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荀彧,「王佐之才」幫助曹操統一北方出謀劃策卻不得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面一篇我們寫到司馬懿,他幫助曹操,主要是曹丕發展曹魏。

而司馬懿正是荀彧(xún yù)舉薦給曹操的。

荀彧是潁川潁陰人,時人稱之為「王佐之才」,後來幫助曹操統一北方。

荀彧的家鄉是四戰之地,於是離開前來冀州,而這時的冀州是袁紹把持。

荀彧分析了情形,知道袁紹此人成不了大事,於是前來投靠曹操。

194年,曹操前去東征徐州陶謙,留荀彧和程昱等人守兗州。

這時,呂布來襲,且張邈、陳宮等人也造反,配合呂布。

情況危急,荀彧令軍隊加強守衛,並且急召東郡的太守夏侯惇前來支援。

夏侯惇一來,先把軍中與張邈、陳宮等勾結之人殺掉。

而此時,豫州刺史郭貢又被呂布煽動帶了數萬人前來。

這時,荀彧告訴手下的說:「這郭貢與他們並沒有過多的交集,這去會一會,這樣郭貢定會生疑。

」果然,郭貢退步。

後來曹操趕回來,擊敗了呂布。

接著,徐州牧陶謙死了,曹操想趁機再打徐州。

荀彧知道後分析了情形,把情況告訴曹操,於是曹操聽了荀彧的意見,暫時沒有攻打徐州,而是儲備實力,在不久之後,大敗呂布,成功收復了兗州各縣。

在這二次對戰中,荀彧的計謀和對曹操的勸告對於後來統一北方有著一定的影響意義。

接著就是建安元年,是否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曹操軍中有一些人反對,這時候曹操前來問荀彧。

荀彧對曹操說了晉文公和劉邦的做法。

於是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

奉迎獻帝遷都許縣。

這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荀彧的這一建議,對於後面統一北方的計劃有著基礎性的幫助。

畢竟他的出發點是有天子在手。

建安二年,曹操挾天子之後,引來了北方大頭袁紹的不滿,袁紹還寫信給曹操。

這信裡面的話語很有挑逗性質。

荀彧聽說曹操看了書信之後很是生氣,怕他又會出戰,於是前來勸說。

分析了情形。

袁紹是北方大頭,而他卻有很多不足之處,他日必破。

現今我們的主要方向是東邊的呂布,還有南邊的張繡。

於是曹操出征,建安三年到四年,先後滅了張繡和呂布,成功收了徐州。

這更是強大了曹操的軍隊。

讓曹操有更好的條件與北方大頭對戰。

這不,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

本來兩軍的糧草都快沒有了,在荀彧的建議下,曹操還堅持了下來。

果真如荀彧說的。

敵人內亂,讓曹操有機可乘。

於是大敗袁紹,接著乘勝追機,打得袁紹無還手之力。

這一戰,直接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接著發展強大,得了荊州等地。

荀彧為曹操打了大半生的主意,也讓曹操發展強大。

我們知道,荀彧的本意是想在曹操的幫助下,恢復大漢的基業。

卻不知,曹操在發展強大之後,改變了初心,或者說,一直都是想著自己稱霸,只是荀彧看錯了而已。

這不,曹操在建安十七年,想要稱魏公。

這著實讓荀彧沒有料到,還想去勸說曹操,卻不得聽。

最後荀彧死了。

關於荀彧的死,有人說是自己病死,又有人說是讓曹操逼著服毒。

不管是怎麼死法。

還是很同情荀彧

的,一生為曹操出計,卻不得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代決定天下走勢的十大謀臣——荀彧篇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智絕於天下的奇人異士。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著自己的君主,或稱霸一方,或統一天下。而在三國時期,這些智能之士如同井噴一般,共存於同一時代。他們用自己過人的才華...

曹營里的漢朝忠臣—荀彧

荀彧,他可以說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被曹操如此看重,但仍心存漢室,最後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身亡。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出對漢朝的忠貞,在大義面前不懼死亡,以身了卻世...

比較三國著名人物曹操和司馬懿誰比較厲害

董卓亂漢以後,各地紛紛起兵,聯合討伐董卓,這時候的曹操,雖然還不是一州刺史,卻也自募兵員參加了討伐董卓的隊伍。董卓被王允設計除掉以後,天下並沒有穩定下來,各諸侯為了爭奪地盤又相互間爭戰攻伐,局...

曹魏首席謀臣---荀彧

之前說郭嘉是曹魏第一謀士,嘉黑們的意見很大啊。都說首席謀士應該是荀彧,那麼今天就分享一下這個官職比郭嘉,又為曹操推薦了無數出名謀臣的曹魏首席謀臣----荀彧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潁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