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一無所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讀一本書的時候覺得非常好,但合上這本書後卻什麼細節都回憶不起來。
」
你讀書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告訴自己要多讀書,甚至強迫自己花一定的時間來看書。
但如果看完書後沒有任何效果,我們何須浪費這個時間,難道只為了求個「我讀書啦」的心理安慰?讀書,當然不是為了把所有讀過的文字都印刻在腦子裡,但倘若讀完之後雁過無痕,除了在一讀書目中多加了個1外,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前,我就是這樣的情況,往往別人推薦一本書來讀,讀的時候自會在心裡品評一番,但等真正讀完,再去回憶的時候,我發現我根本記不住書里的細節,當我想去寫一篇書評的時候,我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去寫的。
我覺得很悲哀,不讀書吧,不甘心,覺得自己不努力;讀書吧,花費了時間,但貌似沒效果。
就這樣,我一直在糾結中度過讀書的時光。
在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讀了那麼多書還一無所獲的原因是我讀書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一味的追求讀書的數量而低效能的閱讀方式,不能幫助我們理解書中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更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轉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使之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並不能讓我們變的更好。
我們應該讓自己讀過的書物盡其用,儘量讓自己不忘記書的內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
我們也要儘量將書中的信息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具體應該做些什麼呢?本書給了答案。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作者奧野宣之創造的「筆記讀書法」,將讀書的過程結構化,按照「選書、購書、讀書、筆記、重讀」這五個步驟,讓自己找到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書,並讓讀過的書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自己的精神財富,激發原創思考並得心應手地應用和指導生活。
通過他的方法來改變我們以往流於形式的閱讀方式,進而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讓筆記見證我們每一步的成長。
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
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
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台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下面也希望通過對他的「筆記讀書法」的介紹,能夠給讀書的人帶來一些啟發。
我們先按照奧野宣之在書中所列的讀書的步驟來一步步說。
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你平時是怎麼選書的?
以我為例,我通常選書特別隨意,在網上看到別人對某一本書的推薦或分享;某段時間網上關注的人所列的書單;看書的時候書中對其他書的推薦;別人分享到網上的某本書的免費下載連結;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網上搜索相關書目,就像讀這本書,是從一個非常擅長讀書和寫作的人那裡開設的寫作課程中得到的推薦……
可以說前四種都是被動的接受,只有最後一種才能勉強稱為主動選書。
那麼,前面四種找到的書都是我所需要的嗎?都是我感興趣的嗎?很大部分不是!
比如《瓦爾登湖》,這是一本清華大學校長都一直推薦的書,我信誓旦旦的下載下來準備好好讀,期望能夠有一點清華大學校長的高度,但事實證明,這本書我根本讀不下去。
為了安慰自己已經成功讀完這本書,我硬著頭皮,花了小半年的時間才斷斷續續看完,現在你要讓我告訴你書中都講了什麼?除了記住了作者的名字和瓦爾登湖這個書名外,裡面作者所有的描述我幾乎全都忘記了……
那麼,到底該如何選書呢?奧野宣之給出了答案。
首先你要有個筆記本,在這本筆記里,我們不止要做讀書筆記,還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閃光點和興趣點,只需要按照時間的順序一條條地記錄日常生活中吸引我們關注、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物。
比如,最近比較火的歷史劇《延禧攻略》,看完了之後對富察皇后感興趣,或對乾隆那段歷史感興趣,你就可以記錄在自己的筆記里;或者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對某一方面了解甚少,希望能多學習些,也可以直接記錄到筆記本上;或者生活中跟別人交談,發現自己對某一方面並不了解,也可以記錄下來,查找資料補充知識,擴充自己的生活認知……
總之,只要是你對某一方面有求知慾,或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可以隨時記錄下來。
然後再在網絡上搜索相關書籍,將書名、作者、出版社記在自己的購書清單上,也可以備註上自己搜到這本書的初衷和想法。
後面再回看自己的購書清單準備買書來讀的時候,你會不斷地讓自己回想「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了解自己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鍛鍊我們有目的地選書、購書。
有了目的的主動讀書,跟我們一味追求讀書數量或跟風讀書效果當然是不一樣的!
購書:做到有的放矢
由於空間原因,我可能不會像作者一樣購買書的紙質版,我大部分買的都是電子版的書。
但有了前面列出的購書清單後,購書就變得有針對性了。
不會像以往一樣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找書,我之前甚至會在亞馬遜上搜一堆免費的kindle電子書全部下載下來放到自己的kindle里,但一本都沒看……
讀書+筆記:用筆記讓讀過的書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之前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單純的看,就算是在讀某一段落的時候,有很多的感想和想法,也只是停留在腦中。
當時想的是,看完這本書後一定要把這些想法和感想放到書評里。
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寫書評都覺得腦袋空空,更別說想起當時看書時自己的感想了。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筆記讀書法教給我們如何及時記錄思考的軌跡,讓每一次的讀書體驗都有跡可循。
他告訴我們在閱讀一本書記錄筆記時,在筆記本上寫下日期、書名和作者,這樣能夠讓自己記得在什麼時候讀過這一本書。
他給我們推薦了幾種讀書筆記的方法,以配合我們在閱讀某本書時不同的目的。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特別實用,可以簡單理解為「摘抄+評論」的方式。
這麼做的結果是當我們對書中某一段作者表述的觀點特別認同或不認同時,可以及時的記錄下來,前面是對書中某一段落的摘抄(可以用一個符號標註出來),後面直接附上自己對這段的看法(用另外一種符號標記),以此來激發和鍛鍊自己的原創思考能力。
為了避免流於形式和鼓勵我們行動起來,在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時,作者建議:
首先,要明確,「摘抄」的內容一定是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摘抄的過程,其實是對原文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引發思考的動作。
如果我們為了追求評論的精彩才下筆,那麼這個筆記的難度一下就高了,而且很多人會因為覺得自己可能對這一段的感覺只是一個太棒了,或覺得寫出來的評論太平淡而放棄「摘抄+評論」。
這樣下來,可能「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一直無法動筆執行了。
其次,評論的內容我們不用追求高度和精彩度。
就像前一段說的,我們所用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保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
當我們讀到那些經由作者深思熟慮寫下的句子時,帶著「我要寫下我的感觸」這樣的想法,你的閱讀眼光就會由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搜尋和思考。
哪怕就是一個「我覺得這樣很棒」、「這個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感嘆都可以算做評論。
因為,一旦動起手來,我們主動思考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而我們也不會永遠只停留在發出一句感嘆上。
但如果沒有這個行動,可能連這個感嘆都會在合上這本書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同時,寫評論還有一個好處是,能夠讓書中的精彩之處能夠通過摘抄在腦中鞏固,不會像以往一樣讀完一本書一秒鐘後仿佛就忘記了書中的內容了。
摘抄書中段落,促進對書的消化
摘抄很費時間,尤其是現在網絡如此盛行的時代。
舉個例子,假設將一篇文章抄在筆記本上需要花上三十分鐘時間,而用手機拍照或掃描成純文字文檔卻只要一分鐘。
如此鮮明的對比,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可能直接就採用後面的一種形式了。
但是,我們使用手機來記錄,讀書效率相比摘抄就提高了三十倍嗎?不是的!
即使你用手機拍照,花三十分鐘保存了三十本書的信息,也不如花三十分鐘抄寫一本書的內容有效率。
這是作者分別實踐過兩種方法後的出的結論。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能流傳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摘抄的一個好處是,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時將自己認為好的段落摘抄下來,記錄上書名、出版社和記錄日期,幾個月或若干年後再看你的讀書筆記,你都能很快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讀過這本書,通過閱讀當時摘抄的書中的段落,你能很快的想起書中講述的內容。
摘抄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加深理解。
在摘抄的過程中,你很容易發現作者經過反覆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機鋒。
重讀書評以加深思考,讓筆記煥發第二春
讀書筆記並不是做完事就萬事大吉了,我們花費了那麼多的精力通過學習如何製作讀書筆記,到一筆一划記錄到筆記本上,就要讓它發揮最大效能。
作者奧野宣之建議要經常重讀筆記,這樣我們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發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某個人,某件事的看法會產生一些改變,從書中得到的感受也是一樣的。
重讀一本書很難做到,會比較花費時間。
但重讀當時留下的精華會容易得多。
同時,讀書筆記也可以做我們寫作素材的來源和創意的源泉。
尤其是在寫書評的時候,如果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將書中好的段落和自己當時的想法都及時的記錄下來,相信在讀完這本書寫書評的時候,靈感一定會源源不斷從筆尖湧現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時,經常是隨大流的,身邊的人都這麼做了,自己也要做。
讀書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都去圖書館,自己也去圖書館,別人是去找自己想看的書或學習去了,我是去裡面耗時間去了,不知道要看什麼書,也不想學習;讀本科考研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都開始考研了,自己也準備考研,但對所學的專業本就不感興趣,複習的時候也沒有多大的動力,一天天跟別人一樣起早貪黑的去自習室搶座位複習,最後別人考上了,我落榜了……
以前,讀書也是,看別人看了某一本書,自己也去看。
別人是抱著一定的目的看的,但自己是抱著不能落後的想法看的,結果看不下去,或勉強讀完,一點都沒記住。
但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後,我知道,以後我肯定不會這樣了。
在決定讀一本書之前,我會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會努力的做筆記,記錄自己的感想,並認真的寫每本書的書評。
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想好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多,一旦決定要做,那麼花費這個時間做這件事一定要有所體現,做到雁過留痕。
這,應該就是我讀完這本書後對自己人生立的flag吧。
關於讀書,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今年2月6日 ,美國SpaceX公司所擁有的世界最強大的現役運載火箭「獵鷹重型」發射成功 ,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再一次被大家熱議,除了傳奇的商業經歷和引以為傲的火箭、電動汽車,他在讀書方面的強...
用一本筆記本,徹底消化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記不住」、「讀過的書用不上」是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個特效工具——做筆記。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是個筆記狂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做大量的筆記,用筆記進行自我管...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
一個小小筆記本,幫你解決讀書的三大難題
全民閱讀的時代,讀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風氣。遍地開花的各種形式讀書會,功能越來越齊全的閱讀app,以及那些靠讀書崛起的一代斜槓青年們,都在有形無形展示著讀書的重要性。閱讀,已經在這個社會蔚然...
向前推進一步,讓讀書更有成效
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讀時感慨萬千,讀後卻記不住,說不出什麼。用一句話說,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子越久留在記憶中的越少 。花了不少時間讀了不少本書,覺得沒有收穫,沒有積累,時間和精...
學會有效閱讀,開啟書評和寫作的大門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有些人會有很多收穫,有些人卻收效甚微。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有些人讀書只是純粹的讀一遍,而沒有用心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和做記錄,讀完又不能及時的總結和輸出。而且,隨著...
浪費時間不算什麼,但請不要浪費人生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讀書方法很快速,但讀過之後常常記不得書中的內容,腦海中什麼東西都沒沒有。其實這就是只用眼睛看,腦子裡沒有記,這樣讀再多的書都沒什麼作用。讀了沒有任何作用的書,這不就...
讀過的書,是長成了骨和肉,還是僅僅穿腸而過?
關於閱讀,有一段經典問答。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答:「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
一本書教你學會有效閱讀,開啟書評和寫作的大門
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裡,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有些人會有很多收穫,有些人卻收效甚微。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有些人讀書只是純粹的讀一遍,而沒有用心去讀,在讀的過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本讓你學會讀書的書
在明朝,有位叫景清的讀書人,在中舉之後前往國子監讀書。其中一位同窗有一本珍藏本的書,景清多次向他借閱,同窗都拒絕了他的請求。直到一天景清向這位同窗保證只借一晚,第二天天亮就還書,這位同窗才將這...
想要有效閱讀?你可以試試這招
人的一生中,肯定讀過不少書籍。但是讀過的書籍,我們能記得多少呢?假設我們現在讀完一本書,1個月後可能記得80%,3個月後可能就變為50%了,那1年後呢?3年後呢?我們還能記得多少?可能只有當看...
如何用一個小小筆記本,搞定讀書生活?
2017年上半年,權威機構智研諮詢發布了《2017-2023年中國期刊出版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9.99萬種。較2015年增長5.07%,出版物...
學會讀書,先要學會做筆記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小就會讀書,就像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都是走馬觀花的略了一遍,你要問我都讀過什麼書,我甚至連作者和名字都記不起來,空讀了好多書,白白浪費了時間,因為沒有...
解決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進步的問題
公元16世紀起,歐洲貴族瘋狂迷戀中國的藝術品,其中就包括瓷器。不過他們既不知道瓷器的成分,又不懂得燒制的原理。因此,只能從中國進口瓷器。後來,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把兩位鍊金師關在一座城堡里,命...
遺忘是常態,何不利用筆記留下回憶
你會讀書嗎?讀過的書,你又能記得多少呢?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過這樣的一個規律:人類記憶任何一樣東西,只要過了20分鐘,能記住的,可能只剩下58.2%。最初的遺忘速度非常快,到最後會逐步平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