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首席謀士荀彧是個戰略家!比郭嘉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荀彧之初出茅廬

1先見之明,變危為安:董卓之亂起,荀彧要求出任地方官。

被任命為亢父縣令,於是棄官回鄉,對家鄉父老們說:「潁川是個四面受敵的地方,每當天下發生動亂,這裡 常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應當馬上離開這裡,不要在此久留。

」鄉里許多人眷戀本土,猶豫不定,這時擔任冀州牧的老鄉韓馥派騎兵來迎接荀彧,但沒有人和荀彧一起去,荀彧只好帶領宗族到冀州去。

後來董卓派遣李傕等人出關東,所路過的地方全都遭到搶掠,一直到潁川、陳留才返回。

荀彧鄉人留在潁川的多被殺掠。

2慧眼識主,良禽擇木而棲:等荀彧到達冀州的時候,袁紹已經取代了韓馥的職位,用對待上賓的禮儀接待荀彧。

同時荀彧的弟弟荀諶以及老鄉辛評,郭圖,都受到袁紹的委任。

但荀彧預料袁紹最終不會成大事,於是在初平二年下半年(公元191年)離開了袁紹,前去投奔曹操。

曹操非常高興地說:「你就是我的張良呀!」封他為司馬,這一年荀彧二十九歲。

3指揮得當,有勇有謀: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討伐陶謙,委任荀彧主持留守事宜。

這時張邈、陳宮在兗州反叛,暗中勾結呂布。

呂布到達後,張邈便派劉翊告訴荀彧說:「呂將軍前來幫助曹使君打陶謙,你們應當趕快供給他軍糧。

眾人都很困惑。

但荀彧知道張邈叛變,立即指揮士兵布置防備,飛馬召東郡太守夏侯惇來援助,這時兗州許多城都響應呂布。

當時曹操正在全力攻打陶謙,留守兵少,而督將大官們又多與張邈、陳宮勾結。

夏侯惇到後,當夜殺了幾十個圖謀反叛的人,眾人才安定下來。

豫州刺史郭貢要求面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

夏侯惇等人說:「您是一州的重心,前往必有危險,不能去。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等人,平素沒有交結,如今來得這麼快,主意必然沒有打定。

趁他主意未定去勸說他,即使他不為我們出力,也可以使他中立,如果我們先懷疑他,他就會惱怒而與張邈聯合。

」荀彧見到郭貢,郭貢見他沒有懼怕之意,認為鄄城不容易攻下,便帶兵離去。

荀彧又與程昱商議,派他去勸說范、東阿兩個縣,終於保全了這三座城,等待曹操回來。

曹操從徐州撤軍在濮陽攻打呂布,呂布向東逃走。

評:荀彧臨危不亂,積極防禦,晚上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在屋裡碰 撞,觀 主。

兩個U,兩個Z。

還有120,這個嶶 可以堅持不 瀉哦招來夏侯惇殺死許多反叛之人,才使躁動的眾人,安定下來。

有勇有謀,料定郭貢與張邈沒有貓膩,面見他毫不畏懼,才使得他帶兵離去。

得以保全三座城池,等待曹操的到來。

要不是荀彧,恐怕曹操就成了喪家之犬了。

不過,這也說明曹操有識人、任人之明。

4站穩腳跟,分清形勢,取捨得當:陶謙死後,曹操打算乘機攻取徐州,回來再平定呂布。

荀彧說:「當初漢高祖劉邦確保關中,漢武帝劉秀據守河內,全都是靠加深鞏固自己的根本來控制天下,這樣進足以戰勝敵人,退也可以堅守,所以雖然遇到困難和失敗卻終於能成就大業。

將軍本來是靠兗州開創事業,平定山東的禍亂,百姓無不心悅誠服。

況且兗州依據黃河、濟水,是天下的要地,雖然殘破,還是容易固守的,它也是將軍的關中、河內呀,不可以不先安定它。

現在擊破了李封、薛蘭,如果分兵向東進擊陳宮,陳宮必定不敢西顧,乘這個間隙布置兵眾收穫已經成熟的麥子,節約糧食,積蓄糧谷,一戰就可以打敗呂布。

打敗呂布之後,再向南聯合揚州,共同討伐袁術,可以逼近淮水、泗水。

如果放棄呂布不打而向東攻打徐州,留守後方的兵多則前方的兵力不夠,留守的少了就要動員百姓都來守城,不能打草拾柴。

呂布乘虛侵擾,民心就會更加不穩,只有鄄城、范、衛三處可以保全,其餘的地方都不為我們所有,實際上是失去了兗州。

如果徐州沒有被平定,將軍將到哪裡立足安身呢?況且陶謙雖然已死,徐州也不容易攻克。

他們鑒於往年的失敗,各郡縣將會懼怕再失敗而緊密結合,互相支持。

如今東方已經收穫麥子,他們必定堅壁清野以對待將軍,將軍進攻不能陷城,掠物又無所獲,不出十天,十萬人馬還沒戰鬥就先已陷入困境。

前次將軍討伐徐州,對徐州施威加罰,徐州子弟想到父兄被殺的恥辱,必定人人守城,沒有投降的念頭,即使能攻破徐州,也不能占有它。

世間事物固然是有棄有取,棄小取大是可以的,棄危取安是可以的,權衡當時的形勢而又沒有動搖根本也是可以的。

現在這三者沒有一條有利,希望將軍好好考慮一下。

」曹操便停止了進攻徐州的打算。

大量搶收麥子,再次與呂布交戰,分兵平定各縣。

呂布失敗逃走,兗州因此平定。

評:平定兗州,就如同劉邦確保關中,劉秀據守河內一樣,戰爭除了用謀之外,還得有源源不斷的補給。

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必先建立一個革命根據地,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荀彧指定的策略概述來講就是「先平兗州,再伐袁術,後圖徐州」,如果這次曹操不聽的話,極有可能要真的淪為喪家之犬。

兗州的平定,為日後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這與荀彧的戰略是分不開的。

這裡插科打諢一下,毛主席當年走了二萬五千里,爬雪山涉草地,天上還有國名黨的飛機瞎轉悠,可以說每天都有人犧牲,這也不就是為了到延安,建立革命根據地嗎。

可見古今優秀的軍事戰略家,都是認同這一點的,英雄所見略同呀。

5匡扶漢室、成就大業: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從河東回到洛陽。

曹操商議奉迎獻帝定都許縣,有人認為山東尚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送獻帝到洛陽,北面與張楊聯合,不容易一下子制服他們。

荀彧勸曹操說:「從前晉文公接納周襄王而諸侯緊緊跟從,高祖劉邦東伐項羽時義帝穿喪服而天下歸心。

自從天子流亡,將軍首先興起義兵,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沒有遠赴長安,然而還是分派將帥冒著危險與朝廷通使節,雖然在外面抵禦禍難,心中無時不思念王室,這是將軍匡扶天下的一貫志向呀。

如今天子雖然回到洛陽,那裡卻是一片荒蕪,草木叢生,義士有保護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舊日的繁華而對今日更加悲傷。

果然能趁著這個機會,擁戴主上以順從民眾的願望,這是大順;持最大的公心以使天下豪傑服從,這是大略;扶持大義來招收天下英才俊傑。

這是大德。

天下雖有不服從的人,必定不能成為大患,這是很明顯的。

韓暹、楊奉怎麼敢危害大義!如果不及時決定,等到其他的人萬一生出此心。

再來考慮此事,恐怕就來不及了。

」曹操於是到洛陽,把獻帝迎到許縣。

獻帝拜任曹操為大將軍,提升荀彧為漢朝侍中,代理尚書令。

評:這主意就類似於齊桓公提出的口號「尊王攘夷」那個不服從朝廷就打那個,打到你服為止,一來順民意,二來師出有名,三來築巢引鳳。

這好比荀彧為曹操搭了一個大的漂亮的舞台,招來無數英傑表演,同時吸引萬千觀眾,贏得他們的好感(百姓)。

這樣就可以完成匡扶天下的志向,剛開始兩人都是有相同志向的,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荀彧是為公,為天下百姓。

因為荀彧是個聖賢,他能節制慾望,可曹操呢,做了丞相以後,心裡又盤算著當魏公甚至魏王,因為他的慾望、思想在改變。

但曹操這時還沒有稱王稱霸的想法,因為他還有眾多的對手。

可以說,這次荀彧為曹操制定了一項宏偉的藍圖,奉天子以令諸侯,讓其得到了戰略上的優勢,對以後統一北方,稱霸天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6唯才是舉,舉賢不避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自從獻帝升荀彧為漢朝侍中,代理尚書令,掌管台閣以來,他就經常居於朝中承擔重任,曹操雖在外征伐,但軍國大事全都與荀彧一起籌劃。

曹操問荀彧:「誰能代替您為我出謀劃策呢?」荀彧說:「荀攸(荀彧侄子)、鍾繇」。

在此之前,荀彧談到謀士,曾舉薦戲志才。

戲志才死後,又舉薦郭嘉。

曹操認為荀彧善於知人,他所舉薦的人才全都很稱職,只有揚州刺史嚴象(被孫策廬江太守李術所殺)、涼州刺史韋康(被馬超所殺),後來是失敗被殺死的。

雖然是被殺死的,但這兩個人都有才能。

《典略》中說:荀彧禮賢下士,清貧自守,不貪圖享樂。

他任尚書令期間,從來不以私廢公。

荀彧有一個侄子,這個人才能品行都不怎麼地,他私下對荀彧說:「現在您主事,不可以提拔我為議郎嗎?」荀彧笑著對他說:「官職是用來標榜有才能的人,如果聽你的,那眾人會認為我是什麼樣的人!《彧別傳》中說:前後推薦的人,都是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傑出人才。

同郡的則有荀攸、鍾繇、陳群,國內的則有司馬懿,以及引薦羅致當代知名的有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之輩,最終當到了高官的,有十幾個人。

選用人才沒有唯一的準則,戲志才、郭嘉因不諧於流俗而受到譏諷,杜畿高傲沒有太多的學問,然都以智謀策略而舉薦,最終都出名了。

評:同樣都是侄子,為什麼只推薦荀攸而不用另外一個侄子呢,這是因為荀彧的用人特點是主要看這人有沒有才能,至於是不是親戚,就不重要了。

還有就是像郭嘉、戲志才這樣的人。

雖然都有一些缺點,但瑕不掩瑜,都有智謀才幹,荀彧一樣推舉引用。

用經典台詞來講就是不拘小節,唯才是舉,舉賢不避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狠心把夏侯惇當肉票後,和綁匪一塊殺掉!

三國夏侯惇非常勇猛,又是曹操的堂弟,兩人關係很近,他也一直是曹操的心腹重臣,這樣的人被綁了肉票,無論如何曹操都得想盡辦法救出來才是,可曹操呢,竟然頒布命令,遇有綁匪劫持人質的,不管人質身份如何,...

曹操帳下首席謀臣!

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候。

荀彧謀能應機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領兗州牧,後為鎮東將軍。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乘機在兗州反曹,暗中迎接呂布。時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今山東鄄城北,...

曹魏首席謀臣---荀彧

之前說郭嘉是曹魏第一謀士,嘉黑們的意見很大啊。都說首席謀士應該是荀彧,那麼今天就分享一下這個官職比郭嘉,又為曹操推薦了無數出名謀臣的曹魏首席謀臣----荀彧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潁陰...

三國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勳重臣(一)

封建社會的士人追求的目標是出將入相,認為這是光祖耀宗、福蔭子孫的最高榮譽。然而,不是每一個登上高位的臣子都是那麼風光無限,有的人雖然是功勳卓著,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的結局竟然是憋屈而死。在三國時...

曹營里的漢朝忠臣—荀彧

荀彧,他可以說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被曹操如此看重,但仍心存漢室,最後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身亡。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出對漢朝的忠貞,在大義面前不懼死亡,以身了卻世...

三國時代決定天下走勢的十大謀臣——荀彧篇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智絕於天下的奇人異士。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著自己的君主,或稱霸一方,或統一天下。而在三國時期,這些智能之士如同井噴一般,共存於同一時代。他們用自己過人的才華...