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猶鬥的諸葛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眾興趣頭條號,所有文章均正史內容,前段原文,後段翻譯,僅供學習閱讀,歡迎收藏,謝絕一切評論,謝絕一切評論,謝絕一切評論!!!謝謝,謝謝,謝謝!!!

《三國志》原文:

諸葛誕字公休,琅邪陽都人,諸葛豐後也。

初以尚書郎為滎陽令,入為吏部郎。

人有所屬託,輒顯其言而承用之,後有當否,則公議其得失以為褒貶,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舉。

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言事者以誕、颺等脩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

明帝惡之,免誕官。

會帝崩,正始初,玄等並在職。

復以誕為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王凌之陰謀也,太傅司馬宣王潛軍東伐,以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諸葛恪興東關,遣誕督諸軍討之,與戰,不利。

還,徙為鎮南將軍。

後毌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民。

誕斬其使,露布天下,令知儉、欽凶逆。

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使誕督豫州諸軍,渡安風津向壽春。

儉、欽之破也,誕先至壽春。

壽春中十餘萬口,聞儉、欽敗,恐誅,悉破城門出,流迸山澤,或散走入吳。

以誕久在淮南,乃復以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

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贊等聞淮南亂,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不可攻,乃走。

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斬贊,傳首,收其印節。

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為征東大將軍。

誕既與玄、颺等至親,又王凌、毌丘儉累見夷滅,懼不自安,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者數千人為死士。

甘露元年冬,吳賊欲向徐堨,計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復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

朝廷微知誕有自疑心,以誕舊臣,欲入度之。

二年五月,徵為司空。

誕被詔書,愈恐,遂反。

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

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聚谷足一年食,閉城自守。

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

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

以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

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

咨、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

六月,車駕東征,至項。

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

大將軍屯丘頭。

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表里再重,塹壘甚峻。

又使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簡銳卒為游軍,備外寇。

欽等數出犯圍,逆擊走之。

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渡黎漿水,泰等逆與戰,每摧其鋒。

孫綝以異戰不進,怒而殺之。

城中食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

將軍蔣班、焦彝,皆誕爪牙計事者也,棄誕,逾城自歸大將軍。

大將軍乃使反間,以奇變說全懌等,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

城中震懼,不知所為。

三年正月,誕、欽、咨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

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

復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

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

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

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

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

鴦、虎單走,逾城出,自歸大將軍。

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

」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云:「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為將軍,各賜爵關內侯。

城內喜且擾,又日飢困,誕、咨等智力窮。

大將軍乃自臨圍,四面進兵,同時鼓譟登城,城內無敢動者。

誕窘急,單乘馬,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

大將軍司馬胡奮部兵逆擊,斬誕,傳首,夷三族。

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

」其得人心如此。

唐咨、王祚及諸裨將皆面縛降,吳兵萬眾,器仗軍實山積。

初圍壽春,議者多欲急攻之,大將軍以為:「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

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將使同就戮,吾當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

」誕以二年五月反,三年二月破滅。

六軍按甲,深溝高壘,而誕自困,竟不煩攻而克。

及破壽春,議者又以為淮南仍為叛逆,吳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縱,宜悉坑之。

大將軍以為古之用兵,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

吳兵就得亡還,適可以示中國之弘耳。

一無所殺,分布三河近郡以安處之。

白話:

諸葛誕,字公休,琅笽陽都人,是諸葛豐的後代。

起初以尚書郎為滎陽縣令,後進洛陽任吏郎。

凡是別人所囑託,向他推薦人才,他都把囑託的話公開出來,然後才任用被推薦之人。

至於用人的得失,則依照眾人的意見,給予褒獎或貶損。

正因為如此,群僚向他推薦人才都很謹慎。

累遷至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很好,在朝廷很有名氣,京都盡人皆知。

有人告發說,諸葛誕、鄧颺等人崇尚浮華,喜歡虛名,此風不可助長。

魏明帝便不喜歡諸葛誕,罷免了他的官。

魏明帝死,正始初年,夏侯玄等仍在官掌權,又推舉諸葛誕重任御史中丞尚書,並任揚州刺史,加封昭武將軍。

王凌企圖陰謀廢除帝王,太傅司馬懿暗中派兵向東討伐王凌,任諸葛誕為鎮東將軍,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為山陽亭侯。

東吳諸葛恪在東關起兵進犯,朝廷派諸葛誕統率大軍征討,失利,退還。

改任鎮南將軍。

後來,毋丘儉、文欽反叛,派人來找諸葛誕,讓他召收豫州士民參與反叛。

諸葛誕將毋丘儉、文欽派來的人殺死,並將毋丘儉、文欽的陰謀公布天下,讓人們知道他們的叛逆行為。

大將軍司馬師東征,派諸葛誕都督豫州諸軍,渡安風津逼向壽春。

毋丘儉、文欽被打敗後諸葛誕最先抵達壽春,壽春城中十幾萬人得知毋丘儉、文欽失敗,都害怕被殺,於是紛紛棄城而逃,流亡到山間河澤,或逃竄到東吳,朝廷認為諸葛誕在淮南任職長久,於是又任命他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

東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贊等聽說淮南已經叛亂,正逢文欽前往,於是派文欽率領眾將直奔壽春。

當時諸葛誕已率軍抵達壽春,無法攻城,於是退走。

諸葛誕派手下大將蔣班追擊,將留贊殺死,將其腦袋傳送京都,又沒收其印節。

諸葛誕被封為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戶,又轉為征東大將軍。

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等關係不同尋常,又見王凌、毋丘儉等先後被滅族,感到恐懼不安,於是普施財物以攏絡人心,厚養心腹以及揚州俠義之士幾千人,為自己效命。

甘露元年(256)冬天,東吳打算進攻徐土曷。

朝廷知道諸葛誕所統領的兵力足以抵禦外侵之兵,但他還是請求朝廷派十萬人守壽春。

又求沿淮河修築城池以備迎敵,其實是想積極保住淮南之地。

朝廷也約略知道諸葛誕對朝廷已起疑心,但考慮諸葛誕是老臣,想把他召回來再說。

甘露二年(257)五月,徵召諸葛誕為司空。

諸葛誕接到詔書,更加恐懼,於是舉兵反叛,召集各路軍隊,攻打揚州刺史樂糹林,並殺死他。

又聚集淮南淮北十幾萬官兵,揚州新歸屬的四五萬人,儲足了有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

又派長史吳綱領著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請求援助。

吳人得信大喜,派將領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人,率兵三萬,秘密與文欽一起來接應諸葛誕。

並又任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刺史、壽春侯。

這時,鎮南將軍王基剛到,率領諸軍包圍壽春。

還沒形成包圍之勢時,唐咨、文欽從城東北憑藉山勢,率眾衝進城中。

六月,大軍東征,抵達項地。

大將軍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臨近淮河征討。

司馬昭屯兵於丘頭,派王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將城包圍了兩重,開挖塹壕、修築堡壘。

又派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銳部隊為機動部隊,以便防備東吳部隊進攻。

文欽等幾次想衝出包圍,都被擊退。

吳將朱異又派重兵接應諸葛誕,渡過黎漿水。

州泰等人在此迎戰,多次打退東吳軍隊的進攻。

孫綝因為朱異出師不利,一怒之下殺了朱異。

城中糧食漸漸減缺,外援又不到,無依無靠。

將軍蔣班、焦彝,都是諸葛誕的親信部下,這時也捨棄諸葛誕,出城向司馬昭投降,司馬昭又使反間計,竟說服全懌等人率眾數千人打開城門投降。

城中士兵無不震驚恐懼,不知所措。

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文欽、唐咨等製造出許多進攻的武器,連續五六天,不分晝夜,強行從南面突圍。

包圍的軍隊從高處用發石車發射石塊,用火箭燒毀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屍首遍野,血流滿塹壕。

諸葛誕等人只能又退進城去。

城內糧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達幾萬,文欽想把北方人全都驅趕出去,以便節省糧食,與東吳一起堅守。

諸葛誕不接受這個意見,因此兩人產生隔閡。

文欽本來與諸葛誕就有矛盾,只是因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緊急就越不相信對方。

文欽見諸葛誕什麼事都要策劃一番而不滿,於是諸葛誕殺掉文欽。

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在小城中領兵,聽說父親被殺,率眾趕赴現場,而他們的部下不聽使喚。

於是文鴦、文虎只好獨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馬昭。

軍中官兵要求殺死這兄弟二人,司馬昭下令說:「文欽之罪不容,他的兒子當然應殺死。

但是文鴦、文虎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的,目前城池還未攻下,如果殺了他們倆,那無異于堅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決心。

」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又讓他們率領幾百名騎兵到城外巡迴呼喊:「文欽的兒子都沒有被殺,其他人還怕什麼呢?」又表奏任文鴦、文虎為將軍,賜關內侯的爵號。

城內官兵既喜且憂。

又因為城中的兵士日益飢餓勞頓,諸葛誕、唐咨等人又無計可施,所以司馬昭親自督陣,四面出擊,同時擊鼓登城,而城內竟無人敢抵抗。

諸葛誕窮途末路,騎馬率部下從小城門突圍。

大將軍司馬昭的司馬胡奮率兵迎擊,殺死諸葛誕,將腦袋傳到洛陽,滅其三族。

諸葛誕部下有幾百人,不投降的都被殺。

他們說:「為諸葛公而死,死而無憾。

」他如此得人心,可見一斑。

唐咨、王祚及諸將都自己反綁投降,俘虜吳兵萬多人,繳獲的武器和軍用品堆積如山。

當初魏國大軍包圍壽春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儘早強行攻城。

司馬昭認為:「城守堅固,強攻傷亡必然很大,如果再有外兵夾擊,則內外受敵,這是很危險的。

而今三個叛將相聚在被重重包圍的孤城中,上天提供機遇,也許能將他們同時消滅。

我們應當細心策劃,可置敵於死地。

」諸葛誕在甘露二年五月反叛,三年二月被殺。

六軍圍城,挖深溝、築宮台,而諸葛誕困守孤城,竟不用強攻而自破。

等到攻破壽春,很多人又認為淮南仍是叛逆之地,東吳士兵的家室在江南,不能放縱,應當全部活埋。

大將軍司馬昭認為,古來用兵之道,以保全百姓為上策,殺死罪魁禍首就行了。

凡東吳士兵可以回家,以此向東吳展示中國的寬宏大量。

所以魏軍沒有殺死一個俘虜,而且把靠近三河的郡縣騰出來安頓他們。

小記:

說說各大戰參戰的人數,以下都是按照最大化來估計參戰人數,即使有爭議,那也是更低而不是更高。

官渡之戰,按《袁紹傳》的說法袁紹當時「
簡精卒十萬,騎萬匹」總共十一萬人,《張郃傳》「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也就是袁紹可以直接進攻曹操大本營,不存在易守難攻的地勢問題,雙方又是高櫓,又是發石車,挖地道,打的有來有回,所以曹操的兵力少,但也大致有六七萬,雙方總兵力在十八萬左右。

赤壁之戰,《周瑜傳》「
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而且韓嵩在勸劉表時也提到「將軍擁十萬之觽,安坐而觀望」劉表的部隊在十萬左右,而曹操南下荊州,兵力肯定大於劉表,曹操參戰的總兵力大概三十萬,《諸葛亮傳》「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劉備當時就兩萬人。

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周瑜三萬人,孫劉加一起是五萬人,雙方總的參戰人數在三十五萬左右。

夷陵之戰,《先主傳》「
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這是劉備奪取益州後首次拿出來的家底,即使夷陵征孫權,也最多七八萬人,算上沙摩柯,總計九萬人,《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孫權是五萬人,雙方總共十四萬人參戰。

司馬昭討伐諸葛誕的這場大戰,「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諸葛誕單方面十五萬人;「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吳國剛開始出兵三萬聯合諸葛誕,而後據《孫綝傳》記載「朱異帥三萬人屯安豐城,為文欽勢」 「綝於是大發卒出屯鑊里,復遣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五萬人攻魏」「遣將軍任度、張震等募勇敢六千人,於屯西六里為浮橋夜渡」「綝授兵三萬人使異死戰」如果這些數字不含有重疊士兵計算在內的話,後期東吳增兵十二萬人,前後計十五萬人;「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司馬昭二十六萬,此次參戰人數達五十六萬之眾,規模空前。

這場大戰過程不複雜,司馬昭建立防線圍困壽春,東吳死命往裡沖,諸葛誕死命往外沖,結果都沒打開突破口匯合到一起,東吳損兵折將鎩羽而歸,諸葛誕困守孤城禍起蕭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對父子真命苦,老子朝秦暮楚,兒子禍及全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漢末時分,天下大亂,跨州連郡者不計其數。各大政治勢力時而聯合、時而敵對,戰亂不止,也因此出現了大批的俘虜和降將。蜀漢有關羽、王平,曹魏有張遼、張郃,東吳有甘寧。到了...

司馬氏在奪權過程中鎮壓了哪些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中央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發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司馬...

後三國之逆天猛將文鴦

後三國之逆天猛將文鴦文俶(wénchù),字次騫(cìqiān)(238?-291),小名阿鴦,世稱文鴦,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

諸葛三兄弟「龍虎狗」之結局(3)

諸葛三兄弟「龍虎狗」之結局(3)書接上回,咱們今天聊聊諸葛誕的情況。諸葛誕(213~258)三國時期魏將,字公休,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

你不知道的歷史,曹魏後期的淮南三叛

三國的歷史大家耳熟能詳,不管是從電視劇還是各種小說、電影、評書甚至遊戲中都能了解一二。但是大部分人對三國的印象可能就止於前面的眾多讓人銘記於心的精彩情節和人物。可能就最深的印象應該就是到諸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