼反」魏延,使自己「師出有名」以便順利班師接權。
費禕被楊儀派往魏延軍營道出會議決定,魏延果然提出反對,並表示當下自己應率軍留駐前線,不可「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同時又表達出不甘受制於楊儀的不滿。
魏延打算與費禕重擬軍令,以決定蜀軍的「行留部分」,並令費禕「手書與己連名」且通告全軍。
作為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費禕本應對魏延好生安撫,曉以利害、諭以大義,但事實發展並非如此,費褘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脫身,故意敷衍魏延道:「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
有意激化矛盾,令事態進一步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魏延並不服從諸葛亮命其斷後的安排,而是「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繼而與楊儀所率大軍對峙,最終「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被楊儀派馬岱追殺,死後還污以「欲舉眾北附」的叛名。
魏延、楊儀二人互指叛逆的奏書抵達成都,劉禪一頭霧水,於是去向蔣琬、董允請教,蔣、董二人異口同聲「保儀疑延」,成都距離五丈原絕非五丈之遙,蔣琬、董允又怎麼會知道遠在千里之遙外的真相呢?劉禪並非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魏延是父親最信任、獨當一面的大將,楊儀是丞相親信,究竟誰是誰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於是派出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前往調查取證。
哪知道,蔣琬才走半道,就傳來魏延被殺的消息,只得轉回覆命。
魏延死後,首級被獻呈楊儀,楊儀竟踩踏魏延首級並破口大罵:「庸奴!復能作惡不?」並在率軍班師後夷滅魏延三族。
生米做成了熟飯,劉禪也不便深究,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
楊儀以為殺了魏延,他就是諸葛亮的繼承人,哪知道接政的卻是蔣琬。
從前劉備在世楊儀為尚書,蔣琬是尚書郎,一直是他的下屬,現在蔣琬力壓他一頭成了他的領導,因此楊儀「怨憤形於聲色,嘆咤之音發於五內」。
公然口出怨言,滿腹牢騷,費禕「往慰省之」,楊儀胡說八道「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
劉禪接到費禕密奏後僅「廢儀為民」,但不知死活的楊儀又上書誹謗。
阿斗終於忍無可忍,令楊儀自殺。
楊儀如果不是將費禕視為害魏延的同道中人,哪裡會當著他的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在魏延、楊儀相繼死後,蜀漢政局雖然重現平穩,但人才凋零,敗亡之勢已不可逆。
究其根本,正是諸葛亮事必躬親,後繼乏人的緣故。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資治通鑑》《讀通鑑論》
魏延原本不用死,只因一人和稀泥,把他和楊儀當了棋子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對三國都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那我今天講的呢!是有錯誤地方,大家聽我慢慢道來。最冤枉的人應該是魏延了。分明沒有造反卻被誣陷造反,大家肯定都被《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所...
諸葛亮親自挑選的5位接班人,為何第一個又被他親手殺死
在《三國演義》里,不管文官還是武將,蜀漢陣營中占的人數雖然不是最多人。但絕對是最優秀的,劉備手下的五虎將關、張、趙等人都是鮮有敗成績的高手,而在文臣方面,一個天才軍事家諸葛亮幾乎可以頂得上其他陣...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冤死鬼魏延,三國後蜀漢時代第一猛將
提起魏延,多數人可能認為這個人是個叛將,最後被諸葛亮死後還設計斬殺,其實這裡面是有很多的誤會和曲解。魏延可以算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也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屢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一計,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導致蜀漢最早滅亡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政權是漢末魏蜀吳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在一代賢相諸葛亮的內政外伐的支持下,卻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其本人更是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千...
以「扶不起的阿斗」評價劉禪是歷史的荒謬至極!
有個成語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說的是劉備之子劉禪的故事,講他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今...
蔣琬憑什麼接諸葛亮的班?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由於《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當時飽受異族壓迫的人們普遍崇尚英武不凡的強人。...
諸葛亮如果真的看出了魏延必反,為什麼不在生前下手殺掉他
魏延的冤死是蜀漢進入後諸葛亮時代的開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被殺是諸葛亮生前的巧妙安排。其實,此說完全不符合歷史真實,試想,如果諸葛亮早就看出了魏延素有反志,為什麼在他生前不動手,偏偏在他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