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曹魏最後的掙扎-為啥魏末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都失敗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一直搞不明白,魏武帝時期,追隨他打江山的文臣武將有很多,但是為啥司馬氏那麼容易就取得了政權呢?司馬氏取得政權時,明明曹魏政權正春秋鼎盛。
我也很少看到過相關的資料(可能是我讀的史書少),唯一的一次就是看到王凌起兵造反,《三國志》里寫得感覺上是王凌因為個人跟曹爽關係好,司馬懿殺了曹爽三族,他才起兵的。
但是今天,我在看晉書的時候,看到晉景帝司馬師居然是在鎮壓文欽起兵,被文欽的兒子文鴦嚇得病死的,於是我就以此為線索去查,找到了魏末的三次大的反抗司馬氏專權的兵變,歷史上對這三次反叛叫做「淮南三叛」。
所謂「淮南三叛」分別是嘉平三年(251),王凌起兵反司馬懿,正元二年(255),毌丘儉、文欽起反司馬師,露二年(257),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
但三交起兵都以失敗告終。
不過到底是反叛還是忠於曹魏,歷史上是爭議不斷的。
王凌起兵反司馬懿
王凌起兵反對司馬氏,首要的原因當然是當時的大將軍曹爽被司馬懿殺害並夷三族,曹爽是曹氏的宗族,魏明帝的託孤大臣,是曹魏後期唯一可以跟司馬懿對抗的人。
但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徹底擺平了他。
王凌對司馬懿心生不滿,所以起兵造反,但是正當他厲兵秣馬的時候,卻發生一件決定起兵成敗的意外,他的外甥有兵權的令狐愚病死了。
而且他的預謀被楊弘上奏了司馬懿,王凌沒辦法,只得投降了,最終王凌被殺,參與政變者均誅殺三族,可笑的是那個告密的楊弘也在三族之內,也一起被滅了。
那個早死的令狐愚被拉出來鞭屍。
最倒霉的要算楚王曹彪,其實整個事件他就沒參與,但被王凌密立為其為魏王,瓜田李下的,根本說不清,最終也被夷三族。
淮南三叛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這次了,不管從起兵的原因,還有起兵後的政策,都有爭議。
起兵的原因,因為起兵於曹爽被誅,王凌起兵的真實想法在歷史上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為了保衛曹魏的政權,也有人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小編是傾向於前者。
我這裡給出幾個理由,拋磚引玉,如果各位讀者有更好的說法,歡迎在下面評論。
一方面:我們看王凌想立的曹彪是個什麼樣的人,按《三國志》里裴松引注的《魏略》里說:「(令狐)愚聞楚王彪有智勇」,而且曹彪是曹操的兒子,此時年紀在五十左右,是個長君,如果王凌起兵有異心,那他立一個自己控制不了的聰慧長君,他起兵幹啥。
另一個方面我們看起兵的時間,是在曹爽被誅之後,整個曹魏政權已沒有能夠與司馬氏抗衡的人物,稍可以上得了台面的人物也就只有他了。
這個雖然不能完全說是為了曹魏,但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保護曹魏政權。
野史里說後來司馬懿之死是被王凌、令狐愚的鬼魂索命,也能感覺到百姓對王凌的肯定。
「行年八十,身名並滅邪!」,歷史最終應該會給王凌一個中肯的說法。
毌丘儉、文欽起反司馬師
如果說王凌反抗司馬氏還有爭議,那麼毌丘儉、文欽的反抗是為了曹魏則幾乎是史學家公認的。
正元元年(254年),夏侯玄等因為看到司馬氏越來越坐大,而司馬懿死了以後,夏侯玄感到司馬師兄弟不會放過自己,所以他們秘密想替代司馬師,但計劃失敗,夏侯玄等被殺,就連同情他們的魏帝曹芳也被廢。
司馬氏廢帝引起了當時的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的反感,毌丘儉的兒子毌丘甸勸他父親「大人居方岳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
這次起兵其實有勝利的機會,因為文有毌丘儉,武有文欽,策略方面,他們也做得不錯,儉、欽在起兵之前就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討伐司馬師的文書。
但是他們帶的兵都是北方兵,軍心不穩,很多兵都投降了。
而文欽又中了司馬昭的鬼計,最終文欽父子投降了東吳,而沒有部隊的毌丘儉被平民射殺,後被司馬師夷三族,只剩下毌丘宗等四個人逃到東吳,保下性命。
這次起兵,感覺什麼都正當,但是奈何兩位主角手下的謀士還是不夠,兵力也僅有五六萬,遠少於司馬家,失敗在情理之中。
毌丘儉、文欽的起兵謀反,完全是因為司馬師廢曹芳引起的,想想,一個皇帝僅僅是因為同情一下權臣的政敵,就被廢,曹魏的政權還姓曹嗎?作為受曹家大恩的毌丘儉、文欽起兵維護曹家,再正常不過。
這裡要簡單說下文欽父子,文欽是文稷的兒子,這次起兵之後,他跟他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降吳,後面在諸葛誕起兵的時候又不得已投降了魏國,還被司馬昭利用了一翻。
但後面還是因為諸葛誕的事件,被諸葛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夷三族(動不動就夷三族,人命不值錢啊)。
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
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被司馬昭用計逼反。
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據守壽春反抗司馬昭,還以兒子作人質向東吳求援,東吳也真的派了三萬兵去接應諸葛誕,這裡面就包括了剛投降東吳的文欽父子,原來諸葛誕手裡有十餘萬屯田兵,還有新歸附的四五萬農民兵,再加上東吳的三萬兵,差不多有二十萬,再加上壽春城裡糧食充足,諸葛誕自以為能長久駐守以待東吳。
司馬昭這邊也沒閒著,他親領二十六萬大兵,帶著當時的魏帝和太后,圍攻壽春。
在壽春被圍攻的時候,雖然東吳後又派孫琳救援,但都被魏將擊敗,後面反而被魏軍燒了糧草,導致救援計劃徹底失敗。
被困長久的壽春,久久得不到東吳的援軍,自然就人心思變,諸葛誕手下的蔣班和焦彝勸諸葛誕專攻一方想法突圍,但這個時候的諸葛誕我懷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他居然想殺掉蔣班和焦彝,逼得他們不得不投降司馬昭(省糧食也不是這麼省的啊),後來司馬昭又用計招降了諸葛誕的一些部將。
甘露三年(258年),諸葛誕因為文欽提議要盡釋城中北方人,僅留吳兵據守而忌恨文欽,把他殺了,這直接導致文鴦文虎不得已投降司馬昭,文鴦文虎投降後,司馬昭沒有怪他們以前反魏,反而給他們升官進爵,消息一傳到諸葛誕的部隊,嚴重分化了諸葛誕軍隊的士氣,「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二月,諸葛誕兵敗被殺,夷三族。
諸葛誕失敗後,他手下有數百人為他就義,「為諸葛公死,不恨。
」
諸葛誕的起兵是最受爭議的,一方面他是鎮壓毌丘儉、文欽起兵中主要的一員,另一方面,他起兵之後,並不是想著進攻洛陽,反而只是盤踞壽春,只想做一個地方諸侯,同時他還勾結東吳,讓東吳派兵協助他。
毌丘儉、文欽好像也求助過東吳,但這個就看最終的目標了,刀不是錯,拿刀砍人就錯了。
魏末的這三次起兵,徹底消耗盡了忠於曹魏的勢力,而司馬氏也利用世家大族對曹魏打壓他們的不滿,大力籠絡世家大族,不久,司馬昭便廢魏帝建晉。
諸葛誕: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諸葛誕是三國時期魏國將領,也是蜀國赫赫有名的丞相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確實是個很勇猛的人。諸葛誕在魏國做官,步步升遷,一直做到尚書,當時魏國的實際權力已經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了。平定王凌叛亂後,諸葛...
司馬昭之死和司馬昭之心:根據文鴦的叛服不定做一回歷史的偵探
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家的當家大佬是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
此人若不被冤殺,中華民族將免受一場浩劫
公元291年的洛陽,一個心灰意冷的中年人抬頭看了看劊子手手中的屠刀,又回頭看了看自己的三族親人。然後他無奈的閉上了眼睛,引頸就戮。這個被夷滅三族的人便是有後三國第一猛將之稱的文鴦。他的死,使西晉...
面對危局,司馬昭應對得法,首先滅了諸葛家一個支脈
司馬師征討淮南之前做了一個重要的安排,把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安排在洛陽做留守,其實就是監視朝中的反對力量。但是司馬師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征討淮南的過程中病情加重,留給司馬昭一個危局。在知道司馬師病...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
淮南三叛,曹魏最後翻盤的希望之火,卻被司馬家輕易熄滅
三國後期,曹氏衰敗。曹魏重臣司馬懿大權獨攬,他的後繼者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與之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同時代的三國末期,東吳名將丁奉幫助吳國幼主孫休除掉了權臣孫綝。而曹髦的反抗卻被司馬家無情鎮...
諸葛誕:為什麼超過500人,心甘情願為狗去死······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閒來無事,不如滅個國—為什麼司馬昭可稱帝?
司馬氏一族中誰最有名,估計很多人都會說是司馬懿,但是,你可能忘了一個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憑這一句話,司馬昭在知名度排行上就簡簡單單的超過了司馬懿。司馬昭是司馬師的弟弟,本來,朝廷大...
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為何迅速失敗?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馬懿平定;二年後的正元二年,毌丘儉及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結果因反被襲擊根據地壽春而失敗;三年後的甘露二年,諸葛誕、文欽及唐咨聯絡東吳而叛變,後來被司馬...
一代梟雄曹操處處算計別人,建立曹魏為何被司馬家族輕鬆奪權?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
司馬氏最後的勁敵——諸葛誕的故事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裡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