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迫使諸葛亮北伐,夢三國臥龍的北伐使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

這是三國志原文,真假姑且不論,既然三國志是正史我們就把他當真的吧!

三國是我最喜歡的歷史,因為這段時間有最勇敢的英雄,最仁慈的君主,最智慧的大臣和最忠心的屬下。

這是劉備臨死是對諸葛亮說的話,事後諸葛確如劉備所言,竭盡全力輔助劉禪,六出祁山,最後心竭於五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每每讓人嘆息!

小子虛度兩旬今年二十四歲了,從最初的三國小人書看到大部頭的三國演義,到毛批三國,到《三國志》,再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

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眼中的三國也不再僅僅是充滿了熱血和激情!

談劉備託孤要從劉備起家開始,劉備少時藉助家族的力量結識了公孫瓚,張世平蘇雙等人。

日後黃巾起義時,劉備通過這些人的幫助組織了一隻部隊跟隨鄒靖平定起義軍,後來被封了個安喜尉。

可是當時的劉備年少氣盛,與督郵發生衝突,於是劉備一怒之下暴打督郵掛印出走。

說來也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這是三國志原文,意思大家都明白,可是這裡有個疑點,為什麼都尉毋丘毅會和劉備一起上路,要知道劉備當時可是一名不文而且還是個通緝犯?而且後來劉備「力戰有功」,什麼樣的功勞能讓他成為下密丞?

小子不才,感覺最合理的解釋是,劉備暴打督郵之後,把自己的部下都帶走了。

然後遇到都尉毋丘毅招兵,於是劉備帶著部下去投奔他,之後恰好又遇到了起義軍,在戰鬥中劉備和其部下立了功,於是都尉毋丘毅表奏朝廷封了他下密丞。

如果劉備當時只是孤身一人的話他投奔都尉毋丘毅只能是他手下的一個匪兵甲,遇到戰鬥也不可能有太出眾的表現,因為現實生活不是日本神力派漫畫。

「後為高唐尉,遷為令。

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

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公孫瓚和劉備少年相識,劉備去投奔他,他只給了劉備一個別部司馬,劉備還是靠自己的功勞才升到平原相的。

這說明,戰爭年代不養閒人,所有人都是憑實力說話的!

而後劉備的遭遇大家也很清楚,四處投奔,這裡混幾天那裡混幾天。

可是為什麼這些人會容納劉備?因為劉備手下還是有人的,他有自己的部隊,槍桿子裡出政權,只有自己有一定實力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因此劉備先後投靠了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劉璋,還有投孫權未果,但是這些人都把劉備奉為上賓,不是因為劉備名聲多好,而是因為劉備手裡有兵!

「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

「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

「駐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

三國志里隨處可見介紹劉備兵力情況的字眼。

劉備建都成都之後,最得力的嫡系部隊有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四人,這一點無論從三國志還是演義里都能看出來,其中關張諸葛最為重用,趙雲次之。

馬超黃忠魏延等人雖然名氣大,但是都是降將,因而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政治上都沒有前四人用的心安。

等到劉備臨終,白帝託孤之時,蜀中為數不多的名將已經全部離世,只剩下趙雲,諸葛,魏延三人。

(有人說諸葛不是將,可是畢竟他也領兵,姑且算一個)

而此時劉備說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實在是出於一種無奈吧,自己的兒子劉禪不成材,以至於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無人繼承,因此他此時向諸葛表明態度,你如果自己想當皇上就自己當吧。

可是從客觀上來看,諸葛亮能自己當皇帝麼?

我前面廢話一堆就是要證明:想當老大是需要權力的!

可是劉備死後最大的權利在誰的手裡?諸葛麼,顯然不是!蜀國的軍權在劉備死後直接歸劉禪所有,大家都說劉禪垃圾,可是不要忘了他趙雲叔叔,趙雲此時絕對是蜀中軍隊里的精神領袖,如果他振臂一呼勢不可擋,而且趙雲對劉備的忠誠是毋庸置疑。

還有魏延,魏延向來與諸葛不和,如果諸葛自立為皇帝,魏延帶兵多年,在軍中威望不低,而且是劉備舊部,絕對是不小的阻力。

更關鍵的是,趙雲魏延二人打過仗,而諸葛沒有,所以如果內亂,諸葛必敗!除此之外還有楊儀馬良等等一系列的劉備舊部,這些人無論是叢自身利益角度還是處於對劉氏的忠貞,他們都不可能支持諸葛登基。

因此,劉備許下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空頭支票。

可是劉備為什麼還要這麼說呢?因為他太了解諸葛亮的能力了,雖然諸葛眼下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眼下趙雲已老,魏延態度還不明確,如果假以時日,萬一趙雲死在諸葛亮前面,劉禪的皇位就成了問題。

但是有了今日劉備這番話,如果諸葛打算自立為皇帝,考慮到今日劉備的這番話,減少了他加害劉氏子孫的可能性,因為諸葛登基是先皇允許的,名正言順;如果諸葛沒有這樣的打算,那麼這番話無疑更能獲得諸葛的忠心來輔助劉禪。

劉備死後,託孤諸葛,劉禪無能,此時諸葛無疑成為了蜀中權利的最直接掌控者。

可是這權利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只有拿來興復漢室,這權利才能如指臂使。

那麼為了樹立自己在蜀中的威信,以及進一步掌控蜀中大權,只有一個辦法:北伐!

這個辦法很多人用過,韓侂胄用過,完顏亮也用過。

打仗是最好的理由,你不給我兵我怎麼打?光給我兵不讓我管怎麼打?

無論是演義還是三國志都能看出來,諸葛北伐期間最不受重用的就是趙雲和魏延,趙雲由原來的警衛兵變為伙夫,負責押送糧草輜重。

魏延更是可悲,多次獻計都未能博得諸葛的採納。

反倒是本來不出名的廖化張翼馬謖等人,一個個粉墨登場,造就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其實蜀中並非無大將,而是不得重用。

人說「事不過三」,前幾次北伐想必諸葛亮已經認識到自己在軍事方面的不足,可是他並沒有把軍權讓給別人或者停止北伐。

而且就我們今日看來以蜀國彈丸之地來北伐,攻打強大的魏國是很不明智的選擇,那麼以諸葛亮的智慧他會不懂麼?對此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諸葛想以此為契機,逐步向軍隊滲透自己的勢力,不要說什麼興復漢室,超過8歲的小孩子都知道這藉口是騙人的。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魏延形象

公元234年8月28日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諸葛亮與世長辭,結束了他操勞的一生,年僅53歲。

無論諸葛亮的目的是什麼,顯然他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就猝死在軍中,這無疑是對蜀漢政府一個巨大的打擊。

與此同時,被壓制了一生的蜀國大將魏延,認為自己出頭的日子來了,然而楊儀先一步掌控了軍事大權,派馬岱先一步殺了魏延。

然而楊儀的能力與威望並不足矣使蜀中各方勢力信服,於是他們集體彈劾課楊儀,使其被貶。

經過兩次事件,蜀中人才損失殆盡,本來不強的國力被進一步削弱。

公元263年,諸葛亮辭世近30年,漢懷帝劉禪向魏國大將鄧艾投降,結束了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的這四人,已經被冤枉了千年

第四名:魏延蜀國最好的是伯樂是劉備,劉備發掘出了名將魏延,劉備去世後,蜀國再無傑出人才出現。到了三國後期,幾乎全靠魏延一個人在撐場面。雖然魏延的武功很猛(三國後期),但其為人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剛...

李嚴的死亡到底藏著蜀國多大的秘密

公元223年,劉備因夷陵之戰大敗而心存抑鬱,久而致病,自知不 久於人世,召諸葛亮等眾臣到永安宮進行託孤事宜,因劉禪當時年僅十七歲,所以劉備為其選了兩個託孤重臣,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嚴,讓諸葛亮...

被演義曲解的魏延

魏延是跟隨劉備多年,從一名普通的下級軍官,一步步的晉升上來的。在蜀國的大將中,他能征善戰,戰功卓著。在為建立蜀國立下不朽功勳。對劉備忠心耿耿。並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在用人方面也確有過人之處。然而...

劉備諸葛亮君臣典範 但劉備臨終前的話能當真嗎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

諸葛亮不被劉備信任,也坑死了魏延和關羽

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為何一個足不出戶,且沒有信息來源的書生,在這樣一個政局動盪,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能夠對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認知。他到底是為什麼能有這麼...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