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紹發難,袁紹當初逃往黃河以北,寄居在勃海郡,即今日的滄州,雖則志在舉兵,卻苦無適當名義。

管理河北的,是冀州牧韓馥,他原為宮中的尚書,是皇帝的侍從秘書(到了唐朝以後,尚書的地位才等於今天的部長)。

董卓為了沽名釣譽,才把韓馥提拔為冀州牧。

當時中國十二州,多數由一個刺史主持。

牧是新設的制度。

比刺史的權力大。

韓馥做起冀州收來.果然奉命維謹,效忠董卓,對袁紹用心防範。

等到董卓發表了袁紹為勃海太守,韓馥就沒有辦法防範他了。

袁紹公然招兵買馬,韓馥不敢指他為圖謀造反。

等到袁紹的兵招足了,馬買夠了,韓馥索性附和袁紹,免得吃眼前虧。

原來袁紹在漢朝配得上稱為豪門子弟。

他的高祖父袁安是漢章帝的司徒(等於丞相);叔曾祖父袁敞是漢安帝的司空(等於御史大夫);祖父袁湯是漢桓帝的司空,後來又做漢桓帝的司徒;生身父親袁逢是漢靈帝的司空。

司徒,司空,與司馬均為三公之官;袁紹的祖先四代都做到三公這一級,所以當時的人,提起袁紹來都說他家「四世三公」,聲望很高。

因為袁家的人,官做得這麼久,所以門生故吏極多,遍於天下,連韓馥也算是一個。

韓馥在未蒙董卓提拔以前,在袁家的門下做過小事。

袁紹本人自幼喜歡結交朋友。

他和外戚梁家、竇家與何家,均處得很好。

因此上,他便成為宦官的死對頭。

說來奇怪,不但何進想殺盡宦官,是袁紹所慫恿,連那暗中叫董卓帶兵進京,以威脅何皇太后逼她殺宦官的一條「妙計」,也是袁紹主謀。

這一條妙計很不高明。

袁紹逃出洛陽以後,一到河北就準備舉兵討伐董卓。

他奉到了勃海太守的任命狀,不但不感澈董卓,正好借這個官銜與實權,大幹特干,在他的號召之下,有若干刺史與太守都招兵買馬起來。

是哪幾個刺史呢?豫州的孔由,兗州的劉岱與冀嫻的韓馥。

韓馥在名義上不是刺史,而是「牧」,我剛才已經說過;豫州是河南中部,兗州是山東南部,冀州是河北南部。

是哪幾個太守呢?陳留郡的張邈,廣陵郡的張超,這張邈與張超二人是同胞兄弟,原籍山東壽張,平素行俠仗義,和袁紹是多年朋友,和曹操的交情也很好。

還有三個太守,一個是河內郡的王匡;一個是山陽郡的袁遺;還有一個是東郡的橋瑁。

陳留郡是今日開封一帶;廣陵郡是江都一帶;河內郡是河南懷慶一帶;山陽郡是山東金鄉一帶。

東郡的中心地點是河北省的濮陽,濟北國是今日濟南以北的地方。

他們連袁紹和他的弟弟袁術在內,一共是十個人。

九個人公推袁紹做盟主。

每人的兵都有幾萬,台起來有幾十萬,號稱百萬。

我替他們列一張表:

盟主——勃海太守袁紹。

盟友——後將軍袁術。

冀州牧韓馥。

豫州刺史孔由。

兗州刺史劉岱。

陳留太守張邈。

廣陵太守張超。

河內太守王匡。

山陽太守袁遺。

東郡太守橋瑁。

在這十個人之中,最熱心的一人不是袁紹而是張邈,張邈的背後是曹操。

曹操雖剛身為太監曹騰的養子曹嵩之子,卻不和太監們要好,自來與外戚派打成一片。

當袁紹在靈帝朝中擔任中軍校尉之時,他擔任典軍校尉。

後來袁紹大殺宦官,他也出力。

董卓入京,袁紹出走以後,他留在洛陽與董卓敷衍了兩三個月,蒙董卓保舉為驍騎校尉。

其後不知怎樣,他逃出洛陽,改名換姓,向東邊跑。

也許是他真向董卓獻過寶刀,也就是圖謀暗殺董卓而未成罷。

他走過鄭州西北成皋地方,殺了老朋友呂伯奢全家,這是由於「誤會」。

他看見呂家人磨刀,不知道是殺豬,以為是要殺他。

再向東走,到了中牟。

有一個保長看見他鬼鬼祟祟,以為他是逃兵役的壯丁.把他扣留起來。

卻有一位功曹認得他是曹操,正是董卓所行文通緝的人。

這位功曹便向縣長說情,把曹操放了。

我們不知道陳宮究竟是縣長,還是科長;他總而言之可能是救了曹操的人(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時候,陳宮並不在場。

陳宮後來反對曹操,是在曹操打陶謙的時候)。

曹操又由中牟縣向東,走到陳留。

在這兒,他和張邈商議,舉兵造董卓的反。

張邈贊成。

據說腖留有一位孝廉,姓衛名茲,送錢給曹操招兵。

曹操就招到了五千人左右。

山東人鮑信,曾經在靈帝朝中做過「騎都尉」,這時也在他的山東家鄉,泰山郡平陽縣,招足了兩萬步兵,七百騎兵,同時又準備好了糧草五千多車子。

鮑信的兵馬,比曹操多,卻肯和曹操合作,兩個人一齊隨了張邈,參加袁紹的反董卓大同盟。

袁紹便保薦曹操為奮武將軍;又聽了曹操的話,保薦鮑信為破虜將軍。

向誰保薦呢?自然是向漢獻帝,袁紹按照慣例向皇帝上表,至於皇帝看得到所上的表與否,他卻不管。

反正曹鮑二人經他一保,也不必等候批准,便可以做起將軍來。

張邈是同盟諸公最熱心的一個,而曹操便是張邈朋友之中最熱心的一個,鮑信則為死心塌地幫助曹操的一人(鮑信這個時候,還沒有做濟北國的國相,《三國演義》錯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董卓篡權。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為匡扶漢室,歃血為盟,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那這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呢?

三國真相之十八路聯軍

導言:重小到大,我們由於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以及各種三國美文,導致我們了解的真正三國歷史已經早已偏離歷史。如果沒有真正的去讀那些比較權威的三國記傳,我們或許就會將真正的歷史真相變為我們現在百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