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候反董卓,除了二袁、孫、曹,其他的都是何方神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三國歷史上是一個被值得記住的年份。


董卓自從入京掌握東漢政府大權後,再次成為全國大眾的關注焦點,圍繞著他為終極目標而展開的圍剿行動,正是在這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場關東各地小軍閥頭子發起,看似轟轟烈烈,實際有名無實,並未能夠善始善終,被後來人稱作為「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蓬勃發展著的各地割據勢力迎來了他們的最好時代。


羅貫中煌煌大作《三國演義》中這個「大事件」被安排在第五個篇章里,名字叫做:「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可以毫不質疑地說,這是演義里的最為精彩篇章之一,雖然我們知道的這個篇章只是因為「三英戰呂布」的神奇為後人所常常講起,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戲碼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按照《三國演義》的邏輯,這十八路兵馬,分別是: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第十八路驍騎校尉曹操。


參照史實,這十八路諸侯,可以歸納入為三類:

A,名人型,即長期活躍在三國歷史上,並為後人所熟知;

B,閃客型,即名氣不大,影響不大,後來人早已遺忘;

C,湊數型,即本就不沒有參與到其中,卻被羅貫中拉進來跑龍套。

對號入座下,我們可以有個清晰的思路:A類名人型由後將軍袁術、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四位人物入選,B類閃客型由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共計九位人物入選,C類湊數型由北海太守(實際是北海相)孔融、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實際是反政府武裝領袖)馬騰、北平太守(實際是駐守在右北平)公孫瓚、上黨太守(這個頭銜有點虛)張楊五位人物入選。


據於這三個類型的分類,我們也是可以明確的知道,除去湊數型人物外,實際上真正參加了討伐董卓鬥爭的諸侯,只有十三位,而不是我們印象中記憶深刻的十八路。


C類五位湊數型人物並不是這段史實中出現的人物,也就不說了,A類四位名人型的人物,在中國大眾中可說是家喻戶曉,也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隆重推出還是下面這九位閃客型人物: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


No.1 冀州牧韓馥


韓馥,字文節,潁川郡人,曾經做過東漢朝廷的御史中丞,董卓掌握大權後,提拔了一大批的士大夫。

韓馥正是其中之一,他成了新一屆的冀州地區最高領導人——冀州牧。


在這個位置上,韓馥沒能做多久,最終他還是讓出了冀州,讓袁紹成了新一任的未經過中央朝廷批示以及同意的冀州牧。


袁紹擁有冀州後,封了韓馥一個「奮威將軍」的虛職,就將韓馥高高掛了起來。

韓馥在冀州混不下去了,就跑到了先前認識的張邈那裡。


韓馥的死很是蹊蹺,按照史書上的說法,袁紹派了人到張邈那兒去商議事情,韓馥也正好坐在旁邊。


那位使者和張邈說起了悄悄話,韓馥認為這是袁紹派人來謀劃著怎麼做掉自己,越想越怕下,韓馥跑到了廁所里自殺了
NO.2 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字公緒,陳留人,生長在變幻莫測的東漢末期,由當地名士符融舉薦給政府機關,曾經在當時的陳留太守馮岱手下做過上計吏。


後來估計是步步高升,到了朝廷中工作。

董卓入京掌握大權後,任命的一大批外派官員中有著他的名單,那時候他所被任命的職務正是豫州刺史。


關東諸侯群情激昂討伐董卓,孔伷也是起兵響應,他的部隊當時屯駐在潁川。


關東聯軍無疾而終後,孔伷的事跡基本上查詢不到了。


現在所能找到的相關孔伷的史料中,當時人對孔伷的印象提到最多的是八個字「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屬於擅長言辭、能說會道之類的人物,而且講的都是些不著邊際的假大空話語,這又是一個不適合於在亂世中生存的人物。


《後漢書》里就曾明確提及到孔伷:「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干。


實際能力的低下,也是孔伷不被當時人看重的一個重要因素。


NO.3 兗州刺史劉岱
劉岱的來頭很大,他是純正的皇族血親
西漢時期齊孝王劉將閭的一個兒子被封到了牟平(今山東煙臺福山西北),他的這一系,就在這個地方生根發芽、延續壯大了下去。


劉岱家族作為這一系的延續,由於這個顯赫的家世,得以在東漢官場上具有很大的便利。


劉岱混得不錯,曾經做過侍中,後來就被董卓外派做了兗州刺吏。


有關劉岱的品性,《續漢書》上說是:「(劉)岱有雋才」,《英雄記》中記載是:「(劉)岱孝悌仁恕,以虛己受人」,從這些史書上評價一般人物的空泛字眼裡,我們可以獲取到一個信息,劉岱本身沒有過多的突出才能,只不過是一個平庸人物。


劉岱在兗州刺史任上的具體表現,史書上幾乎沒有記載,他最為活躍的那段時間,是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左右。


我們所知道的,正是那一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劉岱加入了其中。

在聯軍大潮中,劉岱也沒做出什么正經事,成為曹操所看到的屯駐在酸棗,只知道「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十多萬諸侯軍隊中的一員。


劉岱最終沒有笑傲到最後,因為他自己的一次錯誤選擇。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侵入兗州,轉戰到東平縣。


劉岱也不估量自己的實力,叫嚷著要出去攻打黃巾軍,站在邊上的濟北相鮑信提醒他,黃巾軍勢大,不好對付,還是要憑藉著城池堅守。


劉岱全都當成了耳邊風,帶著部隊沖了出去,和黃巾軍實打實地槓上,結局可想而知,劉岱軍隊被打敗,本人也是死在了戰場上。


NO.4 河內太守王匡
王匡,字公節,是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北)人,從個人背景上看,王匡是屬於當地豪族勢力,這也造就他史書上所說的「輕財好施」的性格。

史書上所說的王匡還有一個特點:「以任俠聞。


王匡在地方上名聲不小,甚至已經傳到了朝堂上,大將軍何進就是在聽聞到他的聲名後,徵召他做了大將軍府內的府掾。


在何進手下,王匡並沒有做多長時間,就被安排到去自己的老家募兵。


王匡在當地的影響力還是很大,一舉招募到了五百人的強弩兵,正是帶著這支部隊,王匡回到洛陽積極參與到了誅除宦官的行列當中去。


何進最終失敗了,董卓進京後,王匡離開了洛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泰山郡,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王匡被任命了河內太守。


對於董卓的賣好,王匡並不領情,於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那場討伐董卓大事件,他也是毫不猶豫地參與了進去。


王匡與董卓的軍隊仗打得很是慘烈,將他所積蓄下來的部隊幾乎全都被打光,以致使他再也沒有了立足於諸侯間的資本。


王匡本不至於迎來最後的悲慘結局,這期間的他做了他最不應該做的事:殺胡母班,那是袁紹命令他殺的。


王匡的賣力表現,沒有換來應有的成果,即使是他賴以為憑藉的河內太守,在這之後也失去了。


我們所知道的,關東聯軍解散不久,河內郡迎來了他的新太守張楊。


無奈中的王匡只能再次回到自己的老家泰山郡,招募人馬,當地人還是很給面子,王匡募集到了幾千人,再次拉起了一支隊伍。


有了兵馬後,王匡選擇的合作對象是張邈。


當時,曹操和張邈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爆發,就在曹操的有意撮合下,跟王匡有著仇恨的當地豪族勢力胡母班家族與曹操聯結起來,對王匡下了手。


這位積極討董,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選擇了錯誤方向的一路諸侯,就此成為政治聯盟的供品。


NO.5 陳留太守張邈
張邈,字孟卓,兗州東平壽張(今山東陽穀)人,他的身上具有很多漢末時期地方豪族人士所擁有的特質,諸如仗義疏財、急人所急,諸如任俠尚氣、好為遊俠等等。

據說,他又很是具有「長者」風範,「坐不窺堂」的君子之風,因而也可以歸類為氣質男性質。


因為有著優越的家庭背景,張邈很早的時候就出來做官了。

起初時,做得是騎都尉,後來升遷做了陳留太守。


曹操對張邈的感情還是很深,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第一次東征徐州陶謙,對家裡人說:「如果我回不來了,你們可以去投靠張邈。


曹操後來從徐州回來了,見到張邈,想起征討過程的艱辛,兩人相對著都大哭起來。


兩人感情好到了這個程度,那真是十分地鐵了,當時很多人就認為,張邈和曹操是怎麼也不會鬧翻的。


誰也沒想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第二次東征陶謙,變故就發生了。


曹操正是在外面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所信任的張邈在內部卻是搞起了叛亂。


在與陳宮等人的合謀下,張邈聯繫當地反對曹操的豪族勢力,將呂布給迎接進了兗州,企圖顛覆曹操的政權。


張邈、陳宮外加呂布還是挺能折騰,兗州所轄的郡縣中除了鄄城、東阿、范縣外,基本上都是脫離了曹操的掌控,要不是程昱等人的精心維護,就是這三個城池也很難得到保障了。


聽到兗州政變後,曹操帶著兵馬匆匆趕回,在袁紹的大力支持下,曹操再和呂布相持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呂布擊敗,陸續收回了失地。

呂布走投無路下,去投靠了劉備。

張邈留著弟弟張超屯兵在雍丘,自己去袁術那請求援助。


曹操將雍丘圍睏了好幾個月,張超支持不住,雍丘失守,曹操帶兵豪不人道的進行了屠城,將張邈的三族全都給滅了。


張邈本人也沒比他的弟弟和家人好多少,還沒有到達袁術的大本營壽春,在路途中被自己的兵士殺害,一代諸侯還是毀在了自己人手裡。


NO.6 東郡太守橋瑁
橋瑁的簡歷很是簡單,就像是一張白紙。


他是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字元偉,太尉橋玄(東漢末年的名士,很是看重曹操)的族中子弟,也是屬於地方豪族勢力的成員。

漢靈帝當政末年時期,他曾經做過兗州刺史,後來做了東郡太守。


橋瑁這一生中做得最為轟動,也因此被歷史銘記住的事,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三公移書」事件。


當時的各地諸侯對董卓很是不滿,都在暗中積蓄著實力,準備著將來有所作為,但董卓畢竟是名義上的政府代表,要想對付他,就必須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橋瑁為他們準備好,他偽造了朝廷中三公的文書,在文書中聲稱,董卓罪惡滔天,天子生命受到危險,朝廷重要大臣也是被逼迫得難以生存下去,因為希望各地諸侯起兵,共赴國難。

這封文書通過漢王朝的驛站傳遞到了各州縣,諸侯們紛紛響應,因而也就有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戲碼。


當然,諸侯們與董卓的矛盾,實際上與後來各地諸侯與曹操的矛盾沒多大差別,即使是沒有這「三公移書」,還是要對董卓下手的,只是有了這個,看上去更加名正言順些。

橋瑁所起到的是催化劑的作用。


討伐董卓,橋瑁也是參與的了,但是表現並不怎麼樣,史書上也沒有過多的記載,估計也是屬於「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類型。


關東聯軍很快就以他們的不作為而瓦解,橋瑁帶著軍隊回到了東郡。

他所沒想到的是,他人生即將走到盡頭。


對於頂頭上司兗州刺史劉岱,橋瑁一直以來關係就處得很不融洽,劉岱看橋瑁也很是不順眼,兩者的不相協調,導致了矛盾的最終激化。


劉岱做得十分乾淨了當,他殺了橋瑁,換上自己人王肱做新一任的東郡太守。


史書上對橋瑁的評語不多,現在能夠找到只有《英雄記》中所說的「甚有威惠,」以及東漢末年著名學者應劭所評論的「關東義兵先起於宋、韂之郊,東郡太守橋瑁負觽怙亂,陵蔑同盟,忿嫉同類,以殞厥命。

陳留、濟陰迎助,謂為離德,棄好即戎,吏民殲之。

草妖之興,豈不或信!」
一個很空泛,一個不正面,橋瑁老兄看來真是不咋的!
NO.7 山陽太守袁遺
如果說橋瑁的簡歷是張白紙,袁遺簡直是可以被當做透明人來解讀。


袁遺是袁紹的從兄,曾經做過長安縣令,後來升遷為山陽太守,適逢其會,參加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運動。

後來前任揚州刺史陳溫病死了,袁紹就把袁遺提拔到了揚州刺史的位置上。

但袁遺並沒有做多久,袁術很快就打來了,把袁遺打敗後,任命自己的親信陳瑀做了揚州刺史。


兵敗的袁遺雖然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是被自己的兵士殺害。


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袁遺的全部歷程了。


袁遺的品性,當時代有兩位人物曾經提及到過。

張超在向太尉朱鉨推薦袁遺的時候稱讚袁遺「有冠世之懿,干時之量。

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縱;若乃包羅載籍,管綜百氏,登高能賦,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

」曹操後來也曾跟人說過「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袁遺)耳。


張超的所說,感覺上是推薦人時的冠冕堂皇話,就像是我們在給朋友的新書作序時說的那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話。


曹操是沒必要矯情的,他本身也不是矯情的人,他的話還大致可信,但從這話中透露出來的含義,袁遺讀書很勤奮,至於真才實學一點也沒有涉及到。


NO.8  濟北相鮑信
鮑信,是曹操早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先生。


鮑信的名氣不小,當時人對鮑信的評價是「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是一個具有謀略的人。


鮑信的這種行為作風,為他贏得了名聲,同時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人心甘情願的賣命。


依據後來的情形看,如泰山同鄉王匡一樣,他應該是受到了大將軍何進的徵辟,成為了朝廷的公務員。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正是何進和宦官集團斗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在他的指派下,已經升任為騎都尉的鮑信回到自己的老家招募兵馬。


當鮑信回到朝里的時候,何進已經被宦官們聯手給黑掉了。

雖然袁紹為首的士大夫集團以極大的血腥暴力將宦官集團連根拔除,最終的勝利果實還是被率軍入京的董卓所採摘。


雖然有著鮑信的一再要求,袁紹就是因為畏懼董卓的權勢而不敢發動。

鮑信見袁紹無所作為,朝廷又是這個局面,也就和當時代朝廷中大多數有著敏銳觀察力的人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招募兵馬準備著伺機而動。


中平六年(公元189)十二月份,曹操在己吾招募兵馬,準備著討伐董卓。


鮑信帶著弟弟鮑韜也是積極響應起來。

作為禮尚往來,曹操與袁紹上表推薦了鮑信為破虜將軍,鮑韜為裨將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鮑信也是跟隨著曹操適逢其會。


曹操親自率軍攻打董卓,鮑信也是積極參與了的,汴水之戰,曹操被徐榮打敗,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鮑信也是吃了瓜落,本人收到重創,渾身傷痕累累,弟弟鮑韜戰死在沙場。


關東聯軍很快就解散,這讓鮑信看到了其他諸侯的真面目,更看清了所謂的盟主袁紹的虛偽本質。


不久之後,曹操摔軍入東郡,擊敗黑山軍,順水推舟下,袁紹上表推薦他為東郡太守,鮑信也被推薦為濟北相(注意,鮑信的濟北相頭銜是這個時候才擁有的,所以討伐董卓時他並不是濟北相)。


曹操做了兗州刺史後,全面打擊境內的黃巾軍,他在壽張設置了奇兵,決定與黃巾軍大戰一場。


想法很好,但是軍隊布置上出了問題。


當曹操和鮑信趕到戰場的時候,主力步兵部隊還沒有及時到來,黃巾軍卻是來了,曹操的部隊被大部隊的黃巾軍所圍困,一時間難以突破。


沒有過多的思索,鮑信帶著隊伍沖入到了黃巾軍的洪流中,他拚死廝殺,奮力衝突,就是想要殺退黃巾軍,將老朋友曹操從重圍中拯救出來。


鮑信盡了他最大的努力去維護曹操,但很是不幸地黃巾軍實在太多了,等到大部隊趕來,鮑信還是被黃巾軍所殺。


曹操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但是他也失去了最重要的朋友。


曹操後來命人去找尋鮑信的屍體,始終都沒有找到,部下們只好刻了一個形狀像鮑信的木頭人,呈送給曹操。

曹操當時非常悲痛,親自祭奠了鮑信,盡情地放聲大哭了一回。


NO.9 廣陵太守張超

張超,是張邈的弟弟,同屬於東平壽張(今山東壽張)當地豪族,他的表字叫啥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到了。


因為家庭背景的緣故(那個時節沒有點資本,想要當官純屬神話),張超屢次升遷後做了廣陵太守。


在做太守期間,張超很是信任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功曹臧洪。


其實,一直到最後,張超對臧洪的話都是言聽計從,並將臧洪當作是最可以託付的對象。


董卓在京城搞得無法無天的時候,正是聽了臧洪的話,張超帶著臧洪來到哥哥張邈駐所的陳留,商量共同討伐的董卓的計劃。


關東各地諸侯一起兵,張超帶著部隊也積極響應起來。

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張超表現並不搶眼,甚至有點默默無聞,等到關東聯軍解散後,張超也就回了他自己的駐地。


在這之後,張超也沒做什麼大事,也就是派臧洪出去聯絡了下劉虞,造成的後果是因為變亂臧洪沒有回來,被袁紹安排在了青州。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張邈與陳宮等當地豪族人士聯合引進呂布外援顛覆曹操政權,作為弟弟的張超當然也是參與其會的。

結局我們都是知道的,他們失敗了,張邈前去投靠了袁術,途中被自己的兵士殺害。


張超帶著家族屯兵在雍丘,曹操帶著軍隊將雍丘圍睏了好幾個月,最終攻破雍丘,屠城,將張超和他的家族成員全部殺害。


回顧歷史,張超這一生中做的給人留下印跡的就只有三件事,討伐董卓、顛覆曹操、守城而死。


漢末三國舞台上,十八路諸侯是一道插曲,算不得上是正餐。

他們中被人能夠銘記的並不多,干出事業的也不多,最終笑傲到了最後的更少。


這是一群大環境影響下走在了前列的人,他們中雖然沒有幾個真心為那個沒落的王朝打算,起兵的目的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單純,但畢竟地他們為這個亂世軍閥割據局面的開啟提供了可行性。


王朝再也不是那個眾人仰慕的王朝,個人各有著自己的心中小九九,當集體對大漢王朝的信仰喪失,這個王朝也就已經死亡,至少離死亡已經很近。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

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真相之十八路聯軍

導言:重小到大,我們由於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以及各種三國美文,導致我們了解的真正三國歷史已經早已偏離歷史。如果沒有真正的去讀那些比較權威的三國記傳,我們或許就會將真正的歷史真相變為我們現在百見...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原型大哥竟是他?

「桃園三結義」在中國是一件家喻戶曉的事情,後世的拜把子結成義兄弟必定要把劉關張他們當做榜樣。但是,真實的三國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只不過是三人一生不離不棄,《三國演義》又寫得十分精彩,這才讓人...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發起人是這個小人物

臧洪,廣陵(今江蘇淮安)人,曾為即丘(今山東省臨沂)長。漢靈帝末年,辭官回家。廣陵太守張超聘其為功曹。董卓廢少帝後,天下沸騰。臧洪對張超說:「大人世代受皇恩,兄弟二人都為郡守(張超與陳留太守張邈...

《三國演義》錯了

袁紹發難,袁紹當初逃往黃河以北,寄居在勃海郡,即今日的滄州,雖則志在舉兵,卻苦無適當名義。管理河北的,是冀州牧韓馥,他原為宮中的尚書,是皇帝的侍從秘書(到了唐朝以後,尚書的地位才等於今天的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