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之荀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荀彧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
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
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
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
荀彧
號為神君。
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
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
因為荀彧年少時有才名,才得以免於別人的譏議。
[1] 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永漢元年(189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
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
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荀彧棄官歸鄉。
對父老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那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應該早離去,不能久留。
」但鄉人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
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卻無人相隨。
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
[2]
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
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
荀彧卻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大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
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當時董卓威陵天下,曹操問計於荀彧,荀彧說:「董卓殘暴已經超出常理,一定會因禍亂暴弊,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後董卓派李傕等出關東,虜略各地,至潁川、陳留而歸。
荀彧鄉人多數死於戰亂。
[3]
謀能應機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領兗州牧,後為鎮東將軍。
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乘機在兗州反曹,暗中迎接呂布。
時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兗州治所),呂布到後,張邈派劉翊告訴荀彧:「呂將軍來幫助曹使君進攻陶謙,應該馬上供給他們軍備糧食。
」眾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計,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
而兗州諸城皆響應張邈,投靠呂布陣營。
當時曹操率大軍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
夏侯惇到後,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貢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攻,軍中甚懼。
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會有危險的,不可以去。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他們,平素並沒有什麼往來,現在來得急,計劃肯定還沒有定下;現在趁他計策未定來遊說,就算不能幫助我們,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懷疑,那他就會惱怒而定計了。
」於是出城會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認為鄄城易守難攻,引兵而去。
荀彧又與程昱定計,保全了范、東阿。
卒全三城。
不久,曹操回師濮陽擊敗了呂布。
興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擊敗侵入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呂布軍。
五月,曹操向駐軍巨野(今山東巨野東北)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發動攻擊,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
曹操殲滅巨野守軍,斬薛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今山東巨野西南)。
[4]
曹操一生中最離不開的一位謀士,為何最後要反曹操?
曹操能夠建立霸業,首席功臣及謀臣非荀彧莫屬,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可見曹操對荀彧之倚重。
除此之外,更加令後人欽佩的還是他高尚的品格。
司馬懿高度評價過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這裡的「荀令君」就是荀彧。
其實世人對荀彧評價之高又何止司馬懿一人。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而荀彧的祖父荀淑學識淵博,在東漢極有人氣,可以說荀彧很受其祖父的影響,無論是學識還是品行,都有祖父的影子。
而荀彧的父親和叔父都在漢朝為官,叔父荀爽更是
關於荀彧的容貌,是有字可尋的,史書中的「為人偉美」和碑文上的「瑰姿奇表」,都可見荀彧相貌不凡,而且有記載荀彧有使用香薰的習慣,其作用應該相當於現在的香水,可見荀彧是一個生活品味很高且溫文儒雅的大帥哥。
關於荀彧之才能,那就更是了得,早在年輕時,就被名仕何顒冠以「王佐之才」之美名,事實證明何顒眼光確實了得,荀彧之才絕對堪稱「經天緯地」!假如曹操沒有荀彧,我相信曹操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就荀彧的才能,筆者大致歸結為兩點:
1. 洞察人心,慧眼識人
荀彧早先因舉孝廉在朝廷為官,後因董卓禍亂而棄官回家,因躲避戰亂來到冀州,成為袁紹手下的一名謀士,袁紹荀彧為座上賓。
然而,荀彧竟然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紹成不了事,毅然決然離開袁紹,投奔了「創業起步期」的曹操,曹操見荀彧到來輔佐自己,真是高興的不得了。
那句「吾之子房」正語出此時。
事實驗證了荀彧的選擇,真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瞻遠矚!
不但如此,曹操麾下謀士如雲,有才能者比比皆是,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荀彧舉薦的,五大謀士除賈詡外,荀攸、郭嘉以及程昱都是荀彧舉薦(另外一人是荀彧本人),這些人在前線為曹操出謀劃策,還有正氣凜然的陳群等人也是荀彧舉薦的,負責監管與察舉,這些人都是曹操創業之中流砥柱。
司馬懿也因荀彧舉薦才得到曹操的賞識,也許正因如此,荀氏家族在西晉王朝時期,都一直在朝中擔任要職,很受司馬家族倚重。
曹操曾說:「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荀攸,荀彧的侄子)之退惡,不退不休。
」這是荀彧舉薦人才態度的最佳總結和佐證。
2.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袁紹擊敗公孫瓚,傭兵十萬,雄踞北方,士氣正盛。
顯然,袁紹的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曹操,曹操集團內部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孔融以袁紹兵多將廣,謀士才能出眾為由,主張不戰。
但是,荀彧一一列舉袁紹團隊之人的缺點,認為以曹操為核心的我方團隊,能力遠在袁紹團隊之上,主張力戰。
最後,曹操力排眾議,採納荀彧意見,官渡之戰爆發在即。
官渡之戰期間,荀彧主要負責後勤補給工作,但是曹操經常寫信給荀彧,各種重大決定都要問詢荀彧的意見。
最關鍵的一次就是曹操糧草殆盡之時,本打算退兵許昌,遂寫信諮詢荀彧意見。
荀彧當即回信阻止曹操退兵,荀彧信中說到:主公以敵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經鎮守要塞半年多了,此時正是敵人的疲憊不堪之時,倘若這時主公先撤退,那麼必然失去大好戰機並處於被動。
倘若主公再堅持一下,戰機不久必定到來。
曹操遂決定暫緩撤退計劃。
要知道,假如因為沒有及時撤退而導致被袁紹擊敗,荀彧很可能會受到重懲,可見荀彧對自己的判斷那是相當自信的。
果然,沒過多久,許攸背叛袁紹來投降曹操,並獻計偷襲烏桓(袁紹軍糧草存儲之地)。
曹操趁夜偷襲烏桓得手,袁軍糧草盡失,軍心潰散,曹操一舉殲滅袁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雖然荀彧不在前線,但是依然能夠對戰局之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才能真是堪比張良。
荀彧去袁留曹,並助曹滅袁,正是映射出曹、袁二人為人處世的差距。
有關袁紹與荀彧交集的文字我們很難找到,但是像荀彧這樣的天才名仕,也許通過一兩次簡單的交談,或者些許小事,便將曹、袁二人天壤懸隔盡覽眼底。
所以我個人認為,曹、袁二人,絕對可以以勝敗論英雄!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謎團,那就是荀彧之死。
這個謎團主要是死因,那麼荀彧究竟因何而死?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荀彧去世的背景故事:
曹操一統北方,官至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時候了。
當曹操剛接到晉魏公,加九錫的詔書時,荀彧竟然第一個反對,而且態度堅定。
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國演義》將這段話總結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段話柔中帶剛著實讓曹操難堪。
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對不僅朝野震驚,就連曹操本人都是萬萬沒想到。
曹操因此記恨荀彧,荀彧也因此遠離曹操集團核心。
關於荀彧的死有兩個版本,一說是荀彧被排擠後留在壽春,抑鬱成疾而終;另一個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記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而引用之: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於是便服毒自盡(高手之間的對話,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核心問題根本不是這兩個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為何會跳出來反對曹操?還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嗎?
關於這兩個問題,觀點有二
觀點一:
荀彧盡心輔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漢室,而當曹操真實面目徹底暴露並將其邊緣化時,荀彧也已經認識到,自己已經無力阻止曹操,漢室之傾頹以成定局。
正是自己極力輔佐之人,毀了自己匡扶漢室的奮鬥目標,自己也成了協曹滅汗的主要推手,其內心的痛苦是可以想像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盡。
所以,荀彧之死乃死於心灰意冷,並且死於曹操之手。
觀點二:
當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麼荀彧不遺餘力的獻計曹操本意就是要幫助曹操完成霸業。
而荀彧上表反對曹操加九錫,其實是一種自我救贖,以此來掩蓋自己助曹為虐的人生污點,乃沽名釣譽之所為。
荀彧為什麼能打敗郭嘉,成為曹操九大謀主中的「一哥」?
一代梟雄曹操被認為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雖然千百年來一直褒貶不一,但他的的確確是一位不可否認的傑出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成功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的雄才大略,另一個則是他手下眾多謀士、...
曹操逼死或殺死的名人排行榜,陳宮荀彧上榜,最年輕的才17歲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其一統北方,三分天下得其二,與他愛才惜才、求才若渴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素。明確提出「唯才是舉」的選人標準,廣招天下英才。讓曹操成為三國政權之中人才最多的一方。儘管...
三國群英傳(3):作為曹魏的頭號謀士,荀彧緣何與曹操漸行漸遠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不會忘記睿智的諸葛孔明。他胸懷大志,他足智多謀,武能統兵禦敵,文能穩定後方,其忠誠才幹為歷朝歷代的人們所讚許。其實,魏國大臣荀彧也是文韜武...
曹操的智囊團,誰能獨占鰲頭?
縱觀曹操發家史,能夠建立功業,他的謀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記載,曹操通過各種方式招攬天下英才,光是能夠留名的就有100多位,那些沒留名的更是不計其數。與袁紹好謀無斷不同,曹操好謀善。每逢大事...
三國死的最可惜的謀臣,龐統排名第三,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有一些人被稱之為「王佐之才」,他們幾乎是各大諸侯爭奪的目標,他們的戰略和計策幾乎左右著三國歷史進程的發展,他們堪稱這個時代的謀臣。然而這個時代謀臣雖然不用...
荀後嘉妃詡美人,為什麼對曹操來說,荀彧比郭嘉和賈詡還重要?
提及曹操帳下的謀士,最為人津津樂道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當屬荀彧、郭嘉和賈詡。雖然都是謀士,但三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卻有著很大的差別,以至於出現了「荀後嘉妃詡美人』的說法。為什麼奇計百出、智慧過人的郭...
這五個人讓曹操稱霸三國:其中一個卻因反對曹操稱王而被殺?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這五個人都有著經天緯地的大才,他們身上有著不同的特點,為曹操征戰四方、守衛後方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五個人的結局卻不相同,令人唏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五個人。
三國人物-荀彧,「王佐之才」幫助曹操統一北方出謀劃策卻不得志
前面一篇我們寫到司馬懿,他幫助曹操,主要是曹丕發展曹魏。而司馬懿正是荀彧(xún yù)舉薦給曹操的。荀彧是潁川潁陰人,時人稱之為「王佐之才」,後來幫助曹操統一北方。
大漢最後的衛道者:為漢朝延命二十餘年,最終無力回天,以身殉國
曹操最終能過統一中國北方,得益於其手下有諸多的謀臣良將,其中有一位謀士可稱為曹操的首席參謀官,他曾為曹操統一北方制定了藍圖和軍事路線,並多次修正了曹操的戰略方針深得 曹操的讚賞,這就是荀彧。
曹營里的漢朝忠臣—荀彧
荀彧,他可以說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被曹操如此看重,但仍心存漢室,最後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身亡。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出對漢朝的忠貞,在大義面前不懼死亡,以身了卻世...
三國時代決定天下走勢的十大謀臣——荀彧篇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智絕於天下的奇人異士。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著自己的君主,或稱霸一方,或統一天下。而在三國時期,這些智能之士如同井噴一般,共存於同一時代。他們用自己過人的才華...
曹魏首席謀臣---荀彧
之前說郭嘉是曹魏第一謀士,嘉黑們的意見很大啊。都說首席謀士應該是荀彧,那麼今天就分享一下這個官職比郭嘉,又為曹操推薦了無數出名謀臣的曹魏首席謀臣----荀彧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潁陰...
三國志冷知識:荀彧剛剛入仕做的是什麼官?工作是幹什麼的?
荀彧出生在一個條件優渥的大家庭中,雖然有了背景但在當時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出名。荀彧年少曾經找到了南陽的何顒,就是曾經和荀彧六叔謀劃董卓同時評價曹操為「漢家將亡,安天下的必定是這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