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中國史——三國時代真正的首席智囊並非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

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 號為神君。

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

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

因為荀彧年少時有才名,才得以免於別人的譏議。

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8413228140"}});

三年前的初平元年(190)底,南下募兵失敗的曹操到河內郡依附袁紹,尋找發展的機會,大約在初平二年(191)冬天,曹操來到黃河下游北岸一座小城東武陽,此地屬兗州刺史部東郡,曹操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因為袁紹給了他一個東郡太守的頭銜。

東郡的大部分地方在黃河以南,並不在袁紹的控制下。

袁紹讓曹操到這裡來是向南拓展勢力的,當然這樣做會跟兗州刺史劉岱等人發生摩擦,所以不能明火執仗地硬來,只能用打黃巾軍餘部的藉口偷偷地去搶。

四處天寒地凍,曹操的心境比這天氣還寒冷。

曹操的心裡大概思考的是這些問題:下一步如何打算,是繼續堅持討董大業,還是先謀求自身穩定發展?是在袁紹卵翼下得以苟安,還是乾脆獨立單幹?如果單幹,勝算的把握有多少?選擇什麼方向?

四周強敵林立,曹操自己不僅人馬有限,而且經過了一連串的失敗,不說下面的士卒,就是和自己最貼心的幾個將領,也都難免對前途產生了疑惑。

曹操急需要勝利,也急需要能為他指點迷津的人。

正在這時,一個人的到來給曹操帶來了曙光。

這個人名叫荀彧,字文若,反董鬥士荀攸的叔父,已故司空荀爽的侄子,他出生於漢靈帝延熹六年(163),此時29歲,比曹操小了八歲。

荀彧年輕時便展露出突出的才能,被郡里舉為孝廉,得以到朝廷里任職,後來逐漸升為守宮令。

董卓把持朝廷後荀彧深感不妙,在叔父荀爽的幫助下,他謀得一個亢父縣令的職務。

這個地方在哪裡荀彧並不關心,因為他的目的只是逃離洛陽。

荀彧先回到了潁川郡老家,後來潁川郡人冀州刺史韓馥派人來家鄉招募人才,荀彧便帶著家人到了冀州。

荀彧有個哥哥叫荀諶,已先於他到了韓馥那裡,和同郡人辛評、郭圖等人受到了韓馥的重用,但荀彧到冀州不是時候,還沒等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沒等到韓馥給他安排一份工作,韓馥的位子就被袁紹搶了。

冀州進入袁紹時代,潁川人有些黯然失色。

袁紹手下人才很多,僅智囊就有逢紀、許攸、郭圖、審配、荀諶、辛評、辛毗、田豐、沮授、陳琳一大堆,和他們相比,荀彧不僅年輕,是新手,而且沒有做出過任何成績,自然也引不起袁紹的關注。

荀彧大概對自己在這裡發展前景也不會看好,袁紹此時帳下已精英薈萃,自己的發展空間有限。

袁紹掌管冀州後更喜歡用自己老家汝南的人以及早年一直跟隨自己的那幾個人,開始他還對荀諶、辛評、郭圖等人不錯,但漸漸地更加重用許攸、逢紀這些人,對沮授、田豐等冀州本地人袁紹本不喜歡,但他們在冀州當地影響力很大,袁紹不得不給他們面子,如此一來潁川人受到了全面冷落。

荀彧的哥哥荀諶也很有才幹,在袁紹奪取冀州過程中也出過大力,袁紹開始很欣賞荀諶,後來荀諶也慢慢被邊緣化了。

這時候荀彧想到了曹操,荀彧知道近一段時間來曹操正處於事業的低谷,但以曹操的志氣和能力,只要戰略運用得當,很快便能重新崛起。

而曹操身邊沒有什麼有名氣的智囊,也正是吸引荀彧的最重要因素。

與後來的諸葛亮一樣,荀彧投奔曹操也有著英雄所見略同的考慮,但與諸葛亮不同的是,荀彧做出這種選擇必須有更大的勇氣,畢竟捨棄勢頭正如日中天的袁紹不僅有後悔的可能,而且會遭到袁紹的報復。

經過一番思考,荀彧還是下了決心,於是帶著家人離開了鄴縣,來到東武陽。

讓荀彧感到欣慰的是,曹操以極大的熱情接納了自己。

正在渴望人才的曹操跟荀彧進行了一番長談,談完後曹操興奮地說了一句:「真是我的張子房啊!」張子房就是張良,曹操把荀彧比作張良,言下之意自己是劉邦,太平時節說這話得夷三族,但現在世道不同了,天下需要英雄。

荀彧從此投身到曹操手下,曹操自己才是個冒牌的奮武將軍,沒法給荀彧一個較高的職務,先讓他當別部司馬,但主要工作是幫自己出謀劃策,成為曹操的首席智囊。

荀彧的離開沒有引起袁紹太大的反響,袁紹不僅沒有追到這裡要人,也沒有為難還留在冀州的哥哥荀諶,想必袁紹手下人才實在太多,多一個少一個這樣的人不會引起他的關注。

或者,在袁紹看來連曹操都是他的人,荀彧在哪裡干都一樣,在曹操這裡幹事也是為他效力吧。

荀彧來到曹操身邊以後,曹操一改敗運,連打勝仗,在東郡一帶徹底站住了腳。

而就在此時,青州刺史部的黃巾軍餘部向兗州方向移動,總人數達到百餘萬人,他們首先進入兗州的任城國,任城國相鄭遂被殺。

消息傳來,兗州刺史劉岱決定出兵迎擊,結果竟然也被殺了。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曹操領兗州牧,後為鎮東將軍。

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乘機在兗州反曹,暗中迎接呂布。

時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兗州治所),呂布到後,張邈派劉翊告訴荀彧:「呂將軍來幫助曹使君進攻陶謙,應該馬上供給他們軍備糧食。

」眾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計,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

而兗州諸城皆響應張邈,投靠呂布陣營。

當時曹操率大軍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

夏侯惇到後,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貢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攻,軍中甚懼。

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會有危險的,不可以去。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他們,平素並沒有什麼往來,現在來得急,計劃肯定還沒有定下;現在趁他計策未定來遊說,就算不能幫助我們,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懷疑,那他就會惱怒而定計了。

」於是出城會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認為鄄城易守難攻,引兵而去。

荀彧又與程昱定計,保全了范、東阿。

卒全三城。

不久,曹操回師濮陽擊敗了呂布。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正月,曹操擊敗侵入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呂布軍。

五月,曹操向駐軍巨野(今山東巨野東北)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發動攻擊,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

曹操殲滅巨野守軍,斬薛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今山東巨野西南)。

世之論者

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獲悉後,打算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

荀彧勸阻說:「當年漢高祖保守關東,光武帝占據河內,都是先鞏固基地以控制天下,這樣進可以制勝,退可以固守,所以雖有困難曲折卻最終能完成大業。

將軍本來是憑兗州起事,平定山東禍亂,百姓無不心悅誠服。

況且兗州跨黃河、濟水,是天下要衝,現雖殘破,但還可以自保,此地就是將軍您的關中、河內,不得不先穩定它。

如今我們已擊潰了李封、薛蘭,如果分兵東擊陳宮,陳宮必定不敢西顧,我們趁機組織隊伍收割麥子,節約糧食,儲備穀物,就可以一舉打垮呂布。

然後向南聯合揚州的劉繇,共討袁術,以控制淮水、泗水一帶。

如果捨棄呂布不打而東攻徐州,多留守兵則攻城不夠,少留守兵就會征百姓也來守城,不能打柴拾草。

不久,曹操大敗呂布,呂布連夜棄營撤往徐州。

曹操乘勝攻取定陶城,並分別派出部隊收復兗州各縣,兗州遂平。

此戰的獲勝,對曹操以後統一北方,成就大業,具有重要的意義,荀彧功不可沒。

勸奉天子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隨曹操擊敗黃巾軍。

七月,漢獻帝劉協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從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

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徐州還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將天子迎到洛陽,往北連結張楊,暫時還不能控制他們。

荀彧則對曹操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

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

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雖有逆節,不能為累,明矣。

韓暹、楊奉怎麼敢為害呢?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曹操認為荀彧之言有理,遂應安集將軍董承的秘密召請,親率大軍進抵洛陽,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奉迎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

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從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並為其此後統一戰爭(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明以舉賢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調度籌劃。

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鍾繇」。

荀彧善於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

此外,還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名士,只有嚴象和韋康後來因為失敗喪命。

機鑒先識

自曹操迎天子後,引起了袁紹的不滿。

時袁紹雄居北方。

曹操則東憂呂布,南拒張繡。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正月,曹操南征張繡,大敗而歸。

袁紹則更加驕矜溢,寫信給曹操,辭語驕慢。

曹操閱後大怒,諸將都說是作戰不利的原故。

鍾繇因此問荀彧,荀彧說:「以曹公的明智,一定既往不咎,還有什麼好憂慮的。

」見到曹操後,曹操將袁紹書信讓荀彧觀看,說:「現在準備討伐不義,但力量無法與之匹敵,該怎麼辦?」

荀彧說:「自古以來較量於成敗場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縱然弱小,也必將變得強盛;如果是庸人,縱然強大,也會變得弱小。

劉邦、項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這個道理。

現今與您爭天下的人,只有袁紹了。

袁紹這人貌似寬容而內心狹窄,任用人才卻疑心太重,您明正通達,不拘小節,唯才是舉,唯才是用,這在度量上勝過袁紹;袁紹遇事遲疑猶豫,少有決斷,往往錯過良機,您卻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不拘成規,這在謀略上勝過袁紹;袁紹軍紀不嚴,法令不能確立,士兵雖多,卻不能巧為任用,您法令嚴明,賞罰必行,士兵雖少,卻都奮戰效死,這在用兵上勝過袁紹;袁紹憑其名門貴族,裝模作樣,耍小技而博取名譽,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虛名者大多歸附於他,您以仁愛之心待人,推誠相見,不求虛榮,行為謹嚴克己,而在獎勵有功之人時無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誠正直、講求實效的士人都願為您效勞,這在德行上勝過袁紹。

憑藉這四方面的優勢輔佐天子,扶持正義,征伐叛逆,誰敢不從?袁紹強大又有何用?」

曹操聽後非常高興,荀彧還說:「如果不先取呂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圖謀。

」曹操說:「誠如您所說。

但我所憂慮的,是又怕袁紹侵擾關中,引發羌、胡叛亂,向南引誘劉璋,那樣的話我就要用兗州、豫州來對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

那該怎麼辦呢?」荀彧說:「關中將帥數以千計,沒有人能統一起來,只有韓遂、馬超最強。

他們見崤山以東地區正在爭戰,必定各自擁兵自保。

現在如果以恩德招撫他們,派遣使者與他們通好,即使不能長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東之前,足以不生變動。

關西的事情可以託付給鍾繇,這樣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五月,曹操大敗張繡;十二月,曹軍攻入下邳,誅殺呂布,平定徐州。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將北渡黃河,擊斬依附袁紹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

由於曹操在內線作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逐步由弱變強,據有兗、豫、徐等州,為抗擊袁紹集團準備了條件。

此時,袁紹擊滅幽州公孫瓚,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六月,河北割據勢力袁紹統帶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

荀彧說:「袁紹兵雖眾而法令不整肅,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

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一席話,堅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信心。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

九月,曹軍軍糧將盡,士卒疲憊,曹操寫信給荀彧,準備退守許昌。

荀彧回信說:「眼下軍糧雖少,還比不上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那樣艱難。

當時劉、項雙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處於被動。

您以僅及敵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住敵人咽喉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

敵人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啊!」曹操採納其建議,繼續堅守待機。

不久,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

曹操遂以奇兵襲烏巢(參見烏巢之戰),斬淳于瓊等人,殲滅袁軍7萬餘人,袁紹僅帶800騎兵渡河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曹操最終取得這場戰略決戰的勝利,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為萬歲亭侯。

正在擔任尚書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

他非常謙虛,認為自己沒有戰功,把表壓了下來。

因此,曹操又寫信給他說:「同你共事以來,你幫著糾謬輔政,薦舉人才,提出計策,周密謀劃,做得已很多了。

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戰,希望你不要推讓。

」荀彧這才接受萬歲亭(在今河南新鄭縣內)侯的封爵。

公元204(建安九年),曹操攻克鄴城,領冀州牧。

有人對曹操說:「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

」曹操將要從之,荀彧卻反對,曹操從之。

居中持重

當時荀攸為曹操謀主,荀彧與荀攸分主內外,都是地位顯貴。

荀彧將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

曹操還將安陽公主許荀彧長子荀惲為妻。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河東叛亂,曹操讓荀彧舉薦賢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

曹操遂讓杜畿為河東太守。

杜畿到任後,平定叛亂,廣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績獲譽天下第一。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三月,增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二千戶。

還要授以三公(當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之職,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準備討伐劉表,問計於荀彧,荀彧說:「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

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曹操南征,八月,劉表病死,曹操遂得荊州。

未能其志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

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

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於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時年五十歲。

諡敬侯。

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追贈荀彧為太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夢三國曹營首席謀士居然不是郭嘉!

可能看到我的題目,很多人有點納悶了,郭嘉用計往往不拘一格,若天馬行空,況且他死時,曹操尚且為之大哭流涕,曹營還有哪個謀士還有這種待遇?確實,郭嘉的確有這種殊榮,然而正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更在郭嘉之...

三國時代決定天下走勢的十大謀臣——荀彧篇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智絕於天下的奇人異士。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著自己的君主,或稱霸一方,或統一天下。而在三國時期,這些智能之士如同井噴一般,共存於同一時代。他們用自己過人的才華...

呂布偷曹操的兗州

呂布慌慌忙忙,逃出冀州的首城鄴縣,想再回河內郡去找張揚,又怕張揚的部下高級軍官依然想活捉他,送到長安李傕那裡去領賞。

三國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勳重臣(一)

封建社會的士人追求的目標是出將入相,認為這是光祖耀宗、福蔭子孫的最高榮譽。然而,不是每一個登上高位的臣子都是那麼風光無限,有的人雖然是功勳卓著,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的結局竟然是憋屈而死。在三國時...

曹嵩遇難干戈起,陳宮叛變兗州急

這裡是歲月石痕,歡迎大家。上一篇中,婁圭率眾來投,面對朝廷的兗州刺史金尚,曹操下了逐客令。之後,曹操在匡亭擊敗袁術先鋒,並乘勝追擊,把袁術打到了九江。這時,徐州刺史陶謙勾結反賊,攻打曹操泰山諸...

《三國演義》錯了

袁紹發難,袁紹當初逃往黃河以北,寄居在勃海郡,即今日的滄州,雖則志在舉兵,卻苦無適當名義。管理河北的,是冀州牧韓馥,他原為宮中的尚書,是皇帝的侍從秘書(到了唐朝以後,尚書的地位才等於今天的部長)...

曹營里的漢朝忠臣—荀彧

荀彧,他可以說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被曹操如此看重,但仍心存漢室,最後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身亡。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出對漢朝的忠貞,在大義面前不懼死亡,以身了卻世...

曹魏首席謀臣---荀彧

之前說郭嘉是曹魏第一謀士,嘉黑們的意見很大啊。都說首席謀士應該是荀彧,那麼今天就分享一下這個官職比郭嘉,又為曹操推薦了無數出名謀臣的曹魏首席謀臣----荀彧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潁陰...

曹操帳下首席謀臣!

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