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欽,曹操部將文稷之子,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欽(?-257年),字仲若,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將文稷之子,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文欽仕魏時官至前將軍、揚州刺史。

正元二年(255年),文欽與毌丘儉等起兵勤王,討伐專權的司馬師,兵敗後投奔吳國,吳國授任他為鎮北大將軍、幽州牧等,封譙侯。

甘露二年(257年),魏將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氏,文欽隨從吳軍前往支援。

甘露三年(258年),軍情告急時文欽與諸葛誕意見不同,而且兩人之間原本就有矛盾,文欽見諸葛誕什麼事都要策劃一番而不滿,於是諸葛誕殺掉文欽。

文欽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又投奔回魏國。


勇敢果斷

文欽年少時以名將之子、勇敢果斷聞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文欽因受到牽連被下獄治罪,文欽按律應當處死,但曹操念及他是部將文稷之子所以赦免了他。

太和年間,文欽擔任五營校督、牙門將。

後歷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揚州刺史等,多次立下戰功,喜歡虛報俘虜人數,企圖獲得寵賞,但朝廷往往不給。

因此文欽對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

毌丘儉出於計謀,對文欽很好,兩人關係融洽。

文欽也感恩戴德,對他忠心不二。

吳國太傅諸葛恪包圍合肥新城,毌丘儉與文欽聯合抵抗。

太尉司馬孚統領中軍從東部解圍,諸葛恪只得撤退。

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現幾十丈長的彗星,跨過西北天空,從吳、楚分界處開始。

毌丘儉和文欽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詔歷數大將軍司馬師的罪狀,發布天下,舉兵反叛。

毌丘儉、文欽反叛後,派人找鎮南將軍諸葛誕,讓他召收豫州士民參與反叛。

諸葛誕將毌丘儉、文欽派來的人殺死,並將毌丘儉和文欽的陰謀公布於天下,讓人們知道他們的叛逆行為。

毌丘儉、文欽脅迫淮南將守諸別屯者及百姓都進入壽春城,把老弱者留下來守城。

毌丘儉、文欽統率領五六萬大軍渡過淮河,向西到達項地。

毌丘儉守城,文欽在城外保護。

司馬師統率大軍出兵討伐毌丘儉,另外派諸葛誕率豫州各路軍隊從安風津逼近壽春。

征東將軍胡遵率青州、徐州的軍隊從譙、宋之間出擊,以斷絕毌丘儉的退路。

司馬師率兵駐紮汝陽,派監軍王基率前鋒諸軍據守南頓來等待毌丘儉的部隊。

司馬師下令各路軍隊都堅守陣地,不要正面交戰。

毌丘儉、文欽等向前不能戰鬥,退後到壽春又怕遭到襲擊,前後無路,無計可施。

淮南將士,家鄉都在北邊,軍心渙散,相繼投降。

只有淮南新近歸屬的當地農民願意為他們打仗。

司馬師派兗州刺史鄧艾統率泰山的各路軍隊有幾萬人到樂嘉。

裝出不堪一擊,用以誘使毌丘儉、文欽出擊。

司馬師很快率軍從洙地來到。

文欽不知是計,果然在夜裡想要襲擊鄧艾。

等到天亮,見兵馬強盛,才撤回軍隊。

司馬師派驍騎將軍率領追擊,大敗文欽,文欽於是逃走。

當天,毌丘儉聽說文欽戰敗後很擔心,便在夜裡撤兵,人心渙散。

等到了慎縣,毌丘儉身邊的士兵逐漸逃離。

毌丘儉和小弟毌丘秀及孫子毌丘重三人藏在水邊的草中。

安風津都尉的部屬張屬射殺毋丘儉,將他的腦袋傳報京都洛陽。

投降吳國

毌丘儉死後,毌丘秀和毌丘重二人逃到吳國。

凡是被毌丘儉、文欽所脅迫的許多將士,都歸降魏國。

毌丘儉的三族都被誅滅。

文欽逃到吳國,吳國任命文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封為譙侯。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諸葛誕舉兵反叛魏國,召集各路軍隊,攻打並殺死揚州刺史樂綝。

又聚集淮南、淮北十幾萬官兵,揚州新歸屬的四五萬人,儲足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

又派長史吳綱領著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請求援助。

吳國得信大喜,派將領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人,率兵三萬,秘密與文欽一起來接應諸葛誕。

這時,吳國鎮南將軍王基剛到,率領諸軍包圍壽春。

還未形成包圍之勢,唐咨、文欽從城東北憑藉山勢,率眾衝進城中。

甘露二年(257年)六月,魏國大軍東征,抵達項地。

大將軍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臨近淮河征討。

司馬昭屯兵於丘頭,派王基和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將城包圍兩重,開挖塹壕、修築堡壘。

又派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銳部隊為機動部隊,以便防備吳軍進攻。

文欽等幾次想衝出包圍,都被擊退。

不合被殺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諸葛誕、文欽、唐咨等製造出許多進攻的武器,連續五六天,不分晝夜,強行從南面突圍。

包圍的軍隊從高處用發石車發射石塊,用火箭燒毀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屍首遍野,血流滿塹壕。

諸葛誕等人只能又退進城去。

城內糧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達幾萬,文欽想把北方人全都驅趕出去,以便節省糧食,與吳國一起堅守。

諸葛誕不接受這個意見,因此兩人產生隔閡。

文欽本來與諸葛誕就有矛盾。

只是因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緊急就越不相信對方。

文欽見諸葛誕什麼事都要策劃一番而不滿,於是諸葛誕殺掉文欽。

其子獲免

文欽死時,他的兒子文鴦、文虎在小城中領兵,聽說父親文欽被殺後,便率眾趕赴現場,而他們的部下不聽使喚。

於是文鴦、文虎只好獨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馬昭。

軍中官兵要求殺死這兄弟二人,司馬昭下令說:「文欽之罪不容,他的兒子當然應殺死。

但是文鴦、文虎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目前城池還未攻下,如果殺了他們倆,那無異于堅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決心。

」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又讓他們率領幾百名騎兵到城外巡迴呼喊:「文欽的兒子都沒有被殺,其他人還怕什麼呢?」又表奏任文鴦、文虎為將軍,賜關內侯的爵號。

2

史籍記載

編輯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3

家庭成員

編輯

父親

文稷,東漢建安年間,擔任騎兵將領。

兒子

文鴦,文欽死後,與弟文虎歸降魏國,被任命將軍,賜爵關內侯。

文虎,文欽死後,與兄文鴦歸降魏國,被任命將軍,賜爵關內侯。

4

歷史評價

編輯

鄭袤:「文欽勇而無算。

王沈:①「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

」②「欽性剛暴無禮。

」③「欽以故益驕,好自矜伐,以壯勇高人,頗得虛名於三軍。

陳壽:「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

韓皋:「王凌都督揚州,謀立荊王彪;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前後相繼為揚州都督,咸有匡復魏室之謀,皆為懿父子所殺。

叔夜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敗散於廣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廣陵始也。

王應麟:「然節義之臣,齾巨奸之鋩,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毌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為有臣矣。

盧弼:「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三兄弟之一——諸葛誕個人簡介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

司馬氏最後的勁敵——諸葛誕的故事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裡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

你不知道的歷史,曹魏後期的淮南三叛

三國的歷史大家耳熟能詳,不管是從電視劇還是各種小說、電影、評書甚至遊戲中都能了解一二。但是大部分人對三國的印象可能就止於前面的眾多讓人銘記於心的精彩情節和人物。可能就最深的印象應該就是到諸葛武...

後三國之逆天猛將文鴦

後三國之逆天猛將文鴦文俶(wénchù),字次騫(cìqiān)(238?-291),小名阿鴦,世稱文鴦,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

司馬氏在奪權過程中鎮壓了哪些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中央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發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司馬...

壽春之戰經過

壽春之戰,是三國時代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在壽春平定諸葛誕率領的淮南叛軍及吳軍近20萬人的一場戰役。背景曹魏後期,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見好友鄧颺、夏侯玄等先後被誅殺,而王凌和毌丘儉亦被夷滅三族,又不滿司馬...

困獸猶鬥的諸葛誕

小眾興趣頭條號,所有文章均正史內容,前段原文,後段翻譯,僅供學習閱讀,歡迎收藏,謝絕一切評論,謝絕一切評論,謝絕一切評論!!!謝謝,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