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曹魏後期的淮南三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的歷史大家耳熟能詳,不管是從電視劇還是各種小說、電影、評書甚至遊戲中都能了解一二。

但是大部分人對三國的印象可能就止於前面的眾多讓人銘記於心的精彩情節和人物。

可能就最深的印象應該就是到諸葛武侯七星燈續命失敗,用假人嚇退司馬懿。

觀眾讀者在看到這都會想,諸葛亮死之後,三國基本是要被魏國一統,按照天時地利人和,的確魏國是有最大幾率統一三國的。

歷史總是有許多不確定性,雖然最終還是由篡奪魏國大權的司馬家統一,你不知道的是在曹魏後期發生的三次反叛差點改變歷史的走向。

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

一、正始十年(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大將軍曹爽被罷免後被誅殺,太傅司馬懿開始掌握魏國大權,升任鎮守壽春的王凌為太尉。

王凌與外甥令狐愚見魏帝曹芳年幼無力掌政,致令君權旁落在司馬懿之手,於是意圖廢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將張式聯絡曹彪。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見東吳在塗水有軍事行動,於是上書請朝廷准許討伐東吳,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馬懿,此為王凌之叛。

但是請求並沒有得到回應,王凌於是派部將楊弘將廢立計劃告訴兗州刺史黃華,希望得到支持,但楊弘和黃華卻向司馬懿揭發王凌的圖謀,司馬懿於是率軍討伐。

王凌自知不敵,司馬懿又在發軍時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馬懿納降。

但後來王凌自知他不久一定會被誅殺,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陽的途中自殺。

王凌、令狐愚等人被誅滅三族,曹彪亦被賜死。

同年六月,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王凌作祟,不久去世,其長子司馬師繼之掌權。

二、正元元年(254年),李豐與夏侯玄及張緝等人意圖推翻司馬師,但計劃敗露,李豐、夏侯玄和張緝等皆被殺。

曹芳對李豐等人被殺後深感不平,引起司馬師不滿,於是在數月後強行廢黜曹芳而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李豐等人被誅殺和曹芳被廢,令到當時駐守壽春的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非常不安,毋丘儉對曹魏懷有知遇之恩,文欽則本事大將軍曹爽的心腹,二人本就對司馬家把持朝政不滿,如今害怕會牽連到自己;而毋丘儉的兒子毋丘甸亦勸父親要舉兵保衛曹魏,二人於是決心要反抗司馬師。

正元二年(255年),毋丘儉、文欽在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並進兵項城,此為毋丘儉文欽之叛。

東吳知道毋丘儉叛亂後亦由丞相孫峻率領呂據和留贊領兵到壽春支援毋丘儉。

司馬師自己親自率軍討伐,並派遣荊州刺史王基率兵與叛軍對抗,搶先占領南頓。

及後諸葛誕、胡遵和鄧艾都領軍與司馬師會合。

司馬師命令諸軍不能進攻,毋丘儉和文欽不能進攻,又怕撤退時壽春被襲,軍中的淮南將士因家屬都在北方,軍心於是潰散,只有新歸附的農民仍然效命。

此時鄧艾駐屯樂嘉,毋丘儉見鄧艾兵弱,於是派文欽攻擊,但文欽到後卻發現司馬師率領大軍到來,於是撤退。

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追擊,文欽軍敗退,因其子文鴦奮戰才得以全身而退;此時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試圖勸降文欽,但遭文欽拒絕。

毋丘儉知道文欽敗退後乘夜逃走,餘眾於是崩潰,毋丘儉逃到慎縣被平民張屬射殺,梟首被送到洛陽。

文欽回到項縣時大軍已潰散,壽春又被諸葛誕占領,於是逃亡到東吳。

孫峻到東興時知道諸葛誕已占領壽春,於是退兵;諸葛誕派部將蔣班追擊,斬殺留贊。

三、毋丘儉文欽之叛被鎮壓後不久,司馬師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於許昌,由弟弟司馬昭接手掌權。

毌丘儉叛亂時,諸葛誕為鎮東大將軍,因平叛有功,轉為征東大將軍。

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見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壽春叛變的王凌和毋丘儉皆相繼被誅殺,十分不安,於是一方面在淮南籠絡人心,一方面又蓄養死士以作自保。

司馬昭為了剷除支持曹魏的勢力,聽從賈充之言逼反諸葛誕,徵召他入朝為司空。

諸葛誕接到詔令後十分恐懼,於是在甘露二年(257年)殺揚州刺史樂綝,據守壽春反抗司馬昭,又派長史吳綱帶兒子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當人質,請求援兵;此為諸葛誕之叛。

司馬昭於是率二十六萬大軍討伐諸葛誕,駐屯丘頭,並派鎮東將軍王基及安東將軍陳騫包圍壽春,派石苞、胡質及州泰領兵抵抗吳兵。

東吳援軍文欽、唐咨和全懌等趁包圍圈未成突入壽春城,但其後王基建立起堅固的包圍圈,文欽等數次突圍也不能攻破。

同時吳將朱異率軍屯壽春西南的安豐作外援,被兗州刺史州泰擊破。

孫綝率軍屯鑊里(今安徽巢湖市境),派朱異率領丁奉和黎斐等再前往壽春解圍,但被石苞和州泰擊敗,太山太守胡烈更出奇兵盡焚吳軍糧秣。

朱異因糧秣已失,拒絕再進攻。

孫綝大怒,斬殺朱異,但因無力再戰,被迫退還建業。

被圍困的壽春久久沒有等到援兵,諸葛誕部將蔣班和焦彝勸諸葛誕率主力專攻一方,以求突圍,不宜困守壽春;但文欽認為東吳救兵必至,勸諸葛誕固守。

諸葛誕不聽蔣班的建議,更意圖殺掉二人,二人於是逃出城投降魏軍。

後來,司馬昭採用鍾會的計謀,偽造剛剛投降曹魏的全輝和全儀的誘降書信,又派二人的親信將書信交給吳將全禕和全端等人。

全褘等收到的書信後,果然率眾向曹魏投降,此舉令壽春城民大驚。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諸葛誕和文欽及唐咨等突圍但失敗,死傷枕藉,唯有撤回城內。

而城內糧食已經接近枯竭,已有數萬人出降,文欽亦意圖盡釋城中的北方人,僅以吳兵據守以減省糧食消耗,諸葛誕不聽,更加因忌恨文欽而將他殺害,文欽子文鴦和文虎知道文欽被殺,於是投降司馬昭。

文鴦二人獲封賞更令壽春的兵民喪失戰意,最終司馬昭在二月攻克壽春,諸葛誕兵敗出城逃亡,被胡奮部下士兵擊殺;吳將於詮亦力戰而死;唐咨和王祚則投降。

這三次兵變的失敗,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

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

甘露五年(260年),發生甘露之變,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賈充及成濟所殺。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不久,其子司馬炎即篡魏稱帝,建立西晉,曹魏滅亡。

在這短短的幾年間,魏國為什麼會出現三次大的軍事政變呢?第一是曹魏皇室的危機,最大的莫過於皇帝無子嗣,其次則是繼任皇帝年幼,而曹魏後期兩項全占了。

再者司馬家要獨攬大權就必須清除那些忠於曹魏皇室的舊臣,組織自己的新勢力。

三次叛變中,王凌是倚老賣老想取代司馬懿把持曹魏政權;毌丘儉一半是出於自保,一半出於對曹魏皇室的心想報答曹家,而文欽則是想為曹爽報仇;司馬誕則是單純被逼上樑上不得不自保,當時整個魏國只有他能對司馬家造成威脅,又不想放下手中的權利。

應該說,淮南三叛的首領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都擔任過州級地方行政長官,在作為將領時都立有戰功,有一定的人脈和威望,因而會把自己看得很重,不惜一戰,但戰亂帶來最大的傷害還是那些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氏在奪權過程中鎮壓了哪些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中央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發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司馬...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

司馬氏最後的勁敵——諸葛誕的故事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裡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

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為何迅速失敗?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馬懿平定;二年後的正元二年,毌丘儉及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結果因反被襲擊根據地壽春而失敗;三年後的甘露二年,諸葛誕、文欽及唐咨聯絡東吳而叛變,後來被司馬...

曹魏末期為何為出現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馬懿平定;二年後的正元二年,毌丘儉及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結果因反被襲擊根據地壽春而失敗;三年後的甘露二年,諸葛誕、文欽及唐咨聯絡東吳而叛變,後來被司馬...

壽春三叛始末

壽春三叛,又稱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